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偉
?
新媒體環境下國產電視紀錄片的傳播策略研究
李國偉
武漢晴川學院,湖北武漢430204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為我國國產電視紀錄片的制作和傳播創造了新的生存環境,相較于傳統的傳播方式而言,新媒體環境下的國產電視紀錄片增加了更多的新內容和新特征,借助網絡環境和新媒體環境的推動,為我國的廣播電視傳播工作創造了新的視覺效果和藝術色彩,拓寬了國產電視紀錄片的發展空間。
新媒體環境;國產;電視紀錄片;傳播策略
我國的紀錄片發展過程和國家政治經濟及文化進步關系密切,20世紀80年代紀錄片內容主要和國家的政治主題相關,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我國紀錄片以篇幅宏偉、氣勢磅礴的特點,以《望長城》為例,該紀錄片考察了長城的修建和變遷歷程,從長城和社會人口遷徙的關系、對周圍自然生態的影響以及長城在我國歷史上的作用等不同角度展現了長城的發展歷史和現狀,被譽為中國“紀錄片發展的里程碑”。傳統的紀錄片傳播主要依靠電視傳播、DVD、院線播放等形式傳播。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傳媒產業發展逐漸向商品化和市場化方向靠攏,再加上信息網絡技術的進步,為新媒體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同時也為國產紀錄片創造了新的發展環境。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紀錄片行業的受眾范圍逐漸擴大,從原有的知識分子階層拓展到普通群眾,國產紀錄片的發展也受到了國家的支持,在新媒體傳播媒介的延伸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國產電視紀錄片進入到群眾的視野中,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和稱道。新媒體具有更高的開放性和即時性,越來越多的觀眾通過國內外網站即可觀看國產紀錄片,觀眾在網絡上分享紀錄片鏈接大大拓展了國產紀錄片傳播市場。以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為例,該紀錄片借助網絡平臺傳播之后,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除了視頻網站版權銷售外,觀眾在觀看紀錄片時可以在線下下單購買紀錄片內的產品,實現了網絡、電視播放、微博話題討論和淘寶銷售等模式為一體的營銷模式,促進了國產紀錄片的市場化和產業化發展。
2.1結合民族文化,樹立國家形象
新媒體時代環境下信息的記錄和發展更加的直接、快捷,大大提升了信息傳播的即時性和信息影響力,新的文化傳播環境為構建民族文化、樹立國家形象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也為國家民族文化傳播創造了便捷的傳播渠道,國產電視紀錄片肩負更多的責任,電視紀錄片作為國家文化的載體,通過紀實手法和多種藝術形式刻畫民族文化特色、地域風土人情和社會習俗。新媒體環境下受眾對紀錄片的審美和要求越來越多樣性,新媒體本身的個性化特點使受眾對紀錄片的表現形式要求更加嚴格,再加上新媒體對傳播民族文化和塑造國家形象的影響作用,使國產電視紀錄片在傳播民族文化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文化內容的吸引力也成為了提升國產電視紀錄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近年來許多優秀的紀錄片如《復興之路》和《敦煌》《舌尖上的中國》等都利用紀實的手法再現了本民族的優秀文化內容,受到了國內外觀眾的廣泛認可,可見為國產電視紀錄片注入傳統文化,在豐富紀錄片內容的同時,能夠較好的樹立中國形象。
2.2實現國產紀錄片產業化發展
新媒體環境為國產紀錄片創造了巨大發展空間的同時,也為紀錄片市場化發展提供了新的營銷模式,紀錄片除了在網絡和電視推廣傳播以外,可以針對網絡媒體銷售紀錄片版權,擴大紀錄片合作空間,結合網購平臺和旅游管理將紀錄片傳播和網購、旅游、讀書交流等活動相結合,優秀的紀錄片不僅可以在網絡上傳播,還可以出版成書進行線下和網絡銷售,借助新媒體平臺擴展紀錄片的產業鏈,將原本單一的紀錄片傳播發展成集電視網絡播放、微博討論、網絡銷售和旅游出行等為一體的產業模式。以《舌尖上的中國》為例,該紀錄片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除了內容精良以外,還包括網絡媒體、視頻網站、電商的集體帶動,網絡電視播放的同時,《舌尖上的中國》還在線下和線上同步銷售食材進一步實現了紀錄片的市場化和產業化發展。
2.3融合西方優秀文化特色、促進國際傳播
新媒體環境下的中西方文化不斷碰撞,國產電視紀錄片的表現形式和內容也出現了變化,傳統的中國紀錄片具有濃厚的東方色彩,在新媒體環境下中西文化交流越來越便利,社會受眾對國產紀錄片的需求和審美要求也越來越趨于國際化和時尚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國產電視紀錄片的進步,使其在挖掘優秀傳統文化中更加直接的和西方文化交流。我國的國產電視紀錄片不僅要保持傳播本國優秀文化的主動性,還應提高自身的文化視角,在紀錄片內添加西方文化和表現手法,如紀錄片《當盧浮宮遇見紫禁城》,在宏大的文化視角下解讀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和文化交流,從一個新的高度詮釋國家文化和國家形象,實現內容多樣性。傳播及時性和形式國際化,實現中國文化和其他國家文化的友好交流。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國產電視紀錄片的在新媒體環境下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新媒體創造的快捷、及時、廣闊的傳播環境為國產紀錄片創造了新的傳播空間,同時也為紀錄片的傳播帶來了新的考驗和挑戰,國產電視紀錄片更應把握好新媒體傳播環境,從文化視角和國際視角、網絡傳播等方面刺激國產電視紀錄片發展和傳播。
[1]王琦.電視紀錄片:塑造國家形象的有力武器[J].新聞界,2011(9):39-42.
[2]武新宏.國際視野與現代表達——紀錄片《當盧浮宮遇到紫禁城》跨文化傳播理念與效果探析[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1(6):89-91.
[3]大衛·波德維爾,克莉絲汀·湯普森.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M].彭吉象,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李國偉,助教,研究方向為廣播影視藝術。
G2
A
2096-0360(2016)12-0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