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產業是處于現代產業鏈、價值鏈的高端,具有駕馭現代生產組織,引領行業發展方向,帶動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明顯優勢,是服務業取代工業成為經濟增長主要動力的先導力量。陜西設計產業實力雄厚,在全國乃至世界均有一定影響。面對世界以服務為主導的經濟結構變革和國內產業轉型升級的大趨勢,陜西省設計產業也在發展大潮中涌入,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課題組對此做了深入的調研。這里主要從陜西設計產業發展的現實基礎、存在問題、戰略目標與重點領域以及發展的對策建議四方面做一闡釋,希望能為正在成長中的設計產業有所幫助。
第一,現實基礎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陜西省設計各類企業約8000多家,年營業收入約6000億元,從業人員約110萬人。總體看,陜西省設計產業整體實力處在全國第一梯隊。數據顯示,2013年全省軟件設計行業營業收入增長33.76%,比連續10年的平均增速高出3.5個百分點;文化創意設計行業增勢強勁,僅西安高新區就創出了增長40%以上的新紀錄。
整體來講,目前,陜西省設計產業整體實力呈現諸多發展亮點:主要有:一、發展動力強勁,呈現逆市加快增長態勢;二、涌現出一批世界水平的龍頭企業,競爭實力不斷增強;三、知識與人才高度密集,發揮著創新驅動發展的帶頭作用;四是引領制造服務化潮流,擔當全省產業轉型升級的先導力量;五是率先融入全球產業鏈,成為開展國際化經營的戰略載體。
第二,存在問題與矛盾
然而,陜西省設計產業雖實力雄厚,發展前景廣闊,但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與矛盾。
一是產業發展戰略導向不清晰。從國際性角度來講,設計產業高附加值和低資源消耗特征,早已引起發達國家的高度關注,他們以國家戰略規劃和相關政策體系明確發展方向和重點,如美國突出數字娛樂設計產業發展,英國突出創意設計產業發展,日本突出內容設計產業發展,形成了全球性壟斷優勢。我國東部省市也意識到設計產業的重要性,搶抓發展機遇,北京、上海、廣東、浙江已先后出臺發展設計產業的決定,并制定戰略規劃和實施方案加以引導。目前北京、上海、深圳已爭取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設計之都”的冠名,設計產業發展日新月異。而陜西省設計產業雖底蘊深厚,勢頭正旺,但缺乏必要的總體戰略發展規劃指引和政策體系支持,以及相關部門的配合協作,在產業發展重點不明確的情況下,不少設計企業缺乏方向感,致使設計產業長期積聚的發展能量遠未充分釋放。同時,設計產業統計體系未建立起來,宏觀部門難以及時掌握產業發展動態。
二是人才選拔與聚集機制不完善。隨著陜西省設計產業規模越來越大,但國內外知名的設計大師不足,對設計企業品牌塑造和市場競爭形成制約。一些東部省份采取設立省內設計大師政策來加快人才“冒尖”,促進設計產業發展,但陜西省內設計大師機制至今尚未建立,引進省外設計人才和海外經營管理人才也時常遇到困難,直接影響到人才聚集和海外市場開拓。
三是走出去規模還不大。陜西省大型設計企業大多已“走出去”開展國際化經營,但企業間發展不平衡,總體看陜西省設計產業“走出去”的規模還不大。一些央企反映,省上過去對“走出去”的企業都給予一定補貼,現在對央企取消了,影響了開辟海外市場的積極性。
四是一些關鍵領域的產業鏈帶動力不足。陜西省集成電路設計技術和實力在全國乃至世界處在領先地位,但省內缺少大規模集成電路生產基地,終端產品開發尚未全面展開,設計產業與集成電路生產制造以及終端開發基本處在脫節狀態,高水平的產品設計大多只能在境外借助“代工”企業生產,難以形成產業集群效應。
五是品牌塑造和宣傳不夠。陜西省設計產業實力雄厚,但由于設計企業品牌塑造力度不足,目前缺乏中外知名的大品牌,加上總體策劃宣傳滯后,外界不太了解陜西設計產業的實際情況。這已成為陜西省設計企業走出西部、跨出國門的制約因素。
第三,發展戰略目標及重點領域
當前,國家正在推進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陜西省提出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全方位加強與各省市和中亞五國合作的重大舉措。這就要不失時機地大力發展設計產業,把設計產業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核心產業“引擎”,以“陜西設計”、“陜西創造”提升在全球經濟分工的地位。
結合以上的現狀與問題的分析,陜西設計產業的戰略目標可從產業規模、龍頭企業和品牌形象三方面謀劃:引導要素資源在全省經濟轉型升級中向設計產業聚集,設計產業保持年均15%左右的增速,發展成為陜西元的龍頭企業,20戶突破50億元的大型設計企業,成為設計產業的骨干支撐力量;充分發揮西安在科技、文化、人才方面的獨特優勢,爭取三年左右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設計之都”的冠名,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標志性形象。
陜西省設計產業的領域眾多,只有在全面推進的同時支持有優勢的重點領域超常規發展,才能在全國乃至世界樹立起“陜西設計標桿”。從調研情況看,陜西省在勘察設計、軟件設計、以集成電路、裝備制造為重點的工業設計、文化創意設計、能源化工和有色工程設計等五個領域基礎扎實,人才濟濟,成果顯著。集中力量推動這些重點領域率先突破發展,是做大做強陜西設計產業的戰略抉擇。
(一)勘察設計行業
陜西省是勘察設計大省,勘察設計企業達710余家,其中4家取得全行業綜合甲級資質,5家進入全國百強序列,共有全國勘察設計大師19人,在高鐵、高速公路、高原凍土等領域的勘察設計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2013年全省勘察設計行業實現總收入460多億元。
陜西省應以“陜西設計”為先導,帶動“陜西工程”、“陜西裝備”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大幅提高在國內外市場的占有率,到2020年,行業總收入突破千億元。
一是引導有條件的設計企業向綜合服務商轉型,將生產制造、設備安裝、項目運營維護等產業環節納入服務體系,形成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一體化服務,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
二是支持龍頭設計企業利用品牌效應和國際化經營經驗,增強投融資能力和產業整合能力,面向全球發展工程總承包,吸納更多的省內裝備制造企業、施工企業、后期管護企業打造產業鏈集群,
“抱團”開辟海外市場,從而成長出一批營業收入超百億的國際化領軍企業。
三是鼓勵中小勘察設計企業做專、做精、做特,積極向節能、綠色、環保、低碳新技術和新興產業進軍,挖掘業務深度,在市場競爭中發展壯大。
(二)軟件設計行業
陜西省從事軟件設計的企業超過1000家,其中外資企業170余家,匯聚了美國IBM、INTEL、施耐德、三星等23家軟件類世界500強企業。設計企業尤其在嵌入式軟件、中間軟件和底層支撐軟件產品研發設計方面擁有競爭優勢。如何更好發展應突出三個方向:一是引導嵌入式軟件設計向戰略隆新興產業深度滲透發展;二是推動件軟件設計與網絡、系統應用深度融合發展;三是加大軟件設計產業的招商引資力度,吸引更多的國內外著名軟件設計企業來陜聚集,使陜西省的軟件設計行業盡快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三)以集成電路和裝備制造為重點的工業設計
陜西省以集成電路和裝備制造為重點的工業設計擁有獨特優勢,主要體現在具有華芯、英特爾、三星等一批國際一流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和西安飛機設計研究院、重型機械研究院等一批中外知名的裝備制造設計企業。目前,以設計為引領,重構、整合兩大產業鏈,促其盡快做大做強,是陜西省培育經濟新支柱的戰略之舉。
(四)文化創意設計
陜西省文化創意設計行業呈現亮彩紛呈發展態勢,僅西安高新文化創意設計企業就達2000多家,2013年營業總收入800多億元,增速在40%以上。其中經認定重點支持的動漫游戲設計企業240家,優秀產品大量涌現,瑪雅動畫制作的三維動畫片《絲路少年》已在日本電視臺熱播。
陜西省應加大前瞻性謀劃力度,發揮文化創意設計優勢,占據產業發展制高點,主要從兩個方面尋求突破性發展:
一是推動文化創意設計與高科技深度融合,重點發展原創動漫設計、數字出版設計、網絡視頻設計、網絡音樂設計等,打造陜西文化創意設計品牌;大力發展新興媒體設計,提升先進文化的互聯網傳播力;深入挖掘陜西優秀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資源進行創意再設計,以網絡視頻或動漫游戲再現出來,形成新潮文化產業。
二是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深度融合,以文化創意設計為引領,發展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點,能影響世界的文化旅游大景區,使陜西旅游實現提檔升級;大力開發設計康體、養生、運動、娛樂、體驗性旅游休閑產品,創意設計一批陜西風格的休閑街區、古村古鎮、旅游度假區,適應現代旅游需求;加強智慧旅游設計,促進旅游與互聯網融合創新;支持旅游企業創意設計一批“長恨歌”分量的演藝精品和旅游商品,提高文化旅游品質和效益。
(五)能源化工與有色工程設計
進一步做大做強能源化工和有色設計產業,需要拓展視野,立足大局,走好內外兩條路。一是走好省內“升級路”。二是走好境外“開拓路”。陜西省應跟隨著國家投資腳步“走出去”大展宏圖,首先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中亞國家以總承包模式拓展市場,在國際化經營道路上成為世界一流產業。
第四,相關對策建議
(一)把設計產業作為陜西省經濟轉型升級的先導產業,統一認識,規劃先行
充分認識設計產業在經濟轉型升級中的先導作用,大力發展設計產業,使其成為陜西經濟的新支柱。建議省政府建立推進設計產業發展協調機制,統籌制定全省設計產業發展的總體戰略、發展規劃和政策體系。同時出臺推進設計產業加快發展決定,明確設計產業發展目標、重點領域、保障措施。
(二)培育、引進世界一流設計企業和品牌,發展設計產業集聚的特色園區
推進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力爭重點發展的設計領域都有世界一流企業。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鼓勵企業加大設計創新投入和創建設計中心,推動各類企業將設計業務外包。研究解決產業專業園區承載空間不足的問題,加快建設一批以建筑工程設計、能源工程設計、半導體及集成電路設計、軟件及新媒體設計、文化創意設計等為主的實體設計產業基地。建立互動合作機制,加強基地內企業之間的合作交流,促進基地內工業設計產業的集聚聯動發展;構建創意活動平臺,推進相關基地之間錯位經營、優勢互補,推進設計企業和機構、高校設計機構與工業設計部門的資源共享。
(三)優化設計產業發展環境
一是搭建和完善各類公共服務平臺,為設計企業發展提供助力。以國內外設計的專業信息、市場信息、技術信息等為主要內容,以網絡平臺、內刊雜志為主要形式,拓寬設計企業的信息渠道。建立設計創新服務平臺,整合企業、高校及設計機構資源,為創新設計提供技術支撐,降低創新成本。組織工業企業與設計企業進行項目對接,通過網絡、園區等載體,發布知識產權等信息,定期召開項目推介會,為設計企業尋找合作企業。做好設計企業的市場調研、統計分析等工作。
二是落實稅收優惠政策。鼓勵符合條件的設計企業參與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經認定的設計類高新技術企業,減至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支持設計企業技術研發和自主創新。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在計算納稅所得額時加計扣除。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按照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的150%攤銷。由于技術進步而導致的固定資產更新較快的設計企業,可以按照稅法規定采用加速折舊的方法和縮短折舊年限來加大稅收抵扣;鼓勵設計企業進行技術轉讓和技術改造。對設計單位和個人從事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業務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業務取得的收入,免征營業稅。對設計企業在一個納稅年度內技術轉讓所得,符合國家稅收減免規定的,按照有關規定對企業所得稅予以減免。
三是支持能源化工和有色工程設計、勘察設計企業以工程總承包方式開拓國內、國際市場。工程總承包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打破行業壟斷,有利于控制工程造價,提升招標層次,實現管理現代化。建議從資金信貸、專項扶持方面支持企業走總承包之路,聯合拓展海外市場。
(四)強化金融支持政策,多渠道解決設計產業資金問題
一是建議政府設立支持設計產業發展的專項資金,主要用于支持不同類型設計中的核心技術攻關項目研發;對于設計產業有突出貢獻人才給予獎勵;對集成電路產品航空運輸以及對生產和使用省內設計企業產品的補貼等。
二是設立若干設計產業發展基金,對重點設計企業以股權融資方式予以支持。建立基金進入和退出機制,實施滾動發展。
三是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設計企業的支持。引導金融機構面向設計產業開展科技保險產品試點,探索信托產品創新和應用。在設計行業中開展股權投資創新、科技保險、股權激勵等試點工作。鼓勵風險投資和天使投資加大對設計企業的支持。
四是鼓勵企業積極爭取國家專項的支持,建立省內產業配套基金與國家基金對接,支持優勢企業發展。
五是支持有條件的設計企業實現上市,對處于培育期、輔導期、申報期的企業給予相應支持。
(五)優化人才引進培育環境、實施人才戰略
堅持“合理流動,加快培養,積極引進,留住人才”的基本方針。逐步解決設計企業高端人才不足問題。
一是健全人才選拔機制。完善設計人才評價機制,借鑒兄弟省市辦法建立省級設計大師資格評定機制,鼓勵人才成長,提高設計產業人才品牌效應。
二是加大高端人才引進力度。大力引進設計產業急需的高層次人才,對設計大師給予獎勵,獎金免征個人所得稅。鼓勵設計企業開展股權激勵工作,對企業以股權、期權等形式給予設計人才的獎勵,按照國家有關稅收優惠政策執行。
三是切實解決高端人才住房、工資待遇等生活問題,為在陜工作的各類人才創造更好工作生活和人文社會環境。
(六)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構筑陜西設計“大海外”戰略
引導鼓勵陜西省公路、鐵路、能源化工等設計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積極發展海外業務,提升陜西設計產業的海外知名度和競爭力。緊緊抓住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戰略機遇,未雨綢繆,深化省內設計企業之間的合作,強強聯合,通過項目合作等方式聯合拓展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的市場。
(七)加強推廣與宣傳,提升陜西設計品牌
陜西省設計企業眾多,實力雄厚,特色優勢明顯。但國內外對陜西省設計產業認知程度普遍較低,導致陜西設計產業實力與品牌失衡嚴重。建議西安市政府成立申報世界“設計之都”機構,提升陜西設計品牌,擴大陜西設計總體知名度。積極開展對外宣傳活動。加強與電視、報紙、雜志及網絡媒體的溝通,增強對設計產業作出突出貢獻的機構、企業和個人的宣傳力度,提高社會認知程度,拉動全社會設計服務需求;拓展工業設計的宣傳渠道,加大對工業設計的宣傳力度,廣泛開展行業性的項目對接洽淡活動。引導省內設計企業以團體形式走出去,參與國際設計評獎、展覽、競賽等活動,展示陜西設計創新成果,提升陜西設計的整體品牌形象,擴大陜西設計在世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