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瀟瀟
摘 要:當今,時代競爭日益激烈,視覺傳達能有效的傳遞信息,色彩在視覺傳達設計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何將設計色彩合理的運用到視覺傳達中,需要設計師發現與探索。色彩能人直觀感受,設計色彩的運用不僅能點綴生活,還能豐富我們的世界,沖擊我們的視覺。色彩是一種視覺語言,它是視覺藝術表現中的一個重要元素,在視覺表現中起到主導性作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色彩的認知度也越來越高,特別是在視覺傳達表現的尤為突出。
關鍵詞:設計;色彩;視覺;視覺傳達
中圖分類號:J5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4-0159-01
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快,人們追求豐富的精神生活和視覺感受。色彩不僅可以表現大自然的色彩斑斕,還可以溝起人們內心的回憶,表現出人們內心的情感與意識。人們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從而對色彩的認知度也變得越來越高,特別是在視覺傳達表現的尤為突出。在視覺傳達設計中,色彩是其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缺少的,同時在視覺藝術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合理的色彩搭配必然會呈現出美麗的畫面,吸引人們的注意。色彩作為一種視覺語言,無論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是在工業生產中,都無處不在,我們是離不開色彩,如果世界沒有了顏色,那么生活將會過的更加乏味。
一、設計色彩的運用
我們生活在一個彩色的世界里,色彩影響著我們的視覺感受。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們周圍的環境也變得越來越好,色彩斑斕的生活圍繞在我們的身邊,有時讓我們眼花繚亂,這時色彩的設計尤為重要,一個好的色彩設計,才能夠得到人們的認可。在日常生活中,導向設計色彩是一個很普遍的例子,導向設計色彩一般采用比較醒目的顏色,比如紅綠燈的交通信號設計,紅色則表示禁止通行,黃色表示警告,綠色則表示允許通行等。
導向設計色彩多運用醒目的色彩,只有這樣能發揮更好的引導和警示等效果,在不同的環境里,也要有與其相適應的設計色彩搭配,比如醫院里多用柔和的色彩,柔和的色彩給病人在感覺上舒適,不能用醒目的色彩,這不僅會讓病人覺得不舒服,而且不利于病人的身體健康,所以醫院多用柔和的色彩。若交通信號燈用柔和的色彩,則不利于交通與人們的出行,甚至容易引起交通事故,這種莊嚴又有警示的色彩在視覺中必須給人以沖擊力,并且在導向設計中也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在視覺傳達設計中,色彩的人性化設計尤為重要。色彩表面意義是讓人們欣賞它,并且達到賞心悅目的效果,設計與搭配好色彩在視覺上給人強大的沖擊力,吸引人們的目光。如果消費者想購買商品,注重的是第一感覺,感覺好才有購買的欲望,實際上,好看的色彩則是消費者購買的決定因素。
二、視覺傳達設計
視覺傳達設計是一門設計學科類,內容較為豐富,包含了許多元素,如色彩等。視覺傳達通俗意義上利用視覺符號來傳遞各種信息的設計。設計師是信息傳達者,傳達對象是信息接受者。
視覺傳達設計主要是設計師通過文字如藝術字等,各種類型的圖案如卡通等,色彩尤為重要,感觀性比較強,為元素進行藝術創作,創作出完美的作品。這些作品作為產品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勾起他們的購買欲望,因此傳達設計則是為現代商業服務的藝術。
視覺傳達設計具有溝通性,它通過視覺媒介表現并傳達給觀眾信息,希望得到觀眾的認可與接受。視覺和傳達兩方面都是為設計服務的,設計又是為觀眾服務的,因此視覺傳達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讓觀眾理解所傳達的信息,并且得到觀眾的認可與肯定。
三、色彩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
色彩是一種視覺語言,它與圖案、文字結合,起到了宣傳的作用。色彩在視覺傳達設計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設計色彩與色彩的搭配不僅僅是在視覺上給觀眾一種沖擊力,在商業性質上也起到了重要性的作用,它促進了產品的銷量,實現了產品的經濟價值,為企業帶來利益,同時也為消費者提供了物質方便,從而使其價值也大大提高。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產品的色彩搭配合理則會提高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和商品的購買率。
不同顏色的搭配組合形成色彩,會影響人們的視覺感受。一副好的視覺傳達作品則離不開恰當的色彩組合搭配,因此設計師準確運用色彩決定了設計作品得不得到觀眾的認可,也是設計成功的關鍵。科學準確的把色彩運用到設計師的作品上,需要設計師長期經驗與色彩感覺,以及色彩技巧等,這些色彩技巧不僅是設計師擁有專業的色彩理論知識,還需要其對色彩細致敏銳的洞察力,以及找到視覺傳達與色彩之間的內在聯系與規律。
四、結語
在這個競爭激烈和大眾媒體迅速發展的時代,視覺傳達設計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視覺傳達設計對社會的發展也發揮重要的作用,而色彩作為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為其得到人們的認可與喜愛起到了決定性因素。在視覺傳達設計中一定要發揮色彩的作用,要求做到合理又有個性的色彩運用到設計中,從而加強視覺沖擊力,也促進了視覺傳達設計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舒容芮.淺談色彩與視覺傳達設計[J].鴨綠江,2014(07).
[2]黃明楠.設計色彩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功能[J].大眾文藝,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