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果平
?
特殊配方奶粉:『小』需求,大課題
● 楊果平
隨著《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提交至WTO,奶粉注冊制的正式實施已為期不遠。對奶粉配方實行注冊制,意味著對嬰幼兒奶粉的管理將上升到藥品的級別,這一嚴苛的規定無疑將有利于規范混亂的嬰幼兒奶粉市場。
然而,針對嬰幼兒特殊配方奶粉而言,目前在生產加工、產品標準、市場銷售、進口管理等方面尚存在諸多空白與不適,導致國內市場產品奇缺,難以滿足消費需求,與產能嚴重過剩的普通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形成了極大的反差。特別是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放開,已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特殊配方奶粉全稱為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奶粉,其屬于醫學配方,但不是藥品,而是一種特殊的食品,主要用于醫學營養治療。當媽媽或寶寶本身出現特殊的健康問題,不能進行母乳喂養或不能使用普通嬰兒配方奶粉時,才能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比如有的孩子會對母乳過敏,有些早產兒生命力特別弱無法吸食母乳,寶寶因特殊體質(如牛奶蛋白過敏)或疾病(如患有苯丙酮尿癥)對普通嬰兒配方奶粉不耐受等原因,就需要使用特殊配方嬰兒奶粉來喂養。
據了解,目前常見的嬰兒特殊配方奶粉有無乳糖或低乳糖配方奶粉、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奶粉、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或氨基酸配方奶粉、早產或低出生體重嬰兒配方奶粉、氨基酸代謝障礙配方奶粉等等。如有的早產兒出生后生命力特別弱,無法吸食母乳,就需要選擇早產兒奶粉。此后,當寶寶身體各項指征達標后就可轉換為母乳或普通奶粉了。對于過敏寶寶而言,則需要醫生依據其過敏的輕重程度依次選用相對應的適度水解蛋白奶粉、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和氨基酸配方奶粉,并根據寶寶的情況適時調整。以后隨著年齡的增長,大部分孩子的過敏情況會好轉,從而逐漸過渡到普通嬰兒配方奶粉。
表面上看,特殊醫學用途配方奶粉面對的是“小眾群體”,但在我國,由于人口基數大,加之“全面二孩”政策放開后將迎來生育高峰,其實這個“小眾群體”的數量并不低。近年來,我國早產兒發生率逐年攀升,容易發生過敏的寶寶也不少,再加上一些特殊疾病等原因,實際上很多寶寶都需要用到特殊配方嬰兒奶粉。但調查發現,目前在醫院里能夠購買到的這類奶粉都是進口品牌,而且品種并不齊全,國產品牌幾乎沒有,一些特殊疾病的患兒,如楓糖尿癥患兒所需的奶粉很難買到,致使家長四處尋找購買渠道,常常是醫生搞到了一點就給家長一點,搞不到孩子可能就斷頓了,還有的家長從非法渠道買到的是沒有經過認證的“三無”產品,存在安全隱患,嚴重影響到寶寶的健康成長。
造成這一窘況的原因雖然是多方面的,但與標準法規滯后、技術門檻較高、進口管理限制過多有著直接的關系。由于特殊配方奶粉是有醫學特征的食品,需要有臨床試驗,技術門檻較高,而我國目前尚沒有一個可以做嬰幼兒特殊配方奶粉臨床試驗的法律程序和平臺,有關特殊配方奶粉的現有標準不是很完備,配套標準更沒有出臺。有關部門雖然在2010年和2013年分別發布了相關的產品標準通則,但是相關配套標準、審核細則以及臨床實驗規范等還沒有發布,導致國內乳企很難實現量化生產,而允許進入國內的外企特殊配方奶粉品種又非常有限,因此,很難滿足市場需求。

業內人士表示,盡管外企的特殊配方嬰兒奶粉品種齊全,且針對每一種特殊體質和疾病的奶粉都有,但仍然難以進來,主要是因為目前我國無法對國外生產的特殊配方奶粉進行法定上的許可。對此,有專家呼吁,在國內乳企暫時還無法量化生產這些產品時,至少能放開對進口品牌的限制,從而讓更多患兒受益。而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標準先行,法律保障。目前,國內企業在特殊醫療用途配方食品研發方面已經進行了多年的技術儲備,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盡快組織制定完善相關標準法規,對具備相關資格的企業發放特殊配方奶粉生產許可證,并在國內建立相關臨床試驗機構,以促進國內特殊配方奶粉的研發生產,并確保其質量安全,從而滿足寶寶們健康成長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