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紫霨 張博萍
【摘 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成為中國經濟新常態下,提升經濟發展水平與質量的舉措。由于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的特點,使得此類院校的學生在創新創業方面遇到一定困難。高校共青團組織肩負養團結、服務、引導廣大青年學生這一光榮使命,在如何有效服務大學生創業、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等方面,具備一定優勢。本文通過對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創新創業現狀分析,結合基層團組織在服務學生創新創業方面的優勢,提出服務大學生創業工作的途徑。
【關鍵詞】醫藥類;高職高專;基層團組織;創業
1 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創業現狀
1.1 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缺乏創業熱情
第一,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專業特殊性對學生的創業熱情造成一定影響。首先,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在校學習耗時長、成本費用高,再加上相關專業社會認可度普遍較高,家長和學生在選擇專業時抱有很高的期望,使得學生在擇業時比較關注就業對口率。其次,學生普遍就業定位不明確,均希望在城市大醫院工作,對于到基層醫院,鄉鎮衛生院工作,在思想上有一定的抵觸情緒,對于完全脫離本專業學科背景選擇自主創業,根本不在其選擇范圍內。
第二,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缺乏創業知識儲備。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相關專業的課程要求嚴格,內容復雜,專業性強。以臨床醫學專業為例,雖然該專業的課程設置,內容要求與5年制本科層級教育一致,學生需要用3年的時間把本科學生5年的教學內容完成,因此,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學生把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上,而對于創業方面的知識很少涉獵。而當今社會,要想進行創業,必須儲備一定創業知識。知識結構的不健全常常會導致創業能力不夠。
1.2 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創業服務工作滯后
第一,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創業教育與就業教育未協調。由于創業周期長、風險大,對學校整體就業率提升起不到任何促進作用,在就業率與創業率之間,學校往往單純強調就業率,忽略創業率;再加上,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相關專業就業目前并不困難,因此,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往往從短期利益出發,對創業教育并不重視。
第二,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對學生職業素質培養與創業素質培養未同步。當前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從行業需求出發,比較重視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例如,專門開設職業儀表儀態,職業溝通交流等方面課程,對學生的職業素養加以引導,但創業所需綜合素質的培養并未開設相關課程進行引導。
1.3 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相關專業特點對學生創業有一定影響
第一,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開設的專業任務重,要求高。以臨床醫學專業為例,該專業學制為三年,需修滿143個學分,其中臨床醫學專業骨干課程88個學分,校外實踐32個學分,另外,有的學校明確規定,學生補考不合格必須重修,重修科目學分累計10學分的,必須留級。這就使得,學生花費較多時間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缺乏對創業知識的積累。
第二,由于專業特殊性,在創業方面受到國家政策的一些限制。由于國家政策要求,此類學校畢業生必須在相關工作崗位從業達到一定年限后,方能取得執業資格證書,獲得執業資格證書后,又必須在相關行業從業達到一定年限后才能獨立執業。因此,學生認為創業可能性最大的就是轉行,造成大多數學生缺乏自主創業意識。
2 共青團組織在服務大學生創業上的優勢
2.1 政治優勢
黨中央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工作。面對“中國經濟新常態”,黨中央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要求各高校利用其自身優勢,積極引導大學生投入創新創業實踐。《黨章》明確規定,共青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因此,共青團各級組織有責任有義務,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開展工作,運用自身優勢,服務大學生創業。
2.2 組織優勢
高校歷來高度重視共青團工作,形成了“以團建促黨建,以黨建帶團建”的工作局面,共青團組織在高校已建立結構清晰、覆蓋面廣的組織體系。從校團委到各個二級系、部團總支,最后到各班級成立的團支部,每級團組織均設有團干部,順利聯系到對應的團員青年,團內工作從上級團委到基層團支部,都能得到有效的開展和延續。因此,共青團組織在服務、引導、培養大學生創業方面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2.3 人才優勢
首先,共青團組織可以聯系校內外學識淵博、具有創新創業知識儲備、專業知識扎實的青年教育,邀請他們開展一些創業講座或指導學生的創業模擬或創業體驗活動;其次,深入發掘有強烈創業熱情或已有一定創業基礎的學生,對此類學生采取重點幫扶政策,對其創業項目加以引導,促進其創業成功率的提升;三是共青團組織擁有一批優秀的學生干部隊伍,他們協調能力極強,有奉獻精神,對待工作認真踏實、熱情耐心,能夠保障創業活動順利開展。
2.4 載體優勢
共青團開展的活動比較全面,形成了覆蓋面廣,層次體系健全的活動體系,在學校中享有較高的聲譽。因此,共青團組織在活動的策劃和組織上,應把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增強學生的創業能力作為出發點,以理論、實踐結合的方式服務學生創業。例如,可以依托“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挑戰杯”創業競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大學生就業見習行動”、“大學生職業技能大賽”、 “行業專家進課堂”等活動增強大學生的創業能力。
3 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基層團組織服務大學生創業的措施
3.1 基層團組織要結合上級政策,根據自身情況,健全服務機制
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基層共青團要吃透上級相關政策,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健全服務大學生創業機制,為學生創業服好務。
第一,建立健全服務大學生創業工作的指導機制。要結合二級系、部專業特色,成立以團總支書記為組長的創業指導與服務機構,在此基礎上,整合校內外專家資源,如專業實習實訓基地專家、校企合作指導教師、校外創業指導教師,建立創業人才庫,對創業項目進行動態管理、全程指導,降低學生創業項目的風險,提高其可操作性。
第二,建立健全服務大學生創業工作的激勵機制。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基層團組織要通過社會化手段,募集資金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資金支持,例如通過與企業合作形式,爭取創業專項資金支持;同時,通過項目打造,鼓勵相關創業團隊申報國家、市級創業計劃,獲取經費支持。通過樹立創業典型,并加以宣傳的形式,引導學生群體關注創業,激發其創業設想。例如,可通過“優秀創業團隊”、“創新創業先進個人”、“創業之星”等獎項的評選,提高學生創業積極性。
3.2 基層團組織要大力開展創業教育活動,增強學生創業能力提升
第一,基層團組織要積極與學校相關職能部門溝通,有針對性的開設創業教育課程,加強創業師資團隊建設。基層團組織應當向學校教務部門、就業指導部門匯報學生創業所遇到的困難,以及開設創業教育課程的可行性分析,在其支持下,爭取開設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同時,在其指導下,各基層團干部應積極申報創業專家庫,爭取成為創業師資團隊的成員。
第二,通過舉辦創業講座、創業知識分享、創業之星進校園等活動,利用朋輩效應,邀請選擇創業的學長學姐返校,給在校生做專場講座,分享其創業經驗,感受其創業艱辛,引導大學生認識創業,轉變就業觀。
3.3 組織并鼓勵大學生參加創業實踐活動,提升大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
第一,基層團組織要認真做好國家級、市級層面組織的創業大賽項目的推選,申報工作。例如,“挑戰杯”大學生創業大賽是由共青團中央主辦,是體現國內大學生創業設計能力的頂級競賽。通過參與該項目比賽,可以開拓學生創業視野,查找其在創業項目設計上的差距。
第二,在系部層面,將寒暑假的社會實踐活動與創業實踐相結合,舉辦創業實踐調整比賽。此類比賽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市場調查與分析能力,學習商業運作模式與溝通技巧,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感受創業各個環節,使學生創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王義明.“眾創時代”共青團院校創業教育的發展[J].廣東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5.
[2]張曉燕,陳萬明.共青團促進大學生創業工作的路徑探討[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5.
[3]杜云.醫學院校創業教育培養模式初探[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