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冬青
(山東省聊城市第二人民醫院,山東 聊城 252600)
?
磁共振診斷膝關節半月板損傷中的54例分析
黃冬青
(山東省聊城市第二人民醫院,山東 聊城 252600)
【摘要】目的:觀察分析磁共振(MRI)在膝關節半月板損傷中的診斷價值. 方法:選取山東省聊城市第二人民醫院2013-07/2014-07收治的54例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檢查,以術后確診情況作為標準,分析磁共振診斷準確性. 結果:本組54例患者順利完成磁共振檢查,MRI檢查敏感度為87.50%,特異度為93.33%,準確率為90.74%;MRI診斷準確率與術前準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針對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患者,磁共振檢查敏感性和準確率較高,可減少誤診、漏診事件,為疾病的診斷、治療提供專業參考.
【關鍵詞】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磁共振;診斷
0引言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是骨科臨床常見病,是一種以膝關節局限性疼痛、膝關節間隙固定局限性壓痛為特征的疾病,多因扭轉外力所致,臨床表現為膝關節疼痛、腫脹、積液、活動障礙等,直接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工作. 患者發生膝關節半月板損傷后,治療不及時或不當,將引起關節功能障礙,遺留關節疼痛,大大降低生活質量. 因此早期確診和積極治療對良好預后具有重要的作用. 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臨床常見的影像學診斷技術,在胸部、五官科、腹部、肌肉骨骼系統、中樞神經系統等相關疾病診斷中廣泛應用. 本研究針對54例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患者進行分析,探討磁共振的診斷價值,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山東省聊城市第二人民醫院2013-07/2014-07收治的54例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男32例,女22例,年齡18~75(平均40.23±8.51)歲;均為單膝損傷,右膝20例,左膝34例.
1.2納入標準存在膝關節外傷史、關節交鎖、關節彈響;同時接受MRI、關節鏡檢查及手術治療,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1].
1.3排除標準損傷膝關節中有手術史者;不愿接受MRI檢查者;拒絕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本組研究獲得山東省聊城市第二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經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書.
1.4方法本組54例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檢查,于檢查后2周接受關節鏡檢查或手術治療. 磁共振檢查方法為:選擇1.5T磁共振檢測儀器(美國 GE公司),囑咐患者選擇仰臥位,下肢保持自然垂直狀態,小腿固定并外旋約20°,置QUAD膝線圈于關節中心部位. 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設置MRI掃描參數:矢狀位掃描參數為:FSET1WI(TR/TE=540 ms/12 ms),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TR/TE=3788 ms/86 ms),FSE的PD(TR/TE=3700 ms/32 ms). 橫斷位檢查參數:選擇T2WI抑制(TR/TE=3800 ms/87 ms),288×193矩陣,層距0.5 mm,層厚4 mm,設置激勵次數為1或2次. 冠狀位檢查參數:選取fsT2WI系列(TR/TE=4645 ms/88 ms). 由>2名經驗豐富的專業醫生對磁共振檢查結果進行診斷,根據半月板內部MRI信號特征,將半月板撕裂診斷結果分為4個損傷等級[2]:Ⅰ~Ⅱ級為陰性損傷,Ⅲ~Ⅳ級為陽性損傷.
1.5評估指標記錄磁共振對診斷結果,與術前診斷情況進行比較,計算出MRI診斷的準確性、敏感度和特異度.
1.6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MRI診斷準確率為90.74%(49/54),診斷敏感度為87.50%(21/24),特異度為93.33%(28/30). MRI診斷陽性和陰性準確率與術前準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磁共振檢查結果與術后確診結果比較 (n=54,%)
3討論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是常見的運動損傷,在運動過程中,膝關節部位受到旋轉外力或膝關節由屈曲至伸直運動伴旋轉時引起損傷,在年齡的增長和長期運動下,導致慢性損傷,加劇了半月板變性損傷. 半月板主要功能為承擔重量,維持膝關節運動協調和穩定,一旦發生膝關節半月板損傷,將嚴重影響機體膝關節運動,降低患者生活質量. 因此及時診斷、積極治療有利于提高治療效果,改善預后. 由于膝關節半月板解剖學結構較為特殊,撕裂后診斷難度較大[3]. 在臨床工作中,傳統影像學技術對膝關節半月板損傷難以做出較為準確的判斷,而磁共振可清楚的顯示半月板撕裂部位、范圍、方向等,對膝關節損傷診斷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并鑒別出Ⅰ級和Ⅱ級半月板損傷[4]. 正常半月板纖維軟骨基質內含有大量膠原纖維束,在MRI序列中可表現為典型的特征,幫助臨床醫師準確診斷.
本研究54例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方法檢查,結果顯示,MRI診斷準確率為90.74%,特異性為93.33%,敏感度為87.50%,MRI檢查結果與術后確診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說明采用磁共振診斷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準確率較高,可幫助臨床醫師選擇合理的方法進行治療,利于后期康復. 盡管磁共振在膝關節半月板損傷中的準確率較高,但仍然存在漏診、誤診情況,可能的原因為[5]:①磁共振檢測儀器型號不一致,片子質量存在差異,影響醫師診斷結果;②醫師資歷、水平、標準各異;③合并其他損傷,磁共振表現復雜,增加了診斷難度;④存在容積效應或掃描厚度大,難以發現較小的損傷.
綜上所述,針對膝關節半月板損傷,及時采用MRI檢查,可提高診斷準確率,診斷效果確切,為臨床治療、預后提供依據,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付江,牛尚甫. 磁共振診斷膝關節半月板損傷200例[J]. 蚌埠醫學院學報,2011,36(10):1129-1131.
[2] 夏偉. 磁共振對半月板損傷的診斷[J]. 中國美容醫學,2010,19(z4):333.
[3] 張燕. 磁共振在膝關節半月板損傷診斷中的優勢分析[J]. 吉林醫學,2013,34(23):4679-4680.
[4] 張建策,史春穎.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MRI診斷及臨床分析[J]. 實用放射學雜志,2010,26(2):224-227.
[5] 王文廣. 磁共振在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臨床診斷價值分析[J]. 延邊醫學:下旬刊,2014(36):191-192.
文章編號:2095-6894(2016)04-46-02
收稿日期:2016-01-10;接受日期:2016-01-25
作者簡介:黃冬青. E-mail:hda20161@yeah.net
【中圖分類號】R445.2
【文獻標識碼】A
·臨床與轉化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