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爽喆
上月底,美國最高法院8名大法官以5票對3票的結果,封殺得克薩斯州2013年一項對墮胎診所施加種種規定、以限制婦女墮胎的法律。這樣的情形,上一次發生在1973年,即著名的“羅伊訴韋德案”。當時,美國最高法院也是以壓倒性多數支持了婦女墮胎的權利。但此案在美國引發的爭論,曾被稱為引發了“第二次內戰”。
為了墮胎,她站了出來
1970年初,美國得克薩斯州北部地區法院收到一紙訴狀,原告是一個名叫麥克維的酒吧女招待(狀紙上的具名是“羅伊”),她起訴的是達拉斯縣檢察長亨利·韋德,起訴理由是后者執行得州有關禁止墮胎的法律,不允許她墮胎。代表麥克維出庭的兩名女律師——琳達·科菲和薩拉·惠丁頓要求得州廢除禁止墮胎的相關法案。
原告在1969年6月發現自己懷有2個月的身孕,而此時她已經有了2個孩子,并且剛剛離婚。在朋友的建議下,她謊稱自己是被強奸后懷孕的,去正規診所要求墮胎。可是診所在查閱了警方的檔案后,發現并沒有麥克維遭到強奸的記錄,因此拒絕給她實施手術。麥克維無奈之下想去非法診所墮胎,卻發現非法診所也被警方關閉。走投無路的她試圖走法律途徑,給自己找出路。
麥克維是幸運的。當時正是美國女權主義組織為婦女爭取墮胎權運動的高峰期。她的遭遇立刻引來女權主義者的幫助——琳達·科菲和薩拉·惠丁頓希望以此為契機,推翻得州的墮胎法律。
墮胎,幾乎在所有州都屬犯罪
在獨立前和獨立后的一段時間內,美國都遵從英國普通法傳統,并不視胎兒為“憲法人”,允許婦女墮胎。但后來,美國在這一問題上日趨保守。1821年,康涅狄格州議會首先通過法律,將墮胎視為犯罪行為。此后,美國各州相繼通過相關法律,到1910年,除了肯塔基州以外,美國所有州都把墮胎視為犯罪行為。但遭到強奸或亂倫行為導致的懷孕是可以墮胎的,而在孕婦繼續妊娠有可能導致生命危險的情況下,也可以進行“治療性墮胎”。麥克維一開始就是想利用這點,達到墮胎目的。
基督教教義反對墮胎,但美國在19世紀將墮胎入刑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宗教界推動的,而是醫學界推動的結果。醫學界人士這樣做,主要是為了將一些沒有資質、靠給人墮胎過活的游醫趕出市場,維護自身利益。同時,一些早期的女權主義者也推動墮胎入刑,他們希望以節育代替墮胎,從而更好地保護婦女的身心。
然而,墮胎入刑后,墮胎現象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有所增加。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嬉皮士、反戰、民權以及性解放運動橫行,進一步沖擊傳統秩序。1971年,在墮胎違法的情況下,當年的美國墮胎案例與1970年相比激增了149%。大量懷孕的女孩因為墮胎違法,只能去地下診所墮胎,常常因此喪命。
此外,1966年舊金山流行麻疹,很多人被感染。這種麻疹的并發癥可能導致孕婦死亡以及胎兒的先天性畸形。于是當地21名醫生不顧禁令,為感染麻疹的孕婦做了墮胎手術,結果遭到逮捕。
墮胎合法化,向全國推進
諸多情況表明,美國當時所實施的限制墮胎的法律已經不合時宜,有變成惡法的趨勢。女權主義者于是轉變態度,要求廢除相關法律。在這種情況下,從1966年到1972年,相繼有18個州修改了其限制墮胎的立法,放松相關限制。但女權主義者仍不滿足,打算尋找一次標志性的事件,為全國范圍內的墮胎合法化吹響前進的號角。
麥克維的出現,讓這些人欣喜若狂。因為得州是美國最保守的州之一,其法律對墮胎的限制也最嚴格。如果能在得州撕開一道口子,那么支持墮胎權的力量就能夠在全國取得聲勢。
琳達·科菲和薩拉·惠丁頓兩位女律師在法庭上施展渾身解數,宣稱得州有關墮胎的法律違反了憲法修正案第9條,侵犯了婦女的身體隱私權。1970年,得州北部地區法院做出判決,3名法官一致裁定得州有關墮胎的法律違憲,但拒絕讓相關法律停止執行。
此時距離麥克維提起訴訟已經一年多了,麥克維早已生下了當初她不想要的孩子,并將之送人。但琳達·科菲和薩拉·惠丁頓顯然不滿意得州地區法院的判決,她們要廢止得州的相關法律,于是向聯邦最高法院提起上訴。
案件馬上引起全國關注。1971年12月13日,該案開始第一次庭審。控辯雙方針對兩個方面的問題展開激烈爭論。其一是婦女的選擇權與胎兒的生命權,被告律師認為胎兒是有生命的,根據憲法是需要平等保護的。而薩拉·惠丁頓則反駁說,憲法只保護人出生之后的權利,限制墮胎恰恰侵犯了憲法賦予婦女的權利。此外,墮胎與否是婦女自身的個人決定,屬于隱私范疇,是憲法規定予以保護的隱私部分。
1972年10月11日,聯邦最高法院對本案進行第二次庭審。1973年1月22日,聯邦最高法院以7比2做出判決,判決得州立即廢止禁止墮胎的法律。判決書從三個方面說明了判決的理由:其一,法律應該保護正在承受肉體和精神折磨而又不愿意生育的婦女,而不是法律地位不清的胎兒。“從一切情形看,聯邦憲法所指的人都是特指出生后的人”。其二,自由墮胎權是個人隱私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三,法院應該對于妊娠期的不同階段區別對待。最初三個月,胎兒沒有成形,墮胎一般不會對于婦女造成危害,可以允許婦女有充分的選擇自由;中間三個月,州政府可以加以一些管理;最后三個月,由于胎兒基本發育成熟,此時墮胎對于孕婦風險很大,州政府的禁止墮胎“才有了邏輯學和生物學上的合理性”。據此,聯邦最高法院判決,不加區別一律禁止墮胎的得州敗訴。
隨后不久,美國各州都嚴格按照聯邦最高法院的判決修正了一切禁止或者限制墮胎的法律。
但是,她又成了反墮胎者
美國國會在1996和1997年連續兩次通過了禁止墮胎法案,然而都被民主黨人總統克林頓否決。2003年,美國國會中的保守勢力卷土重來,于10月21日以64票對34票通過了禁止后期墮胎的法案。該法案規定:由于在孕婦妊娠的中三個月和后三個月,胎兒已經成形,因此禁止在這個階段實施墮胎。此外,共和黨提出的“海德修正案”規定,明確禁止聯邦資金用于或資助墮胎手術,這就意味著很多公立醫院不能實施墮胎,婦女不得不再次走進私人診所。
目前,美國大多數州都要求申請墮胎者接受強制性的輔導,以保證孕婦對于墮胎的信息了解全面;同時,很多州強迫申請墮胎者等至少24小時,以保證孕婦本人深思熟慮。這些都說明,墮胎權在美國一直受到謹慎的限制。
更有意思的是,美國保守派在攻擊墮胎權時,還經常引用“羅伊訴韋德案”中,提出起訴的麥克維在后來的經歷,來說明限制墮胎的合理性。
原來,麥克維在本案結束后,進入私人診所工作,幫助婦女墮胎。但她很快就發現墮胎的殘酷性,尤其是那些沒機會出生的嬰兒讓她屢屢徹夜難眠。最終,她在1995年公開反對墮胎。2008年1月22日,“羅伊訴韋德案”35周年紀念日當天,羅伊告訴人們,她將支持共和黨黨內候選人羅恩·保羅。后者曾公開稱“羅伊訴韋德”是“完全錯誤”的,羅伊回應說,“我們有共同的目標”。▲
環球時報2016-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