◎楊曉東
?
“營改增”稅制改革對企業的影響
◎楊曉東
營改增始于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政府推出的大范圍,具有很強針對性的結構性減稅政策,屬于整個宏觀調控的一部分,目的在于促進國內經濟結構的調整,減輕中小第三產業企業的稅負,促進其專業分工。“營改增”的試點實施健全了我國的稅務制度,并且優化了稅制結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納稅負擔,經濟發展方式也有所轉變,“營改增”的實施同時促進了經濟結構調整,它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營改增是我國“十二五”期間稅制改革的重要舉措,由于營業稅沒有抵扣機制,營業稅成本只能由企業自行承擔。而在增值稅制度下,企業發生的采購一般可以抵扣進項稅額,有效地解決了重復征稅問題,減輕企業稅收負擔。將增值稅征收范圍擴展到生產性服務業進而擴展到全部服務業,是我國稅制改革的必然選擇。任何變革可能都會帶來陣痛,但“營改增”是大勢所趨。
“營改增”提高服務業的盈利能力。“營改增”對大部分現代服務企業減稅效果明顯,有利于促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我們通過測算發現,中間投入比率越大的行業,在“營改增”試點后減稅效應明顯。營改增效果很明顯,一是統一了稅法,把工商業和服務業的稅收統一起來了。二是完善了稅制,因為消除了企業的重復征稅,同時把產業鏈打通了。三是優化了稅制,因為這次是結構性減稅,使得間接稅比重有所下降。同時,通過國家減稅實現了企業的減負,通過減稅減負來促進經濟的轉型發展。營改增后從基本制度上解決了重復征稅的難題,是一舉多得的好事,有利于降低總體的稅務負擔,已經成為促進穩增長、調結構的的基本關鍵點。通過此舉,不但完善了基本的稅制改革,而且還打通了增值稅的抵扣基本鏈條,降低了企業成本,還增強了企業發展動力。
“營改增”降低建筑業利潤總額。與其他行業相比,建筑業戶數眾多、業務形態豐富、利益調整復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稅率、計稅方法和抵扣方式等稅制要素必須經過科學設計,更需要合理安排過渡政策。建筑業是微利行業,實行11%的增值稅率對建筑業企業而言是“雪上加霜”。營改增后,企業的稅負直接取決于可用于抵扣的進項稅額,進項稅額需要相應的增值稅發票方可用于抵扣。也就是說發票票額和可取得發票的數量將直接決定企業的稅負。從目前看,6%的增值稅稅率可使建筑業的實際稅負與稅改前基本持平,保障利潤率很低的建筑業平穩發展。“營改增”涉及到企業方方面面的工作,尤其是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將面臨巨大挑戰。
“營改增”增加了融資租賃業稅負。在“營改增”過程中,融資租賃業行業有其自身特殊性,“營改增后融資租賃公司所承擔的稅務負擔也會增加很大,營業稅稅率由5%提高到17%。租賃公司還無法享受稅負超過3%部分的即征即退政策。與此同時,實施營改增后,租賃公司在售后回租業務過程中會被重復征收增值稅。” 對于融資性租賃業務,營改增后,融資性租賃公司由于無法達到即征即退標準,實際稅負即為息差的17%,與原應納營業稅相比,稅負有所增加;對于經營性租賃業務,由于稅基增加較多,經營性租賃公司稅負水平較之前大大提高。
獲得政策補貼。各類型企業在面對“營改增”的工作中,面臨的問題將更為復雜,也出現了諸多問題,這些問題也不可回避,會出現短期內稅務負擔增加的情況。因此,國家和地方政府通過轉移支付來負擔“營改增”的減收,妥善解決企業要承擔的稅負。幫助企業在改革的過渡期內通過政府增加的財政扶持政策。企業也要落實好各項國家所賦予的政策。另外,企業稅負增加,有可能是稅制結構的原因,也可能是因為企業本身業務的增長,依據企業填寫稅負變動表,與上年同期稅負進行比較,再依據數據模型,能比較合理地評估企業稅負增加情況。目前廣東已計劃對營改增后稅負增加的企業,由財政予以扶持補貼。其中總的原則和方式是按月申報,按季審核、并按年度清算。又例如,上海市試點就采取的辦法是“財政補貼”。
合理調整企業的經營規劃。企業實行“營改增”給企業財務管理、稅務管理將帶來不小的壓力。在新的發展時期,怎樣應對挑戰、抓住機遇,把握“營改增”大勢,已成為建筑企業的一個重要課題。所以,我們要及時調整公司的經營戰略、組織模式及核算體系,以適應“營改增”政策的新要求,平穩推進政策過渡期的各項工作。企業應當考慮,如何使集團內的多家公司在規定的短時間內實現從營業稅納稅人向增值稅納稅人的平穩過渡,保障公司的正常運營。以及在稅務合規的前提下,探索稅務優化的方案。同時,積極系統籌劃,規避風險,系統掌握增值稅下的會計核算及其他實務操作要點與籌劃難題,有效規避“營改增”帶來的稅務風險。協同管理,全面內控,全面梳理預算、采購、合同、業務外包、發票管理以及項目部內控制度,全面協同財務部門與非財務部門的工作。

提高企業自身財務人員技能。“營改增”后財務人員面臨新舊稅制的銜接、稅收政策的變化、具體業務的處理和稅收核算的轉化等難題。由于財務人員業務素質和職業操守參差不齊,可能會對稅收政策的理解、相關業務的會計核算、稅收的申報繳納等產生偏差,從而帶來財務核算不合規,納稅申報不準確等風險。因此,企業應該通過網絡、電視、招聘會等多種途徑廣泛招賢納士,構建高素質財會隊伍。此外,還要對在職財會人員進行再培訓,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讓員工真正理解營改增的內容、方式與作用,讓他們切實按照由營改增而產生的各種規章制度去履行好本職工作。
總之,作為我國稅制的一項重大改革,“營改增”試點為納稅人所密切關注。 “營改增”有利于完善稅制,消除重復征稅,有利于降低企業稅收負擔,增強企業發展能力。
(作者單位:七臺河市地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