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上中學時參加體檢,醫生說我“包皮過長”,上大學前參加體檢,醫生又說我是“包莖”。請問,包皮過長和包莖是不是一回事?需要割除包皮嗎?
讀者 李振宇
李振宇讀者:
包皮位于男性生殖器前端,是皺成雙層的皮膚,較薄且會滑動。男性在青春期發育之前,包皮常常較長,這時包皮過長往往是生理性的,隨著發育,包皮會向后收縮。我國學者曾調查過1000例正常成年男子,其外生殖器發育情況調查表明:有包皮過長者約29.7%,有包莖者為8.5%。
包皮過長和包莖不是一回事。
在醫學上,包皮過長指的是包皮覆蓋了全部陰莖頭,但可以上翻開,露出尿道口和陰莖頭。新生兒的包皮和陰莖頭部可能有粘連,在第一年后期,粘連就逐漸吸收,陰莖與包皮分開而逐漸外露,所以小兒包皮過長并非異常。但如果到了青春期陰莖頭仍不能自然顯露,就視為包皮過長。
包莖則是指包皮口狹窄或包皮與陰莖頭部粘連,致使包皮不能翻開,僅露出針孔大小的小孔或是只顯露出一點陰莖龜頭的情況。同時,包莖又可分為先天性包莖和后天性包莖,前者是指陰莖的先天性發育異常;后者則是因為炎癥或外傷引起的包皮口狹窄,陰莖頭不能完全顯露。
相關資料顯示,八成兒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包皮問題,包括包皮過長和包莖。一般來說,如果是生理性的包皮問題,10歲之前基本能自然好轉。如果在10歲后包皮仍未上翻,若有明顯感染、排尿不暢跡象,10~16歲是最佳手術期。若沒有上述現象,可待到12歲至結婚前這段時間進行包皮環切術。
醫學統計顯示,包皮環切術有益健康。接受包皮環切手術后,男性被性伴侶傳染艾滋病的概率會降低50%~60%,出現生殖器皰疹和被乳頭狀瘤病毒感染的概率降低30%,還能相應減少孩童尿路感染的風險以及成年人患陰莖癌的概率。
醫生 朱炎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