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梅,陳 曉
(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內三科,廣東 廣州 517000)
?
·護理·
癌癥患者化療期間癌因性疲乏的護理干預效果分析
唐春梅,陳曉
(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內三科,廣東 廣州 517000)
【摘要】目的:分析癌癥患者化療期間癌因性疲乏的護理干預效果. 方法:選取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2010-06/2015-08收治的78例化療期間癌因性疲乏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n=39)和對照組(n=39),給予實驗組患者實施系統性的護理干預,對照組患者則采取常規性護理干預. 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疲乏程度、生活質量評分進行對比分析. 結果:實驗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在護理前疲乏程度、生活質量評分比較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癌癥患者化療期間癌因性疲乏者加強護理干預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
【關鍵詞】癌癥;癌因性疲乏;護理干預;效果
0引言
癌因性疲乏主要是長期的治療產生的刺激以及患者本身的不良心理而引發的主觀感覺,是絕大部分癌癥患者的并發癥,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影響[1]. 本研究旨在分析癌癥患者化療期間癌因性疲乏的護理干預效果,特選取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的78例化療期間癌因性疲乏患者進行了分組實驗,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2010-06/2015-08收治的78例化療期間癌因性疲乏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n=39)和對照組(n=39),實驗組中男21例,女18例,患者年齡27~88(平均53.7±10.5)歲,患者的學歷情況:有7例為小學及以下,10例初中,13例初中及中專,另外9例為大專及以上;患者的癌癥類型為:有12例乳腺癌,2例胰腺癌,9例直腸瘤,3例結腸癌,13例胃癌;對照組中男22例,女17例,患者年齡26~87(平均53.0±10.9)歲,患者的學歷情況:有6例為小學及以下,11例初中,12例初中及中專,另外10例為大專及以上;患者的癌癥類型為:有10例乳腺癌,3例胰腺癌,10例直腸瘤,4例結腸癌,12例胃癌,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腫瘤類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給予實驗組患者實施系統性的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包括:對患者實施個性化的健康教育,耐心傾聽患者的傾訴,贏得患者的好感,掌握患者的思想動態和顧慮,以此制定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幫助患者調整心態,解答患者的顧慮,講解疲乏產生的原因、預防措施等;其次是加強患者的心理護理,尤其是給予患者充分的社會支持,需要護理人員掌握常規的溝通技巧,比如引導患者傾訴,用肢體語言等方式與患者溝通交流,讓患者充分發泄自己的情緒,排解心理的壓抑情感,護理人員應注意患者的情緒變化,每日至少與患者交流0.5 h以上,幫助患者消除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另外是通過組織各種聯誼活動等方式加強患者的社會支持,提高患者的社會能力;再次是根據病情恢復情況開展一定的活動鍛煉,護理人員需要注意合理控制鍛煉強度、頻率,可根據患者的興趣愛好選擇活動內容,確保患者能夠持之以恒的堅持鍛煉下去,比如患者每日散步至少0.5 h,上下樓梯2~3次/d,20~30 min/次,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活動強度;最后是對患者進行生活上的護理干預,首先是積極開展自理教育,要打破患者的舊觀念,即護理人員或者患者家屬只是患者的引導者或協助者,病情的恢復需要患者自己努力,以此提高患者的主觀積極性;在飲食方面合理選擇,盡可能的保證每日喝一次魚湯或骨頭湯,烹飪方法盡可能選擇蒸、煮、燉的方式,不可進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可根據實際情況請中醫師協助調理;若患者出現疼痛,則護理人員通過交談、按摩等方式降低疼痛程度,若患者出現惡心嘔吐癥狀時應確保患者所處的環境清潔衛生,如果是由于放化療引起患者不適,則叮囑患者進食清淡的飲食;對照組患者則采取常規性護理干預.
1.3效果判定標準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疲乏程度、生活質量評分進行對比分析. 疲乏程度判定采用簡易疲乏量表,生活質量判定采用簡易生活量表.

2結果
實驗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在護理前疲乏程度、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疲乏程度、生活質量情況比較

±s)
aP<0.05vs對照組治療后.
3討論
癌因性疲乏是癌癥化療患者的常見反應,該反應會增加患者的痛苦感,并會導致患者產生消極的情緒,降低患者的正常體力、工作能力,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降低,嚴重者會加重病情,影響化療正常開展;臨床研究[2]表明,癌因性疲乏與患者的心理狀況和機體狀況有著密切的聯系,心理狀況越差,疲乏程度也就越重,從而導致體力更差,并加重患者的不良心理,形成惡性循環. 因此,對于癌因性疲乏的干預主要通過臨床護理. 在護理過程中重點加強患者的健康宣教,而開展的健康宣教又不能按照傳統模式一概而論,而應充分考慮到不同患者的個性特點,采用因人而異的方式進行健康教育,要讓患者明白癌因性疲乏與一般性疲乏的差異,更要明白癌因性疲乏與自身的心理狀況有著密切的聯系,抓住核心,才能更好的達到健康教育的目的[3]. 同時配合以有效的心理護理,調節患者的不良心態;另外是積極監測患者的體質情況、病情變化情況,再在飲食上給予合理的建議,加強營養供給,增強體質,聯合散步、游泳、騎自行車等活動鍛煉,綜合提高病情控制效果[4]. 通過本研究結果可以看出,癌癥患者化療期間癌因性疲乏者加強護理干預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
【參考文獻】
[1] 芮文科,芮文燦. 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 社區醫學雜志,2014,12(24):10-12.
[2] 張營,張靜. 癌因性疲乏相關因素與干預措施研究進展[J]. 護理研究,2014,28(2A):392-395.
[3] 許方蕾,張麗亞. 血液腫瘤化療患者癌因性疲乏狀況及相關因素研究[J]. 上海護理,2014,14(1):30-33.
[4] 宋春艷. 系統性護理干預對直腸癌術后化療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響[J].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3,21(32):3598-3601.
文章編號:2095-6894(2016)04-80-02
收稿日期:2016-03-01;接受日期:2016-03-17
作者簡介:唐春梅. E-mail:2121720549@qq.com 通訊作者:陳曉. 本科,護師. Tel:020-61627499E-mail:Chen19890@126.com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