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士偉 姜善濤
【摘 要】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緊緊圍繞“6.2.1”教學模式,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教師在雙師素質、科研與社會服務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同時通過考核改革、實操管理、技能大賽、第二課堂等方面的改革,很好的促進了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為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了保障。
【關鍵詞】職業技能大賽;引領;能力提升
1 “6.2.1”教學模式下教師整體素質的提升
根據“6.2.1”教學模式的具體要求,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在教師整體素質提升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嘗試,在近兩年的改革實踐中,主要針對教師的“雙師”素質進行了深入改革,同時對教師的科研與社會服務能力的提升也進行了相關的改革,以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
1.1 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采用多渠道提升教師的“雙師”素質
1)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時間派教師到相關企業進行實踐鍛煉。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根據“6.2.1”教學模式的要求,在企業的具體選擇上針對教師的不同特點,同時結合“6.2.1”教學模式對課程改革的實際需要,為下廠鍛煉的教師制定具體的培訓要求,讓教師帶著具體的任務下廠,這樣更加有的放矢,同時還制定了考核要求,避免走過場,讓教師得到真正的實踐鍛煉。
2)除了寒暑假之外,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利用周末的時間根據不同的課程團隊,聘請行業、企業專家來為學院為教師培訓,成立了發動機培訓班、電控培訓班、自動變速器培訓班等,極大促進了教師的實踐能力。
3)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鼓勵教師不斷嘗試參加全國各類教師自身的技能大賽,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其中一位老師被邀請為鈑金項目的國賽評委,通過參加這類大賽,很好的鍛煉了老師的實踐動手能力,在此基礎上,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多名教師成功取得了機動車從業資格培訓考核員、機動車從業資格培訓師資相關資格證書,由此,汽車制造工程系目前承擔了煙臺地區“機動車維修從業資格”培訓,通過我系教師的培訓,并已經承擔了多批煙臺地區的機動車從業資格培訓工作,培訓通過率達到90%以上,很好的為社會做出了貢獻,同時,汽車制造工程系教師正在積極與周邊企業進行合作,為其解決一些技術難題,并作為橫向課題來進行研究,極大的激發了老師的科研服務熱情。
1.2 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除了加大教師的“雙師”素質培養之外,還非常注重教師的科研與社會服務能力的提升
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在課程團隊的基礎上組建了一系列的科研團隊,鼓勵教師不斷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以及自己在專業領域方面的深入研究,積極發表論文、申請課題,并與相關企業合作進行橫向課題的研究,極大促進了教師的科研及社會服務能力的提升。
2 “6.2.1”教學模式下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
對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也進行了改革嘗試,主要從考核評價機制的革新、學生實操過程中的“6S”管理、突出技能大賽在培養學生中的作用以及加大平日質量監控的力度四方面進行深入改革。
2.1 革新考核評價機制,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隨著職業教育的不斷深入,職業院校在招收的學生基本上都是高考的失意者,成績基本維持在200—300分左右,如何激發這些低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屏棄掉中學時代對學習的厭倦情緒,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職業教育所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為了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隊考核評價機制進行了革新,在學院考核機制的大框架內,在“6.2.1”教學模式的具體要求下,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在加入過程性考核的同時,加大了期末考試的監考力度,并對畢業補考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生不管什么情況只要在畢業時其中的必修課程沒有達到合格要求,就只能推遲畢業,以此讓學生真正明白只有經過平日的刻苦學習才能取得真正的好成績。由此也讓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自學習慣,以便在未來的工作中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2.2 學生實操過程中的“6S”管理
學生進入到實操車間,要根據要求穿好實訓服,進入機房重地還要帶好鞋套,并在學生進行實操之前,拿出一周的時間來專門進行安全教育,并進行安全教育的考試,考試在90分以上才能進行實操訓練,以此督促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安全習慣,安全習慣是職業能力提升的基礎,同時在實操過程中加大學生細節的管理,比如,如何拿放工具、如何擺放物品、如何使用衛生工具等,讓學生形成“動物歸原”的理念,這樣才能更好的實施“教、學、做”一體化的學習方式,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同時,還應該培養學生的“動眼”能力,要求學生對一些標準件的尺寸在腦海中有一個準確的概念,比如,各種螺栓的直徑,需要到與之配合的套筒扳手時,要能及時準確的拿取,而不是逐個嘗試,這樣可以很好的提升工作效率。
2.3 突出技能大賽在培養學生過程中的作用
技能大賽作為我國職業教育的一項制度創新,已經發展了很多年,職業院校為了在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順應大賽要求,就必須不斷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學生的實踐技能訓練,不斷加強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深化課程改革,打破舊有的“知識體系”教學模式,構建“工作體系”的新型模式,從而起到引領職業院校教學改革和發展方向的作用,而在技能大賽的組織培訓過程中,各職業院校往往僅注重學生的實踐技能訓練,忽視了學生的整體素質的提升,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對技能大賽的培訓過程進行了革新,要求輔導教師在進行技能大賽的培訓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吃苦耐勞精神以及團結協作方面的培養,以期讓技能大賽對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起到更大的作用。
汽車制造工程系組織參加了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組織的2015年“巴哈大賽”,本次大賽是國內首次舉行,其意義就在于激發參賽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并深入掌握汽車結構設計、制造、裝配、調校維修等多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團隊合作能力,根據本次大賽的主旨,汽車制造工程系以本次大賽為契機,進一步對技能大賽的組織、培訓進行了改革,首先在全系進行了大規模宣傳,激發起學生對本次比賽的熱情,報名的學生達100余位,報名的老師有10余位,本著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技能大賽的改革原則,汽車制造工程系最終決定所有報名的學生、老師全部招收進來,組成了“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巴哈車隊”并根據學生各自的特長進行了分組,分為底盤組、電器組、車身組、宣傳組、營銷組、制動組、操縱組等,各組的同學既分工明確,又團結合作,搜集的資料均共享,目的就是讓所有參賽的學生、教師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在一年的組織培訓過程中,前八個月的時間,車隊制作了兩輛實驗車輛,通過車輛的制作,車隊根據每個人的表現,進行了總體評價,并模擬真正比賽評選出優秀學生,在此基礎上車隊最終確定出參加最終比賽的20余位學生,2名指導教師,雖說最后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參加到最后決賽中來,但參與比賽的所有學生都已經過了培訓,在8個月的時間里,已經對汽車設計、制作的整個過程有了全面的了解,對發動機、底盤、電器等有了全新的了解,將所學知識真正用到了實踐中來,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時作為一次比賽,遴選出的20余名學生團結協作、眾志成城,用剩余4個月的時間制作出了最終參賽的車輛,并認真準備了大賽所需的各類材料,在最終的比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通過本次大賽的組織,既照顧到了大多數學生,盡可能的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比賽中來,學到所需的技能,又遴選出了優秀學生取得了成績,很好的體現了本課題研究的意義。
2.4 大力開展第二課堂,成立特訓班,促進學生技能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為了更好的提升學生充分利用晚自習、周末、假期等課余時間,組建了多個特訓班、興趣小組等,在組建之初先由指導老師在全系進行宣講,讓學生充分了解各特訓班、興趣小組的培養目標,根據自身的特點進行選擇,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全系一半以上的學生都參與進來。
特訓班、興趣小組的成立也很好的促進了汽車制造工程系的學生管理工作,讓學生在課余時間不在總想著網吧,很好的培養了學生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自己的興趣中,不知不覺的提升自身的整體素養,使汽車制造工程系的學習氛圍更加濃厚。
3 結束語
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在“6.2.1”教學模式的指引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對教師、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將進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以使教學質量得以更好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田春霞.工學結合的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科教導刊,2015.02:21.
[2]海爭平,楊志紅,等.高職層面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5.05:252.
[3]郭三愛.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舉措[J].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29:145.
[責任編輯: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