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省標準化研究院 孫建軍
?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是信息互通的橋梁
● 陜西省標準化研究院 孫建軍

摘 要:本文介紹了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特性和信息資源優勢,并以此為基礎,論述了其在信息資源共享和互通互聯中的作用,進而有效推進國家信息化建設進程,前景廣闊。
關鍵詞: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互聯互通 橋梁

按照《國務院關于批轉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國發〔2015〕33號)的要求,2015年9月17日,國家標準委批準發布了強制性國家標準GB 32100-2015《法人和其它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編碼規則》,并于當年10月1日正式實施。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是為在我國境內依法設立的組織機構賦予一個在全國范圍內唯一的、始終不變的統一代碼標識。目的是建立覆蓋全面、穩定且唯一的以組織機構代碼為基礎的法人和其它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并在國家層面統一和確立了代碼的管理機制和地位。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在實施后,能夠實現國家、社會對組織機構的身份識別和跟蹤管理,準確及時地了解各類組織機構的沿革變化信息,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管理監督社會的基礎和新手段。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作為對社會組織的身份識別特征,滿足了政府管理社會的需要。隨著我國信息化進程的推進,部門間信息互通共享成為大勢所趨。并能有效破解部門間信息的條塊分割和壁壘的問題,實現基礎信息資源的集中與共享,推進我國信息化建設的進程和社會信用系統建設。
1. 編碼對象涵蓋各類組織機構
GB 32100-2015《法人和其它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編碼規則》作為強制性國家標準,它是建立“組織機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標識制度”的重要技術指導文件。 本標準規定了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編碼方法,使全國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等組織機構均獲得一個唯一的、始終不變的代碼標識,因此,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賦碼對象已完全涵蓋了我國幾乎全部類型的組織機構。
2. 唯一性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長度為18位,包括1位登記部門代碼,1位機構類別代碼,6位登記管理機關行政區劃碼,9位主體標識碼(組織機構代碼),1位校驗碼。一個組織機構只能擁有一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一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只能賦予一個組織機構,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一經賦出,將伴隨組織機構終身。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具有不變性和唯一性。除此之外,它還具有兼容、穩定等特性。
1.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信息優勢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信息覆蓋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團等所有的組織機構,其信息項包括機構代碼、機構名稱、機構類型、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經營或業務范圍、經濟行業、職工人數、行政區劃、單位地址、郵政編碼等信息,基本涵蓋了一個組織機構的全部基礎公用信息。
其中,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作為組織機構的唯一標識,連同機構名稱、機構類型、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經營或業務范圍、經濟行業、職工人數、行政區劃、單位地址、郵政編碼,可準確地描述組織機構的基本情況。結合機構類型、經濟行業信息項,使國家能夠掌握組織機構從注冊登記之日起,隨著時間的變化,其所從事的行業、內部結構、組織形態發生的變化情況。對機構類型、經濟行業等信息項進行統計分析,可掌握組織機構的地域分布、構成和變動情況,依據信用等信息項可反映組織機構信用狀況,是國家進行宏觀調控重要的決策依據。統一社會信用機構代碼還可發揮其組織機構身份標識的特有功能,作為多個信息數據庫的主索引,實現各個信息資源互聯互通。因此,統一社會信用機構代碼應用于社會監管、應急處置、服務民生等方面無疑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2.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是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的基礎
在社會與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政府在國民經濟管理中為加強宏觀調控,促進經濟健康有序的發展,需要及時準確地掌握國民經濟運行的情況。面對復雜和龐大的社會系統,政府必須從眾多職能部門獲取相關信息,從不同側面反映社會經濟活動的情況和變化。傳統的信息系統主要針對各部門自身的業務需求來實現,應用系統獨立建設,因此,形成信息資源分割嚴重,信息孤島普遍存在。同時,組織機構信息采集與應用彼此之間缺乏統一的標準,沒有一致的機構信息標識,信息差異大,造成信息之間無法進行關聯和對接,信息交換和共享十分困難。本質上講,是政府各職能部門對信息進行重復采集、各自登記,造成了人力和財力的浪費。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作為各組織機構的唯一標識,為數據共享奠定了基礎,各業務系統只要共享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及基本信息,就可有效地避免上述問題,并為實現各職能部門信息資源互聯互通打下了基礎。見圖1,不同的業務信息系統對接至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信息后,通過共享實現了不同的應用。

圖1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共享
正因為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作為組織機構的唯一不變的標識,才能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使之成為溝通上下、聯系左右的不可替代的手段,促進行業信息的社會化,為政府部門宏觀調控提供及時準確的依據。
3.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信息資源互聯提供了必要條件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唯一性和始終不變的特征使得其為實現計算機自動化管理和信息交換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信息是組織機構基本信息的核心。為信息互聯互通和政府各部門加強監督管理發揮整體效能提供了技術基礎。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各行業信息系統建設創造了條件。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信息是在綜合了機構登記等部門的基本信息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具有普遍性和適用性的特點。充分利用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信息,建立起行業的數據庫,是社會協調發展的客觀需要。它不僅可以為國家節約行業性數據庫重復建設資金,也可以避免政府各職能部門為業務范圍內的組織機構重復編碼,還能有效避免同一單位的公用信息被重復采集,從而減輕企業及相關單位的負擔。
隨著應用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信息的行業信息系統的建設,利用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唯一性和終身不變的特性,能夠實現不同信息間的關聯,使其成為溝通不同行業之間不同系統之間互通互聯的紐帶,為行業部門間的業務聯動服務。見圖2。

圖2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實現了不同行業信息系統的對接
利用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信息實現不同信息資源的關聯后,還可對各行業不同業務系統的信息進行整合或集成,促進諸如財政、稅務、金融、外貿等相關部門之間的業務協同,實現對社會行為的聯合監管,為加強宏觀經濟調控,準確及時地決策以及進一步發展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具有重要作用。
隨著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信息資源的應用,其應用廣泛性必將逐漸體現。一是在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信息共享的基礎上實現部門與行業信息深度整合。促進財政、稅務、金融、外貿等監管部門之間的有機集成,實現對社會經濟行為的聯合監管并建立長效機制。二是利用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信息支撐安全保障體系。公安、司法、安全等部門利用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信息可以有效地尋找、追蹤境內的每一個注冊的組織機構,加大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提高辦案效率,為維護社會穩定提供支持。三是利用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信息規范社會經濟秩序。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信息資源為基礎,為每一個組織機構登記實名基本信息記錄,以反映各類法人機構在社會活動中的行為表現和信用狀態,為規范社會經濟秩序服務,同時對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提供有力的基礎支撐。四是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信息資源為基礎,聯動各行業信息,開展大數據應用,達到改善和加強政府各部門的管理能力、決策能力、應急處理能力、公共服務能力;準確、快速、可靠地為領導機關提供預測、決策的科學依據;為調整經濟結構,推動社會健康有序發展服務。
應該看到,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作為國家統一代碼標識制度的具體體現,重要性無可取代,通過不斷深入挖掘同一信用代碼信息資源,進行資源整合、提煉和深加工,將成倍放大資源利用的效能。同時不斷改進信息資源的服務方式和能力,豐富服務功能,將實現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信息資源實質性、深層次應用。展望未來,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作為國家基礎性信息資源,必將在推動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