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玉
(湖南省武岡市農業局 湖南武岡 422400)
鄉鎮農技推廣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王雪玉
(湖南省武岡市農業局 湖南武岡 422400)
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是實現糧食持續增產、農民持續增收、農村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保證。針對武岡鄉鎮農業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武岡市鄉兩級政府必須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加大對鄉鎮農技推廣工作的支持力度,要通過增加對鄉鎮農技推廣工作經費的投入,創新農業技術推廣機制,形成社會化的農業技術服務體系,以適應新武岡農業持續發展的需要。
鄉鎮;農技推廣;問題;建議
農業技術推廣是農業科學技術轉化為農業現實生產力的橋梁和紐帶,是實現糧食持續增產、農民持續增收、農村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保證。武岡市位于湖南省西南部,雪峰山東麓,南嶺北緣,資水上游。全市總面積1549km2(154896hm2)。其中耕地36822hm2,占總面積的23.77%;有著豐富的農業資源,是個典型的農業大縣。筆者自1991年從婁底農校農學專業畢業,在基層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20多年,經歷了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酸甜苦辣;從20世紀80年代計劃經濟到現在的市場經濟,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經歷了從衣食無憂到無米下炊的過程;從2009年國家啟動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與改革以來,經過幾年的改革與建設,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又逐步走上了正規,但與當前農村農業生產的要求相比,還有存在許多問題。現就我市當前鄉鎮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提出加強鄉鎮農技推廣工作的建議與對策。
1.1 農技推廣隊伍結構不優
我市公益性農技員121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11人。按年齡結構,35歲以下25人,占21%;36~45歲45人,占37%;46~55歲36人,占30%;56歲以上15人,占12%。按所學專業,種植業87人,占71.5%;畜牧業3人,占2.5%;農業經濟2人,占2%;其他29人,占24%。按文化程度,本科4人,占3.3%;大專31人,占25.6%;中專71人,占58.7%;中專以下15人,占21.4%。按技術職稱,中級職稱54人,占44.6%;初級職稱57人,占47.1%;其他10人。按從事領域,糧油棉92人,占76%;瓜果蔬19人,占15.7%;其他10人,占8.3%。以上可以看出,我市鄉鎮從事農業科技推廣的人員年齡偏大,專業技術人員、尤其是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比重偏小,全市18個鄉鎮辦事處沒有一個副高級職稱,而且對口專業技術人員少。全市植保專業僅15人、土肥專業僅2人,蔬菜專業、農產品加工、農產品檢測等涉農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嚴重缺乏。
1.2 農技推廣經費十分短缺
我市鄉鎮農技推廣站共有18個,編制人數120人,實有121人,由于市鄉財政基礎薄弱,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僅限于人頭工資,對農業新技術的推廣沒有專門科技推廣經費和辦公費投入,基層農技部門普遍存在基礎設施陳舊、辦公條件簡陋、基礎科研設備匱乏的突出問題,連顯微鏡、測量尺等基本的農業器材都沒有,農技推廣工作條件差、技術裝備落后,服務手段落后,試驗示范、檢驗檢測、技術培訓等日常工作難以開展,重大農業技術推廣缺乏專項資金,嚴重制約了農業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1.3 農技推廣人員待遇差
農技人員基本工資由市財政打卡撥付,但地方津貼財政只撥付70%,農技人員下鄉出差無補助、無防毒等特殊津貼,同等職稱的科技人員每個月比教育、衛生的要少100多元。同時基層農技人員普遍職稱等級低,目前我市121名公益性農技人員當中,中級職稱僅46人,其余全部為技術員和助理農藝師,而高級職稱則沒有一人,主要原因是鄉鎮基層技術人員推廣成果很少,而職稱評定特別是評高級職稱有無成果又是評審的關鍵,職稱評不上嚴重影響基層農技人員的工資待遇。
1.4 農業科技入戶率低
當前我市農業技術推廣機制不活、投入不足、渠道不暢、手段單一,科研、教育、推廣各環節缺乏有機聯系,農業比較效益不高,農民增收后勁不足、農產品競爭力不強仍是制約農業發展的突出問題。科技轉化能力薄弱,農業科技進村入戶難度大的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
1.5 農民素質偏低,影響了農技推廣(略)
2.1 補充新型專業力量,優化隊伍結構
就目前的農業推廣隊伍而言,推廣人員的年齡比較大,對推廣工作的理論認識不夠,工作積極性不高,真正能夠進行高效率推廣的工作人員少之又少,所以,全面優化推廣隊伍,加強隊伍建設十分有必要。①要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特別是涉農專業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工作,對符合條件的,實行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政策;同時深入推進大學生“村官”工作,確保每個村至少有1名以上大專以上涉農專業畢業生到村工作。②定期進行業務能力培訓,培訓要從理論的基礎上拓寬到技術層面,培訓要結合實際,不搞形式主義。③要鼓勵農技人員進行深造,甚至是學歷的提高。④要定期的舉辦推廣大會,給廣大農民、推廣工作人員、技術人員等一個面對面交流機會。
2.2 完善推廣體制,創新推廣方法
現有的農業推廣體制是在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下制定的,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化發展,更加需要進行體制的改革和完善。①積極進行推廣機制創新,努力實現多元化推廣體制。②創新推廣理念。鄉鎮農技推廣要把主要工作重心放在以人為本、以農為主、以經濟為重點和以提高農民素質為核心之上,改變過去單純以技術為本的工作模式。在進行現代農業推廣之時,應充分注重技術推廣與科技教育并重,使科技推廣不再是單純技術推廣,而是大力培育有現代農業意識的新型職業農民,只有不斷拓展服務范圍,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才能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
2.3 保障經費投入,解決鄉鎮農技推廣人員工作待遇
加強鄉鎮農技推廣工作,就必須保證經費的投入,解決好有錢養人和有錢辦事的問題。①保證鄉鎮農技人員工資和辦公經費支出,同時對長期在鄉鎮一線工作的農技人員評定職稱要適當放寬政策,特別是高級職稱的評定,要通過一系列的政策促動使鄉鎮農技推廣人員工資津貼待遇和人頭辦公經費與縣級機關同等水平,才能提高基層農技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才能確保鄉鎮農技推廣機構正常運轉和農技推廣工作的正常開展。②加大對鄉鎮農業科技推廣機構提供充足的業務經費支持。③要切實按照《農技推廣法》要求,建立投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健全完善信息系統、農資和農產品檢測系統、病蟲害預測預報系統,保證重大農業推廣項目和科研項目的專項經費,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繁榮注入強勁動力。
2.4 加大技術培訓力度,提高科技普及率
①合理選擇一批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種養水平較高、群眾公認、樂于助人的農戶,作為科技示范戶,能很好起到示范帶動作用。②采取政策傾斜、直接補貼、科技培訓、專家指導和小額信貸等多種方式,對科技示范戶進行扶持,實現良種、技術、農機、信息“四到戶”,把農業科技、農產品供求和生產資料等有關信息發送到科技示范戶。③著力提高科技示范戶的學習接受能力,使科技示范戶能夠自覺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率先推廣應用先進實用技術,發揮自身優勢,自主創業致富,提高科技示范戶的輻射帶動能力,能夠將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普及和傳授給周圍農戶,以戶帶戶,以戶帶村,以村帶鄉,形成農業技術示范新模式。
綜上所述,當前我市鄉鎮農業技術推廣還存在農技人員結構不優、推廣經費短缺、農業科技入戶率低、基層農技人員待遇差及農民素質不高等多種問題。因此,作為基層縣、鄉兩級政府必須采取加大經費投入、提高工資待遇、引進科技人才等多種強有力的措施加大對鄉鎮農技推廣工作的支持力度,作為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者,要充分認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切實提升專業素質,創新工作思路與方法,更好地為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服務。
[1]胡麗芳,胡慶炎,楊仁山.基層農技推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吉林農業,2014(12).
F323.3
A
1004-7344(2016)17-0172-02
?廣農業新技術,切實提高農業生產力[J].吉林農業,2013(12).
2016-5-20
王雪玉(1972-),女,農藝師,本科,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