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曉
摘 要:線狀要素在城市綠地規劃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但從現狀來看,線狀要素規劃控制工作在開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落實、用地來源界定等問題,影響到了城市綠地系統構建的效果。為此,我國政府部門在管理工作實施過程中應著重提高對此問題的重視程度,并注重結合線狀要素控制作業中呈現出的相應問題,實施相應的控制手段,滿足當代城市發展的需求。本文從分析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中呈現出的問題入手,旨在推動城市進程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城市綠地系統;線狀要素;規劃;控制
0 前言
從現狀來看,我國廣東省、福建省等地區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為了打造良好的城市發展空間,相繼推出了《福建省綠道規劃建設導則》《珠三角區域綠道(省立)》《規劃設計技術指引》等制度,同時注重在制度完善過程中對線狀要素做出明確規定,但仍然存在著控制路徑不完善等問題,為此,應強調對此問題展開行之有效的處理方式。以下就是對城市綠地系統中線狀要素規劃控制途徑的詳細闡述,望其能為當前綠地系統規劃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1 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中呈現出的問題
從現狀看,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中呈現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落實問題。當前我國政府部門在城市綠地建設過程中始終秉承城市綠線劃定原則,即未結合線狀要素多元化、復雜化等特點對規劃控制手段進行調整、布局,僅僅關注地塊控制問題,繼而由此影響到了整體控制水平。為此,為了打造良好的城市綠化空間,應注重在城市綠地系統建構過程中強調要有效處理落實問題,以此來滿足線狀要素的需求。
第二,用地來源問題,即國外在城市綠地系統建構過程中為了規避用地來源問題,在相關機制健全過程中明確規定了市區內部、城市周邊用地范圍,如用地置換、交通設施用地整合等概念,但就現狀看,我國在城市綠地空間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著用地來源爭議現象,影響到了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控制水平。[1]
第三,平衡問題亦是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中問題的體現,為此,我國政府部門在指導工作實施過程中應提高對此問題的重視程度,滿足城市進程的發展需求,營造良好的城市發展空間。
2 城市綠地系統中線狀要素規劃控制途徑
2.1 界定用地載體
當前城市綠地系統建構過程中線狀要素規劃控制工作的開展仍然存在某些不足。為了有效處理對線狀要素管控中平衡問題、落實問題、用地來源問題,應強調對用地載體的界定,即首先在城市綠地系統規劃過程中,結合國外的成功經驗,對城中綠廊、城周綠廊區位屬性、功能屬性、典型要素、用地載體等進行分析。例如,城中綠廊功能屬性為保持內部綠地間的溝通和聯系,而用地載體主要體現為城市道路用地,從而在屬性界定的基礎上,對用地載體進行規劃、控制,滿足線狀要素管控需求。其次,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在城市綠地系統建構過程中均通過以道路綠地組織為核心的方式規劃線狀要素,即“纖維”綠色廊道、公園路等。為此,我國在線狀要素規劃控制過程中應注重強調要界定自身用地載體,同時結合《城市綠地分類標準(CJJ/T85-2002)》對綠地載體屬性、可操作性等進行分析,并就此實現對城市總規劃的協調管理,由此打造良好的城市發展環境,提升線狀要素規劃控制水平。[2]
2.2 完善分類體系
在城市綠地系統線狀要素規劃控制工作開展過程中強調完善分類體系亦是非常重要,為此應注重從以下幾個層面入手:
第一,在城市綠地系統建構過程中,為了使線狀要素價值的有效發揮,要求我國政府部門在實施管理工作過程中應注重從城中綠廊角度出發,對綠廊進行分類處理,且在綠廊分類工作開展過程中依據線狀要素規劃控制需求,將其劃分為休閑游憩綠廊、日常防護綠廊、景觀風貌綠廊三種類型,且在類型劃分的基礎上,保障休閑游憩綠廊——公園綠地、日常防護綠廊——防護綠地、景觀風貌綠廊——廣場用地間的溝通性、聯系性,打造良好的城市網絡空間,提升居民的整體生活質量。
第二,從城周綠廊角度來看,在分類體系完善過程中,應注重明確保護培育綠廊的主導地位,同時借助公路、鐵路、林帶等載體,聯系城鄉綠地系統,滿足城市化發展需求,且就此提升城市整體景觀形象。即在線狀要素規劃控制過程中強調分類體系的完善,為此,應提高對其的重視程度。[3]
2.3 建構分級體系
在綠地系統線狀要素規劃控制作業中,分級體系的建構即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在城市綠地系統探索、布局過程中,應從功能、屬性等角度出發,對綠廊規劃進行細分,即秉承逐級落實的原則,提升整體線狀要素規劃控制水平。如在城中綠廊線狀要素規劃控制過程中,為了保障規劃控制效果,應基于綠廊由休閑游憩綠廊、日常防護綠廊、景觀風貌綠廊三種類型構成的基礎上,對城中綠廊進行層級劃分處理。即結合休閑游憩綠廊功能特點,將其以城區休閑、社區休閑、主題休閑的級別形式進行劃分,同時注重在級別劃分過程中強調對生活性主干路等的應用,就此連接居住區域等空間,達到最佳的城市綠地規劃狀態。[4]此外,在城周綠廊分級體系完善過程中,應將其劃分為生態保護綠廊、生態恢復綠廊、生態培育綠廊三個等級,同時注重在等級線狀要素規劃控制的基礎上,將人工要素兩側線性綠地等作為用地載體,最終由此打造良好的城鄉發展環境,且推動城市化進程。
2.4 明確概念范疇
在傳統城市綠地系統線狀要素規劃控制工作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著概念范疇模糊的問題,影響了城鄉環境的鏈接,同時削弱了城市綠地系統建構水平。為此,為了迎合當代社會發展需求,要求我國政府部門在城市空間布局過程中應對“線狀要素”概念、范疇做出明確界定。例如,佛山市在發展過程中即結合自身處于珠三角區域的地理特點,將城市綠地規劃作為自身重點發展目標,同時在城市綠地系統建構過程中出臺了《佛山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修編(2010-2020)》體系,且在體系健全過程中明確規定了線狀要素概念范疇,并要求佛山市政府部門在指揮綠地系統建構過程中,應明確對綠道的規劃思路,同時結合線狀要素功能、屬性、特點等,進一步推廣《佛山市綠網建設規劃》等機制,由此來實現對線狀要素的合理安排,達到最佳的城市發展狀態。
3 結論
基于當代社會不斷發展的背景,線狀要素規劃控制問題逐漸引起了人們關注,但就現狀看,在城市綠地系統建構過程中仍然存在用地功能界定不一的問題,影響到了城市規劃水平。因而在此基礎上,為了有效整合城市綠地系統,應注重明確概念范疇、建構分級體系、完善分類體系、界定用地載體等途徑出發,對線狀要素進行規劃控制,且就此打造良好的城市發展空間,增強城市發展中綠地規劃效果。
參考文獻:
[1] 周聰惠.城市廣場用地規劃整合與調控途徑——以佛山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為例[J].規劃師,2015,11(01): 78-83.
[2] 金云峰,沙洲,楊玉鵬.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編制——基于系統觀的佛山市綠地系統規劃為例[J].中外建筑,2015,12(09):75-78.
[3] 蔣祎,金云峰,林薈.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編制——綠地協調區的構建與控制[J].住宅科技,2015,12(09):12-15.
[4] 王新.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建設的策略與途徑——以青島市為例[J].山東工業技術,2015,32(2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