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曉萍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 湖南 婁底 417000)
?
關于安化山歌傳承發展的調查與思考
曾曉萍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湖南婁底417000)
【摘要】安化山歌是流傳于梅山地區安化一帶的民間山歌,作為梅山文化的一個重要支流,它是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瑰寶。在經濟發展迅猛的現代,發展安化山歌要注重人才的培養和市場力量的積極利用。
【關鍵詞】新化山歌傳承;調查;思考
安化位于湖南省中北部,資水中游,與漣源、寧鄉、新化毗鄰,古有“梅山蠻地”之稱。安化在歷史上一直不服王化,徭人長期反抗天子的武力鎮壓,被稱作“化外頑民”。徭人長期生活在苦難中,又為民族的生存守住這片土地,與天子抗衡,以致能夠保留這獨特的民族語言、習俗和宗教信仰。直至宋熙寧年間,天子改用和平政策,在梅山地區建立新化、安化兩縣,取名新化,謂“王化之一新也”,取名安化,意即要“安于德化”。安化深受個性突出、特色鮮明的梅山文化影響,安化山歌腔調豐富,異彩紛呈。
山歌是勞動人民對樸素情感的抒發與表白的民歌,是廣大人民情感的載體,也是研究一個民族、地區社會歷史、民族遷移、生產生活、風俗習慣的重要佐證。安化山歌題材廣泛,內容龐雜,內涵情真意切,具有純樸的情感和大膽的比喻,歌詞內容多為勞動群眾酸甜苦辣的生活及喜聞樂見的故事。安化山歌作為梅山山歌重要的一支,有著悠久的歷史,由于早年的文字典籍記載很少且歷史久遠,已無法進行確切考證。因此,研究安化山歌更能追尋安化徭人的社會生活歷程及體現勞苦大眾的智慧才思。同時,安化山歌采用的純地方方言,語言獨特、風格鮮明、內容豐富、旋律多樣,具有濃郁的農間鄉土氣息。
隨著現代社會中電視、網絡、音像等娛樂方式的沖擊,安化山歌不可避免地遭到了沖擊。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安化山歌,面臨的情況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改變。安化山歌是在相對較封閉的山區環境一代代傳承下來的,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深居山區的年輕人受外面大千世界的誘惑,走出了山區,走向大城市,他們在接觸到外面各種各樣的娛樂方式后,覺得家鄉的山歌沒有外面通俗歌曲那么勁爆,對家鄉山歌也就逐漸淡忘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安化山歌也逐漸在人民的腦海中消失。
(二)思想觀念的改變。隨著傳承人年齡的老化,安化山歌的傳承后續乏力。經濟的快速發展,表現出各種不利的因素讓人們,特別是年輕人深感不安,他們對山歌沒有太多的興趣,無法繼承安化山歌的傳唱。同時,作為山歌創作主線的愛情觀也慢慢失去了它的生命力,人們在愛情與婚姻上有了更多的自由與選擇,山歌的內容與形式也僅停留在過去。
(三)新的生活方式的改變。安化山歌是在人民的日常勞作、在社會的各種節日及宗教祭祀活動等多種情況下產生的。安化地處山區,生產條件比較落后,人們往往可以通過唱山歌的方式來抒發心中的情感,獲得精神上的安慰與寄托。但新的生活方式的改變,使得人們不再需要通過山歌這種唯一的方式來釋放心中的情感,而是借用更多更現代的設備來進行娛樂或表達。
(四)繼承者們的減少。任何一種文化的流傳都需要一種載體的存在,安化山歌的流傳需要繼承者們對這種文化的不斷發揚。隨著經濟的發展,身居深山的安化人們也受現實社會的影響,很多年輕人選擇去大都市謀生,對家鄉的情況了解的越來越少,以致于慢慢淡忘,對安化山歌更是了解甚微或根本就沒聽過。地方大學也沒有對地方傳統山歌和樂器予以重視,所教的大多是西方樂器,傳統的中國音樂文化處于忽視狀態。
(一)開發民間組織,順應時代潮流。安化山歌作為一種古老文化,最大的特點就是口口相傳。安化人民耕田時唱,插秧時唱,狩獵打漁時唱,宗教祭祀時唱,歌詞也是隨手拈來,表達當時的情景或心境,滿足自身的精神需求。這種地方語言雖然很容易學會,但這種口口相傳的方式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減退。針對這種現象,我們可以建立山歌開發民間組織,改變山民們自發組織活動的狀況,科學地引導他們順應時代潮流。
(二)加大山歌培養力度。將安化山歌與當地的教育聯系起來,把山歌中富有代表性的作品挑選出來,引入當地中小學課堂,精選好學生苗子對他們進行系統教學,將山歌傳承從娃娃抓起。同時,地方的普通高等學校的音樂專業教學中,可適當融入本土音樂元素,通過開展一系列民間實踐活動,帶領學生深入當地采風、搜集資料,創作地方特色歌曲,形成以地方高校為中心,附帶周邊音樂文化興起的體系。
(三)加大宣傳力度,創辦山歌藝術團。隨著以資江沿岸為線的茶馬古道體驗休閑游、雪峰湖山水生態游、蚩尤故里神秘文化游等旅游新格局的開發,安化山歌可以借助這些平臺,大力組織山歌宣傳活動,創辦山歌藝術團,經常性地組織趕歌會,打造出安化山歌品牌。同時還可以利用當地的民俗風情舉行山歌賽事或巡回演出,使安化山歌能有組織地有聲有色地傳承下去。
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為山歌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的元素與技藝,安化山歌將利用更好的方法和載體,傳播得更快、更遠。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7-00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