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曦重慶市巫山縣文化委員會
巫山:推動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
楊曦
重慶市巫山縣文化委員會
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是巫山縣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實現深度融合的優勢資源,“一江碧水、兩岸青山、三峽紅葉、四季云雨、千年古鎮、萬年文明”是對這種資源稟賦的高度概括。近年來,巫山在激活資源,深刻把握文化與旅游的關系,既要“青山綠水”又要“金山銀山”,推動文化產業與旅游業實現生態涵養、科學發展進行了全視野、多方位、大手筆的有效探索和實踐。
(一)高度重視,科學規劃決策。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文化名縣建設的決定》(巫山委發〔2009〕7號)和《關于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加快建設文化名縣的決定》(巫山委發〔2012〕2號),提出建立文化產業發展體系的目標,實施文化產業推進工程,做大做強文化旅游產業。將“文化育縣”納入十二五規劃“五大戰略”范疇。研究制定文化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加快文化旅游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在有效保護資源的前提下,進行市場化開發,提高文化旅游在經濟收入中的比重。在縣委第十三屆三次全會報告中提出了全縣“兩地一區一名片”的發展定位,其中“一名片”即旅游歷史文化名片,全縣將堅持不遺余力地建設山水港灣旅游新城、巴渝魅力美麗鄉村、國際知名旅游勝地。
(二)整合資源,提升產業形象。文物古跡、民俗風情和文學戲劇等都是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共同發展的資源和基礎,把分散的文化旅游資源整合加工,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源的整體效能,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利用小三峽為5A景區優勢,深入挖掘巴鹽古道、巴人生活遺存、巴楚文化元素、神女文化等元素,進一步拓展三峽核心景區建設,最終實現打造小三峽、雙神景區(神女峰、神女溪)2個5A景區和博物館、文峰觀、梨子坪等7個4A景區的目標。
(一)實施文化植入,打造特色文化旅游項目。充分挖掘和利用特色文化資源,將地域文化融入到旅游項目中,塑造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一是以古遺址為代表規劃一批文化旅游項目。投資60萬元完成龍骨坡舊時器時代遺址保護規劃,打造龍溪歷史文化名鎮保護項目,占地面積2.53公頃,修復傳統街巷1040米,傳統建筑規模21500平方米,修繕復原古建筑面積共2025.62平方米,總投資860萬元。投入3000多萬元打造江東地面文物復建項目,通過恢復具有歷史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的街、橋、古民居建筑群,形成具有獨特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項目。投入3500余萬元,按棧道原樣形式修建了已深埋水下的小三峽千年古棧道羅家寨至馬渡河段,全長3公里。二是以神女文化為魂,擬打造文化創意產業園。實現旅游功能、產業功能與城市功能的有機聯動,打造集文化體驗、文化博覽、影視制作、康體養生、商務會議、創意辦公、度假休閑于一體的神女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該項目占地面積18.2公傾,總投資6.8億元。
(二)提高產業意識,拉長文化旅游產業鏈條。充分利用好巫山文化資源,圍繞游客需求將地域文化滲透在各旅游要素及服務環節中。利用雕塑一條街的漢文化風情,建設濱江酒吧文化。根據小三峽景區和歷屆舉辦紅葉節的效應,開發文物仿制品、特色工藝品、書畫文藝品、非遺產品、紅葉等系列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紀念品,作為體現巫山旅游形象文化內涵的傳播載體。同時,在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業要素中,融入地方文化元素,延伸產業鏈條,打造巫山旅游的服務特色和形象。
(一)提升內涵,推出系列文化旅游作品。先后出版《大美巫山》、《丹青巫山》、《巫山詩文》、《翰墨巫山》、《文物巫山》、《風味巫山》、《風情巫山》、《鄉約巫山》等系列展示巫山文化的書籍,增強巫山影響力。《江山紅葉》在中央電視臺第三套節目“天天把歌唱”欄目展播;《唱響巫山》等以巫山為題材的歌曲廣為傳頌,其中《巫山云雨》在全國85%以上KTV可以點唱。
(二)強化優勢,促進旅游反哺文化產業發展。旅游業是全縣支柱產業,在增加財政收入的同時,反過來又推動了重點文化項目建設和產業升級。利用自然人文旅游景觀的資源優勢,以旅游業發展推動巫山發展影視產業。截至目前,已有《疙瘩爺爺》《派飯》《她們的名字叫紅》等12部電影在巫山取景拍攝并成功上演。其中,電影《她們的名字叫紅》獲得第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中國新片入圍獎、中國新片最佳導演提名獎三項大獎。投資800萬元成功打造了以“巫山神女傳說”為線索、巫山紅葉為點睛、集電影、電視、新媒體、歌舞、表演等藝術形式于一體,展示巫山風土、民俗、人情的大型旅游晚會《巫山神女》,并將逐步進入市場化運營演出。
(一)節慶促旅,建設城市鄉村旅游經濟帶。通過城市節點旅游雕塑、景觀建設、風貌改造及巴渝魅力美麗鄉村建設等,打造城市和鄉村景區一體化建設,實現城鄉統籌,整體推進。在城區以“巫山紅葉”為亮點,隆重推出巫山國際紅葉節,現已成功舉辦9屆,每年紅葉節期間吸引外地游客30萬人以上,帶來綜合經濟效益2億多元。在成功舉辦首屆神女杯藝術電影周的基礎上,籌辦兩屆神女杯藝術電影周,通過品牌節慶活動推動城市及重點景區旅游發展。各鄉鎮在生態涵養發展中,舉辦了舍巴節、菜花節、李花節、采茶節等豐富多彩的,結合地域文化特色和群眾文化需求的鄉村生態旅節慶活動,以此推動具有鄉村文化特色的旅游產業發展,每年吸引游客300多萬人,帶來綜合經濟效益近3億元。
(二)加大宣傳,提升文化旅游產業影響力。旅游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強大的宣傳力度。依托全國文明縣城、全國衛生城市等品牌,充分利用戶外廣告、影視歌、新媒體、網絡等媒介,大力宣傳各種文化旅游方面的賽事活動,加大對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的促銷力度。在旅游宣傳中注重文化內涵,充分展示地域文化,增強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吸引力和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