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忠芬
淺談以清淤治污為突破口全面推進“五水共治”再提升
丁忠芬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靈橋鎮政府 浙江杭州富陽 311418)
近年來,隨著杭州市富陽區經濟和人口的不斷發展,水利生態問題日益嚴峻。為了更好地保護當地的水資源,穩定地區經濟的發展和居民的日常生活,我區積極響應浙江省在十三屆四次全會上提出了“五水共治”的戰略,緊抓“五水共治”工作。本文就目前富陽區在“五水共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對以清淤治污為突破口全面推進“五水共治”再提升問題提出了相關的措施和辦法,以供參考。
五水共治;清淤治污;水利發展;推動措施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實行,我區的工業發展和城市建設模不斷擴大,由此造成了越來越多的工業污水、農業廢料和生活、建設垃圾等污染物對當地河道水環境的嚴重破壞。經過長年積累,已對富陽區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不僅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甚至對居民的安全和健康形成了挑戰。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推行“五水共治”戰略顯得成為重要。
2013年,浙江省委在十三屆四次全會上針對當前浙江省面臨的洪澇災害頻發(水多了)、水污染嚴重(水臟了)、水資源短缺(水少了)等水資源問題,審時度勢,作出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的“五水共治”重大決策。
決策從促進有效投資吸納的經濟角度、提倡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文化角度、避免污水排放加強生態建設的生態角度出發,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一個逐步解決問題的長期治理過程:2014~2016年以解決突出問題為重點,至2018年以解決基本問題為主要目的,至2020年達到基本不出問題的目的。
自“五水共治”工作開展至今,富陽區深入貫徹省市治水工作的總體部署,以“美麗富陽”建設為抓手,全面推進五水共治各項工作,并在2015年順利通過了國家級生態區創建考核驗收,成功摘得全省治水最高榮譽——大禹鼎。然而,在實際的工作中,也發現了一些不足和問題:
2.1 統籌協調不到位
“五水共治”是一項涉及到多個職能部門的長期工作,因此對各相關部門之間的科學、協調配合。然而,由于對“五水共治”工作的認識不足,部分部門對這項工作缺乏前瞻性和系統性,只注重眼前的工程項目的建設,急于求成,認為短期內就可取得成效,缺乏長效性管理,在相關治理工程建成后撒手不管,更談不上與其他部門、鄉鎮進行工作對接,使得整體工作難以得到有效推進,影響最終的治理效果。比如,前幾年我區每年都會投入較大財力,對城區河道、大源溪等進行清淤,但是由于相關部門的工作不到位,排污源頭不能有效封堵,很快河道又出現了淤泥沉積,使得清淤工作變得毫無意義。
2.2 整治力度不夠
生態環境整治與產業結構升級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目前,我區水環境污染主要來自兩個方面:①農業生產中養殖企業和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污染;②春江、大源、靈橋三鎮沿線造紙廠污水排放不達標。因此,進行區域內的產業升級,從源頭上控制好來自這兩個方面的污染非常重要。然而,目前我區在農業上主要采取的是對養殖場和農產品加工廠進行限養和關停,而在工業上也只是加強對企業污水排放的監管,并沒有實質性的涉及到產業升級,這使得相關治理工作無法得到突破性進展。不少工業企業和農業生產企業出于經濟利益考慮,暗設排污口直排污水的問題時有發生。
2.3 環保意識薄弱
目前,“五水共治”工作已在區級、鄉鎮層面得到了大力推廣和落實,然而少數部門和干部的環保觀念沒有跟上工作要求,對這項工作心存顧慮,擔心對產業結構的調整會直接影響到GDP,從而影響到相關政績。同時部分企業從自身經濟利益出發,真正從行動上支持“五水共治”者并不多,觀念上的落后加大了治水工作的難度。
同時,基層群眾對這項工作的認識也存在極大的問題,環保意識淡薄造成了不少居民將“五水共治”看作是政府的職責,缺乏參與意識。受生活習慣的影響,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隨意傾倒于河道旁,造成河道水質惡化,河道淤積嚴重,河道臟、亂、差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處理。
2.4 管理機制不健全
目前,我區已在大源溪、城區等污水治理重點地域開展了相關的治理工程建設工作,然而由于監督管理機制不健全、資金投入機制缺失以及相關技術支持不夠等問題,使得已建成的工程無法完全發揮作用,后期的工作難以開展。
3.1 規劃先行,部門規劃要與總體目標相協調
首先,應按照“統一規劃、分項集成、統籌實施、分頭推進”思路,加強對“五水共治”工作的規劃編制,既要注重各部門自身的相對獨立性和整體性,又要使各部門的獨立工作與其它部門的工作相互協調,保證規劃的整體有序進行。
比如,今年富陽區總共投資36.5億元,安排了94個治水項目,其中包括富陽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實現城區和農村生活污水截污納管全覆蓋、新登污水二期建成投運等工作。工作要求明確了各區級部門、24個河長單位和24個鄉鎮(街道)的相關職責和工人時間節點,以確保完成各項任務。同時要求,今年所有的工程項目都要按照能早則早、能快則快的原則,加強組織、加強力量、加強保障,加快建設進度。
3.2 加強整治,淘汰落后產能
從產業升級的角度,加強整治力度,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和農業污染治理。嚴格實行涉水污染源管理“五個一律”,即沿岸各類非法企業一律予以取締;對惡意環境違法企業一律實施高限處罰;對破壞環境的違法排污企業一律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工業企業、餐飲業和各類服務業有納管條件的,一律予以限期納管排放;所有向水體直接排污的企業一律要求做到穩定達標排放。
凡是對水污染造成危害的企業都納入整治范圍,直至關停;大力推進測土配方科學施肥和生物防治病蟲害;加快編制生態畜牧業規劃,拆除和遷建一批養殖場。村鎮也要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不留死角;實施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提標改造工程,實現污水穩定達標排放。至8月24日前,已完成青云閘改造工程,確保杭州峰會從鹿山泵站引富春江水為城區河道生態補水,從而為城區水環境質量創造了條件。
3.3 公眾參與,加大環保宣傳力度
應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和增強廣大市民的環境保護知識水平,改變長期以來的認為“五水共治”是單純的政府行為的認識,杜絕居民的“無意識”污染行為。
利用新聞媒介等宣傳渠道,盡可能的提高居民環境意識,加強基礎群眾對參與河道管理和保潔工作的熱情,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徹底杜絕隨便亂扔垃圾、隨意傾倒垃圾的陋習。賦予群眾監督權利,鼓勵市民對各種污染行為進行投訴,建立全社會監督的網絡體系。使河道保潔工作的成果長久保持下去。
3.4 建全機制,從多方面實現長效管理
落實“河長制”管理實施方案,并依托“五水共治”物聯網監控中心,建立健全水環境問題快速反應機制。目前,富陽區以《關于進一步加強“河長制”工作的通知》(富治水辦[2015]7號文件)為指導,通過任命“河長”,明確了各級“河長”“管、治、?!钡穆氊煟瑢崿F了督促各級部門切實抓好相關工作的目的。
同時,打開資金籌集渠道,加強“五水共治”的資金投入。比如,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同時統籌使用各部門的治水資金,加強財務監督,保證資金的使用到位;成立水利專項發展投資公司,加大社會融資;爭取國家、省級工程項目,從而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利用相關政策吸引國內外資金投入。
另外,應加強相關技術和人才的引進,加大與各科研機構的交流和合作,吸收國內外清淤治污的先進理念和成功經驗,加快“五水共治”的工作進度。
清淤治污工作作為“五水共治”工作中的重要突破口,涉及到了多部門的系統協調,需通過包括行政、經濟和技術等多種手段推動,以及社會各界的多方參與,各方聯動。同時,還要作好長期打硬仗的思想準備,這樣才能實現改善生態環境、造福于民的目的。
[1]陳川.搶抓“五水共治”戰略新機遇推動浙江水利發展再上新臺階[J].政策瞭望,2015(19):5.
[2]王國翔.五水共治的“門”與“路”[J].浙江經濟,2014(30).
[3]浙江理工大學副校長,省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沈滿洪.“五水共治”的戰略意義現實路徑[N].浙江日報,2014(13).
TV213.4
A
1004-7344(2016)31-0156-02
2016-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