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摘要]為探討團體心理輔導對提高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水平的效果,作者以西安外國語大學大一至大三4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0人。實驗組接受8次共16小時的團體輔導,對照組不接受任何實驗處理。通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前測后測比較,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成員前后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水平差異顯著,而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團體輔導對于提高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是有效的,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關鍵詞]大學生 職業決策自我效能 團體輔導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2-0176-03
一、研究背景
社會總就業形勢緊張是我國目前的一個重大社會問題,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社會的快速發展和變遷對大學生的職業規劃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大學生能在畢業的時候找到工作,更希望每個畢業的大學生都具備自主擇業的能力與分析社會職業的能力。也就是說,要提高大學生的就業水平,提高其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是一種較好的途徑。
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是指決策者對自身成功完成職業決策任務所必需的能力的自我評估或信心程度。它主要包括五個部分:自我評價能力,包括了解自己的能力、職業興趣、與職業有關的需要和價值以及自我概念等的能力;收集職業信息的能力;將個人的屬性與工作特點進行匹配的能力,即選擇目標能力;做出職業決策后,對決策實施的職業規劃能力;解決或應付在職業決策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或障礙的能力等。
國內有學者采用團體輔導的方式來研究提高個體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并得出結論:即團體心理輔導能夠提高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水平。這些研究為今后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團體輔導干預研究奠定了基礎,并且為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干預研究其他方面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但是,在這些研究中,沒有專門針對外語類院校大學生開展的團體心理輔導,專業的特點使外語類院校的學生更多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使其在思想和行為上表現出與其他專業的學生不同的個性。他們更加注重個體,人本主義思想更為強烈,個性往往較為突出,強調個人價值的實現,思想更為開放,思維更加活躍,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勇于探索,善于表現,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由于受西方的理性與邏輯思維方式的影響,他們更加務實,更為實際,勇于競爭。因此,針對外語類院校大學生開展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團體心理輔導具有特殊性。
本研究結合西安外國語大學作為外語類院校大學生的實際特點,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以提高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為目標,借鑒前人的研究,并根據Betz與Taylor對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操作性定義、職業生涯輔導和團體心理輔導理論、社會學習理論、生涯發展理論、霍蘭德的職業理論、職業匹配理論,以及班杜拉的提高個體自我效能論述的四種途徑,設計了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團體輔導,形成可操作的、具有推廣性的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團體輔導方案,并豐富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研究。
二、研究設計
本研究采用前后測的準實驗設計,探討團體輔導對提高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效果。
(一)研究對象
以西安外國語大學的大一至大三學生為研究對象。發布團體輔導海報,在報名的大學生中隨機抽取20人組成實驗組,20人組成對照組。實驗組被試情況:男生10人,女生10人,大一年級學生12人,大二年級5人,大三年級3人,對照組與實驗組同質。實驗組接受前測、后測和三個月后的追蹤測驗,對照組接受前測、后測兩次測驗。研究者向未能參加的學生說明其他人更迫切需要團體輔導的協助,給每一位對照組成員分發小禮品,并把對照組同學定為下一學期的團輔對象。實驗組接受每周2次,每次2小時,共8次的實驗干預;對照組在實驗處理期間不接受任何實驗處理。
(二)研究假設
本研究的假設為:
假設1:實驗組被試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水平在干預前后存在顯著性差異,實驗干預能夠提高被試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水平。
假設2:對照組被試在同一時間內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水平未發生明顯變化。
假設3:干預能夠產生長期效果,干預結束三個月后,實驗組被試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水平和干預結束時的水平相比,未出現顯著性差異。
(三)研究方法
(四)統計方法
使用SPSS 17.0進行數據統計。
(五)研究工具
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量表CDMSE(彭永新和龍立榮,2001)。共39個項目,五個維度:自我評價、收集信息、選擇目標、制定規劃、問題解決。采用五點計分,從1到5分別表示從完全沒有信心到完全有信心。分量表或全量表分數越高,表明職業決策自我效能越高。總量表和各維度的Craombach a系數分別為:0.9366、0.7452、0.7997、0.8098、0.7674、0.6774;總量表和各維度的重測信度分別為0.656、0.580、0.525、0.511、0.601、0.599。
團體輔導單元活動反饋表。自編,全部為選擇題,共10道題。通過讓被試填寫團體輔導單元活動反饋表,了解成員在團體輔導活動中獲得的成長,和在團體輔導活動中的收獲,以及對團體輔導活動的評價,最終為團體輔導活動的領導者提供改進意見。
三、團體輔導方案的效果評估與分析
(一)團體輔導的效果評估
使用《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量表》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前測和后測以及追蹤測試,通過比較實驗組前后測、對照組前后測以及追蹤測試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總分及各維度分值差異,來考察團體輔導的效果。
1.實驗組前測和對照組前測差異評估
在團體輔導活動開始前,為了了解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水平是否有差異,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的方法將量表測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經過統計分析表明: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團體輔導活動干預前,實驗組和對照組在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和各個維度上均無顯著性差異。
2.實驗組后測和對照組后測差異評估
為了了解團體輔導活動之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在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水平上的變化情況,對實驗組、對照組進行了后測,且為了驗證最終效果完全是由于團體輔導所引起,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擾。本文采用實驗組對照組前后測差值T檢驗的方法,考察后測中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量表》上總分及各個維度評定結果的差異。經過統計分析表明: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團體輔導之后的實驗組與不作任何處理的對照組實驗后測相比,除了問題解決維度之外,在自我評價、收集信息、選擇目標、制定規劃維度均有顯著性差異,且總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也有顯著性提高,差異顯著。
3.實驗組前測、后測差異評估
為了了解團體輔導對于實驗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水平的干預狀況,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的方法將實驗組前測、后測分數進行統計分析。經過統計分析表明:經過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團體輔導的實驗組前后測相比,總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顯著性提高,且差異顯著。在五個維度上,除了問題解決維度之外,在自我評價、收集信息、選擇目標、制定規劃維度上均有顯著性差異,并且在自我評價維度、收集信息維度、選擇目標維度差異非常顯著。經過統計分析表明,通過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團體輔導,實驗組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
4.對照組前測、后測差異評估
為了考察團體輔導前后未接受干預的對照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變化情況,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的方法對于對照組前測、后測分數進行統計分析。經過統計分析表明,對照組前測和后測在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及其各個維度上均沒有顯著性差異。
5.實驗組后測和三個月后測試差異評估
為了了解團體輔導效果的持續性,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的方法,考察實驗組后測和三個月后實驗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上的結果差異。經過統計分析表明:實驗組成員后測與三個月后追蹤測驗結果沒有顯著性差異,保持了團體輔導提高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效果。
(二)團體輔導的效果分析
通過《團體輔導單元活動反饋表》的反饋信息,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團體輔導改善并提高了大學生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成員在輔導過程中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收獲與成長。表現在:由于西安外國語大學沒有組織實施過職業方面的團體輔導活動,而本次的團體輔導為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團體輔導,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他們迫切的需求;成員們表示很喜歡參加團體,學習的知識內容很實用,學到了很多求職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對于理解、思考職業方面的問題很有幫助,普遍認為自己對職業選擇的信心上有了很大提高。
四、分析與討論
團體輔導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水平沒有顯著差異。實驗組和對照組成員屬于同質性被試。
經過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團體輔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水平存在顯著差異,實驗組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水平明顯提高。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團體輔導之后的實驗組與不作任何處理的對照組實驗后測相比,除了問題解決維度之外,在自我評價、收集信息、選擇目標、制定規劃維度均有顯著性差異,且總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也有顯著性提高,差異顯著。
實驗組團體輔導前和團體輔導后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水平存在顯著差異,實驗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水平明顯提高。經過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團體輔導的實驗組前后測相比,總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顯著性提高,且差異顯著。在五個維度上,除了問題解決維度之外,在自我評價、收集信息、選擇目標、制定規劃維度上均有顯著性差異,并且在自我評價維度、收集信息維度、選擇目標維度差異非常顯著。統計分析表明,通過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團體輔導,實驗組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
對照組在同一時間內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狀況沒有顯著差異,對照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水平未發生明顯變化。
為了考察團體輔導效果的持續效果,針對實驗組進行了追蹤研究。數據發現,實驗組三個月后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水平和團體輔導后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沒有差異,保持了團體輔導提高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效果。
需要說明的是,通過結果發現,實驗組實驗前后測之間、實驗組和對照組后測之間,在自我評價維度、收集信息維度、選擇目標維度、制定規劃維度上均有顯著性差異,且在總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上也具有顯著性差異,但是在問題解決維度上沒有差異。經過團體輔導活動領導者的反思和后期對實驗組成員的追訪,歸納原因有兩個:
第一,團體輔導成員中以大學一年級學生為主。他們在團體輔導過程中以及結束后均表示參加此次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團體輔導有著很大的收獲,并且在自信心方面有很大提高,但是由于他們還沒有涉及到實際的擇業、就業等現實性問題,且實際的擇業、就業除了應聘者本人之外,還有很多影響因素,比如社會在那一年是否會在本專業提供就業機會、硬件條件(如基層工作經驗)是否過關等,使之產生顧慮,不能保證一定能達到問題解決的目的。
第二,團體輔導活動中關于實戰演練部分,更多的是采用模擬現實中的面試場景,而并非完全真實的面試場景,與實際可能存在著一些出入。自己在模擬中面試過關,不一定代表著現實中也一樣可以過關,所以造成成員的不確定感。在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五個維度中,問題解決維度是與現實結合相對結合更緊密的維度。
綜上所述,研究結果表明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團體輔導對于提高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是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
五、建議
在本研究所獲得結論的基礎上,作者提出如下建議:
首先,應對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提高給予更大的關注。學校的就業指導應該側重于職業決策過程中針對困難應對的方法上的指導,為大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在了解他們真實想法以及所面對的各種沖突與矛盾的基礎上,提高他們適應現實的能力和解決困難的自信心,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做出職業決策。學校應制定科學的就業指導內容和計劃,按不同年級、不同階段有針對地開展就業教育,遵循學生自身規律和特點編制學生不同階段的教育培訓計劃,并對每個階段的方向和內容作出合理的安排,使畢業生充分認識自我和客觀環境,及早總結和測評自己的主客觀因素,將自己的理想與現實情況結合,制定每一階段的努力方向和奮斗目標。
其次,根據成員們的反應,每個學期學校可以開展類似活動,可以讓學生更加關注職業決策和職業決策自我效能,也幫助他們更好地解決現實問題。因此每個學期開展一定的職業類講座、宣傳活動和心理活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應豐富就業指導教育內容,不僅開展就業政策法規咨詢、求職技巧講授等活動,而且要重視學生職業價值觀、個人生涯規劃和職業決策能力等方面的宣傳講授。學校可以建立專門的就業指導教育機構,配備具有專業知識背景的就業指導課程講授教師。通過循序漸進的就業教育,使學生可以將目標和實際情況相結合,準確定位自己的發展方向,從而促進自我效能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龍立榮.方俐洛.凌文栓.職業成熟度的研究進展[J].心理科學,2000,23(05).
[2]謝員.龍立榮.大學生職業成熟度的課程干預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7,23(03).
[3]牟海萍.從職業指導到生涯輔導的歷史嬗變[J].高等教育研究,2005,21(01).
[4]朱華珍.樊文有.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差異和影響因素[J].思想理論教育,2009(7).
[5]許存,馬紅宇.影響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因素及干預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08,16(05).
[6]李斌.職業生涯團體心理輔導對女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影響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5.
[7]王金良.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團體訓練對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影響[D].西南大學,2006.
[8]曹麗麗.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團體咨詢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
[9]周笑平.團體輔導在提升獨立學院畢業生職業自我效能感方面的應用研究[J].科教文匯,2009(11).
[10]黃文浩.少數民族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團體輔導方案設計[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9(02).
Abstract:For the purpose of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group psychology counsellings improvements for undergraduates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levels, the author takes 40 undergraduates from Grade 1 to Grade 3 of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e author classifies the object of study randomly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consists of 20 undergraduate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s requested to undergo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group psychology counselling 8 times, which totally lasts for 16 hours; however, the control group is free from group psychology counsell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nd comparison between pre-counselling and after counselling,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levels of the member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emerge significant change, nevertheless, the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levels of the members of the control group occur no obvious change. To sum up, group psychology counselling is of great efficiency and operability for improving undergraduates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levels.
Key words: undergraduates,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level, group psychology counselling
責任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