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其會
摘 要:通過設施秋延后越冬在田保鮮栽培示范展示,從中篩選適宜池州地區設施秋延后越冬在田保鮮栽培種植的茄果類蔬菜新品種及高效抗逆栽培技術,可延長茄果類蔬菜的市場供應期,增加元旦春節市場供應,豐富市民“菜籃子”,同時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菜農經濟效益,帶動廣大蔬菜種植戶種植冬缺菜的積極性,并提高其種植水平。結果表明:秋延后越冬在田保鮮栽培,建議辣椒品種以皖椒3號為主,新皖椒1號為輔,茄子品種以東方長茄為主,番茄品種以皖雜1號為主;栽培方式上以越冬在田保鮮無公害高效栽培技術模式為主。
關鍵詞:設施茄果類蔬菜;越冬在田;保鮮栽培;示范展示
中圖分類號 S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12-0051-04
茄果類蔬菜是池州市主栽蔬菜種類之一,長期以來以春茬或秋茬栽培為主,上市集中且市場供應量大,經濟效益不高。通過秋延后越冬在田保鮮栽培示范,可延長茄果類蔬菜的市場供應期,增加元旦和春節的市場供應,豐富市民“菜籃子”,同時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菜農經濟效益,帶動廣大蔬菜種植戶種植冬缺菜的積極性,提高其種植水平。2015年,根據池州市菜籃子工程辦公室安排,筆者在池州市長山蔬菜標準園內開展了設施茄果類蔬菜品種篩選及越冬在田保鮮栽培技術種植示范。
1 展示基本情況
1.1 展示地點 展示地點在梅村鎮長山村池州市長山蔬菜專業合作社蔬菜品種試驗示范展示基地。該試驗示范展示基地為池州市長山蔬菜專業合作社核心主產區,交通便捷,排灌方便,三溝配套完善;土壤為沙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分布均勻;選擇7連棟鋼管大棚1座(規格:64m×54m)、3個單獨鋼管大棚(規格8m×54m)作為示范栽培展示地塊,連棟大棚內共設7個栽培展示區(規格8m×54m),相鄰兩個栽培展示區之間(東西向)留1.2m寬的人行道,每個栽培展示區內設6個栽培畦,即每畦中間(東西向)留1m寬的人行道,人行道兩側分別做2個1.5m寬和1個0.5m寬栽培畦(含溝);每個鋼管大棚內設6個栽培畦,即每畦中間(東西向)留1m寬的人行道,人行道兩側分別做2個1.5m寬和1個0.5m寬栽培畦(含溝)。展示棚每畦鋪設1條滴灌帶,做到畦面平整,邊角分明,噴滴灌帶理直;棚內有遮陽網,頂棚連接處以下及棚口設防蟲網,9月30日以前蓋頂棚,10月15日棚膜全覆蓋,棚膜選擇白色透光無滴膜。
1.2 展示品種 展示品種共3種作物6個品種。
1.2.1 茄子 布利塔、東方長茄(山東金種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池州市嘉樂蔬菜專業合作社提供)。
1.2.2 辣椒 新皖椒1號、皖椒3號(安徽省農科院園藝所生產,池州市嘉樂蔬菜專業合作社提供)。
1.2.3 番茄 皖雜1號(安徽省農科院園藝所生產,池州市嘉樂蔬菜專業合作社提供)、賓利F1(北京諾望國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引進,池州市愛民種子經營部提供)。
1.3 主要栽培技術展示 連棟大棚1、2、3、4、5、7區主要采用多層覆蓋保鮮栽培、水肥一體化栽培、高溫悶棚、頻振式殺蟲燈及粘蟲黃籃板使用、棚室蜜蜂傳粉、棚室蔬菜冬季防凍管道供暖等技術;連棟大棚6區主要采用水肥一體化栽培、高溫悶棚、頻振式殺蟲燈及粘蟲黃籃板使用、棚室蜜蜂傳粉、棚室蔬菜冬季防凍管道供暖等技術;8號棚主要采用水肥一體化栽培、頻振式殺蟲燈及粘蟲黃籃板使用、人工噴花授粉等技術;9號棚主要采用多層覆蓋保鮮栽培、水肥一體化栽培、高溫悶棚、頻振式殺蟲燈及粘蟲黃籃板使用、人工噴花授粉等技術;10號棚主要采用水肥一體化栽培、高溫悶棚、頻振式殺蟲燈及粘蟲黃籃板使用、人工噴花授粉等技術。各展示棚區栽培品種安排見表1。
表1 各展示棚區栽培品種安排
[棚號 品種 連棟大棚1區 布利塔、東方長茄 連棟大棚2區 皖雜1號、賓利F1 連棟大棚3區 東方長茄、布利塔 連棟大棚4區 皖椒3號、新皖椒1號 連棟大棚5區 布利塔、東方長茄 連棟大棚6區 賓利F1、皖雜1號 連棟大棚7區 新皖椒1號、皖椒3號 8號棚 東方長茄、布利塔 9號棚 皖雜1號、賓利F1 10號棚 皖椒3號、新皖椒1號 ]
2 主要栽培管理措施
2.1 高溫悶棚 各棚于2015年7月8日開始清理殘茬進行高溫悶棚,悶棚時間30d。主要方法:各展示棚區1hm2施充分腐熟畜禽糞便37 500kg、餅肥2 250kg、石灰粉1 125kg、優質硼肥30kg、甲基立枯磷3 750g、敵克松3 750g,深翻20cm,南北向開溝,蓋上地膜,灌水后閉棚升溫30天。高溫悶棚結束后根據展示安排蓋頂棚建防蟲網與遮陽網并通風排濕,按展示要求整地做畦并鋪設微地膜及微噴滴灌帶,同時1hm2施生物有機肥1 125kg、15-15-15硫酸鉀型三元復合肥1 125kg作基肥。
2.2 播種育苗移栽 各品種均于2015年7月18日采用遮陰防雨防蟲穴盤育苗,1.5葉期多效唑處理,2015年8月25—27日、8月28—29日、8月30—31日分別移栽茄子、番茄、辣椒品種,寬畦3行定植,窄畦單行定植,株距均為35cm,各展示小區均栽1 080株,移栽時大小苗分開定植,澆透定根水,及時查苗補苗。
2.3 定植及齊苗后管理
2.3.1 溫光管理 定植后蓋頂棚,棚兩側開敞,實施大通風管理,通過遮陽網調節,使大棚內白天氣溫力爭在30℃以下,高于30℃時,通過在棚內噴水或加大遮陽網覆蓋率降溫;夜晚氣溫力爭調節在20℃以下,無風無雨的晚上將膜網推折于棚頂,使植株充分感受夜涼,9月30日后頂棚通過卷簾器操作逐漸下移,至10月15日棚膜全覆蓋;11月10日,于大棚內加設小拱棚;12月1日開始,逐步在小拱棚膜上加蓋無紡布并晝揭夜蓋;12月21日后進入在田保鮮管理,無紡布適當加密,連棟大棚內開始管道供暖防凍。結合溫度、濕度等環境條件的調節,統籌調節光照條件,盛花期以前盡量減少棚膜覆蓋量,確保植株盡量多感光,防徒長、促坐果;越冬保鮮管理期,特別是連陰雨天,通過草簾或無紡布揭蓋時間的把握,在植株對低溫可忍耐的范圍內,盡量增加光照。
2.3.2 植株調整 番茄單桿整枝;茄子、辣椒雙桿整枝。要求:晴天操作、殘枝帶出棚外集中處理,保持棚內清潔;門茄、門椒膨大后及時摘除。
2.3.3 肥水管理 根據土壤濕度和植株長勢,結合灌水適時追肥。果實開始膨大時,追施45%硫酸鉀復合肥300kg/hm2,生長中后期每15~20d,追施45%硫酸鉀復合肥450kg/hm21次,共追2~3次;開花坐果期后,每7~10d噴施1次葉面肥料,活性氨基酸葉面肥和磷酸二氫鉀交替噴施,共噴2~3次。
2.3.4 人工及蜜蜂授粉 根據展示安排,在有關棚室進行人工授粉或施放熊蜂傳粉。人工輔助噴花授粉主要方法:在上午8時后初花期用15mg/kg、盛花期用20mg/kg防落素液均勻噴花序;蜜蜂傳粉主要方法:在初花期開始放熊蜂,每棚1箱。
2.3.5 病蟲害防治 棚室懸掛藍板、黃板,1片/10m2,同時做好蚜蟲、紅蜘蛛、茶黃螨、棉鈴蟲、甜菜夜蛾、小菜蛾、斜紋夜蛾等蟲害以及立枯病、病毒病、灰霉病、綿疫病、霜霉病和枯黃萎病等病害的查治工作。
3 展示品種及綜合表現分析
各展示品種定植活棵后,在每畦中間一行去頭5株后按順序選擇5株作定點調查株,每隔7d調查各品種植物學特性、產量結構等。
3.1 展示品種主要病蟲危害情況 分別于2015年9月25日、10月12日、10月26日、11月20日、12月8日調查了主要病蟲害的危害情況,其中每種病害調查總株數為465株,每種蟲害調查總株數為50株,綜合調查結果詳見表2、表3。由表2、表3可知,從不同栽培方式方面來看,8號棚各主要病蟲害發病率、死株率均高于其它各棚區,表明高溫悶棚技術對秋延后蔬菜生產中的病蟲害具有較好的預防控制作用;從品種抗病性方面來看,同一棚區相同栽培方式內,東方長茄、皖椒3號、皖雜1號等品種綜合抗病性明顯優于其它品種。
3.2 展示品種冷(凍)害情況 展示品種冷(凍)害危害情況詳見表4。由表4可知,從不同覆蓋方式方面來看,連棟大棚6區、8號棚、10號棚中的兩個展示品種,因低溫影響死亡發生率分別為78%、65%,99%、99%,92%、95%,均高于其它各棚區,同時由于8、9、10號棚未采取管道供暖,所栽展示品種因低溫影響死亡發生率均高于連棟大棚所栽對應展示品種,連棟大棚內除展示2區、6區展示品種死亡率有所增加外其余各展示品種因凍死亡率未見明顯增加,屬基本維持階段。表明大棚多層覆蓋技術與棚室供暖技術相結合,對于控制設施秋延后越冬保鮮期蔬菜冷(凍)害情況的發生,最大限度減少其危害,降低蔬菜死亡率提高其產量具有積極影響。從品種抗寒性方面來看,同一棚區相同栽培方式內,東方長茄、皖椒3號、皖雜1號幾個品種綜合抗寒性明顯優于其它品種。
3.3 展示品種產量性狀表現 展示品種產量性狀表現情況詳見表5。由表5可知,相同品種通過不同覆蓋方式栽培,其植物學性狀未見明顯差異,但其產量水平變化較為明顯。連棟大棚6區、8號棚、10號棚所栽品種的最終產量明顯低于其它各棚區所栽展示品種的產量;從是否采取棚內供暖方面相比較,由于8、9、10號棚未采用棚內供暖技術,其所栽展示品種最終的產量明顯低于連棟大棚1、2、3、4、5棚區所栽展示品種的產量;9號棚與連棟大棚6區相比較,盡管連棟大棚6區采取了管道供暖技術,但由于沒有采取多層覆蓋技術,所栽展示品種的最終產量明顯低于9號棚所栽展示品種的產量。表明大棚多層覆蓋技術在秋延后越冬保鮮栽培蔬菜生產上的重要性,對于增加蔬菜產量有積極影響,同時結合管道供暖技術,能夠進一步提高蔬菜產量。
4 結論與討論
秋延后茄果類蔬菜設施越冬保鮮栽培,應選擇高產、優質、抗逆品種及高效栽培技術模式,建議辣椒品種以皖椒3號為主,新皖椒1號辣椒為輔,茄子品種以東方長茄為主,番茄品種以皖雜1號為主。栽培方式上以越冬在田保鮮無公害高效栽培技術模式為主,充分利用高溫悶棚、農業與物理防治病蟲草害、水肥一體化、棚室熊蜂傳粉等技術來提高產量和品質,在條件許可情況下,與棚室冬季供暖技術相結合,可進一步提高蔬菜產量。是否還有其它高產優質抗逆品種及高產高效無公害栽培技術,建議來年繼續進行相同試驗示范,以期獲得更多品種源和技術措施,進一步擴大本地茄果類蔬菜生產規模,提高其品質與效益。
由于客觀原因,本次試驗番茄、辣椒苗齡稍長,對秧苗素質有一定影響,導致上市時間偏遲,對產量有消極影響。根據本區氣象條件分析,建議辣椒播種時間在7月12—15日,苗齡控制在35d以內,茄子、番茄播種時間在7月底,苗齡控制在30d以內。
參考文獻
[1]章新春.施用生物有機肥對連作辣椒及土壤的影響[J].安徽農學通報,2015,21(06):76-82.
[2]盛錦根.伏缺期蔬菜設施抗逆栽培示范及綜合表現與分析[J].安徽農學通報,2016,22(08):49-51,86.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