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師范學院 崔麗梅
中小企業融資困境之研究①
曲靖師范學院 崔麗梅
市場經濟的多元化,使得中小企業在整個經濟社會的呈現形式愈發多元,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客觀因素的存在與諸多因素的制約,導致中小企業常常在發展過程中遇到困境,融資難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嘗試對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進行一些調研,找到我國中小企業在融資方面存在的困難,進而給出一些有針對性的措施。
中小企業融資 困境 調研 針對措施
1.1 中小企業采取家族式管理
我國每年新成立的中小企業數以千計,但是,能夠真正進入長期健康發展軌道的,只有不到十分之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中小企業的經營與管理仍然遵循的是家族化的模式。人情大于制度,導致財務管理制度從建立之初就不夠周密,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高度集中在家長身上,更加劇了家族化管理的負面影響,財務部門的責、權、利不清,越權行事或大權獨攬的現象非常常見。基本上沒有獨立的財務監管,也給財務信息的造假與失真提供了機會。那么,銀行一旦無法掌握真實的資金狀況,為了保障資金的安全,自然就不會把資金放出來,融資難度隨之大大增加。
1.2 中小企業的貸款管理成本過高
目前,我國的金融機構多是采取人民幣貸款利率上限放開,下限管理的政策。大企業財雄勢厚,能夠緊緊跟隨這樣的貸款政策,反觀中小企業,無論在貸款額度還是貸款頻率上,都不具備多頻特點,銀行自然會對其放貸政策更為嚴格,那么相同數額的貸款和貸款周期相比,無形中增加了中小企業對于貸款的管理成本。
1.3 中小企業的信用等級制約融資
對于企業規模的界定,最重要的標準就是自有資金,中小企業因為自有資金不足,一旦出現經營不善的問題,很可能會資不抵債。更令人遺憾的是,不規范的運作在中小企業的管理中始終屢禁不止,嚴重破壞了企業的信用形象,從而阻礙了中小企業的融資之路。
1.4 銀行對中小企業融資支持力度低
銀行為了確保大企業的信貸,只有在確保了大企業之后才會予以考慮,這是現實存在的信用歧視,在短期內很難改變,即使我國已經出臺了《中小企業促進法》,但是,相應的配套措施不能及時跟上,也是徒勞的。一般情況下,民營企業的貸款申請在審核的過程中要比國有企業嚴格的多;貸款利率,銀行也會給予大中型企業一些優惠政策,反而對中小型企業,一般都會采取上浮利率;企業想走民間融資渠道,又因為政府的嚴加管制,使得融資局限性越來越大。
1.5 中小企業市場化程度低
直接融資渠道主要有股票融資、企業債券、短期融資債券,相較于我國尚處在發育階段的資本市場來看,融資的渠道顯得單一。中小企業想走市場化道路,最佳途徑就是發行股票,但是需要滿足以下條件:“在公司擬發行的股本總額中, 發起人認購的部分不少于人民幣三千萬元。”僅此一條,就將中小企業想要發行股票的融資之路堵死了,而國家對債券融資的管理更為嚴格,即使效益上佳的大企業都盡量避免通過發行企業債券的方式融資,更不用說中小企業了。
2.1 政府層面
2.1.1 相關政策的制定與執行
政府要把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當作重要的行政事項,本著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原則,逐步完善相關的政策體系,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比如降低企業的貸款門檻、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實行優惠政策、建立專門的金融機構,從正規渠道籌集民間閑散資金等。尤其是在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地區,信貸政策要相應放寬,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建立多元化的融資市場,在規范運作的基礎上為中小企業融資。
2.1.2 建立企業信貸的支持體系
政府既可以為企業直接提供貸款,也可以通過和金融機構的協商,幫助企業作擔保進行貸款。就目前我國的現狀來看,實行擔保貸款是更加行之有效的方式。既改善了中小企業信用低的問題,又實際解決了融資難的困難。而對于那些長期虧損、資不抵債的企業,政府也要堅決讓其破產,而之前所借貸的款項,根據當前企業的實際運營能力,由國家財政以債轉股的形式參股;如果是政策性因素導致的負債,則要考慮國家給予一定比例的補償。另外,在稅收政策上要對企業進行適當的扶持,允許中小企業稅前還貸,同時對中小企業的發展進行正確引導,在政策上一視同仁。
2.1.3 鼓勵企業的金融創新
在大政方針正確的情況下,充分鼓勵企業的金融創新,一旦出現比較好的方式,要大膽接納,正確引導,納入規范,企業的信用等級增強后,會在各個方面都為融資帶來好處。從而促使中小企業走出屬于自己的特色融資之路。
2.2 企業層面
2.2.1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針對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責權利不分明的情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是最為行之有效的方式。以現代管理理念為基礎,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提高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規范公司的組織結構,這樣做,不僅僅有利于企業自身的發展,更是會得到投資者的信任,從而使融資之路更為暢通。任何一個管理者都必須明確的是,公司的規模和員工的數量都是可變的,但是專業的素質、健全的制度、標準的流程才是企業應該永恒不變的核心。
2.2.2 建立健全財務制度
嚴格遵守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建立健全企業的財務制度,在賬務上真實地反映公司的運行情況,企業的財務是透明的、可信的,一旦需要融資時,能夠及時上交可靠的財務信息,使投資人的投資回報信心增強,自然就會獲得社會的認同和信任。財務管理機構的設置要有科學依據,財務的執行監管情況要清晰可見,對于原則性問題一定要剛性解決,從各個方面確保各項經濟活動和財務運行情況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即使企業經營出現了困難也不要逃避,要及時向銀行做出匯報,通過信任降低契約成本,也會幫助整個市場運行效率大大提高。
2.2.3 樹立品牌意識,提升企業形象
長期的家族式管理導致中小企業的管理相對滯后,長久以來缺乏品牌意識,因此,要在市場化的條件下,迅速找準自己的定位,才有可能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定位的準確隨之而來的就是品牌的建立,一旦品牌建立之后,就會大大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企業的社會形象、信任度也會相應提升,為企業帶來更大的財富,從而更有實力進行健康的運行。需要注意的是,企業注重自身品牌的建設意識,要站在商品質量提高的基礎之上,否則一切的發展都是空中樓閣。
2.3 金融機構層面
2.3.1 重視中小企業的融資業務
銀行等金融機構要從意識上端正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認識,積極努力地幫助配合中小企業的融資,融資的過程中,一旦出現了某些問題,也要本著推動中小企業發展的原則,以積極的方式去幫助中小企業解決困難。
2.3.2 建立統一的風險評估標準和信譽體系
根據市場的實際運行情況,要修改國有商業銀行對于企業信用等級的評定標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本金、資產總額、銷售收入等“規模”項目對企業風險評級的影響,為規模雖小但業績良好的中小企業在融資道路上創造條件,幫助他們成為健康有潛力的企業。
2.3.3 改善改進貸款制度
貸款的管理方式要進行人文式的改善,對于授權授信制度要進一步完善,貸款的審查權利可以適當下放,為中小企業獲得資金盡可能提供便捷的渠道。培訓信貸人員的工作意識和工作心態,調動其為中小企業服務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如果要想改善,絕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可能通過單打獨斗來完成,必須是從上到下,各級各類相關機構共同努力來實現。
[1] 柏景嵐,馬寧.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途徑[J].商場現代化,2007(32).
[2] 吳曉菲.中小企業融資的制約因素[J].發展研究,2007 (07).
[3] 陳凱慧.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及其金融支持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
[4] 仲崇崗.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2.
[5] 吳鎧.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
[6] 王雅輝.探析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及解決對策[D].大連海事大學,2007.
[7] 耿傳輝.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分析及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7.
F276.3
:A
:2096-0298(2016)03(c)-083-03
曲靖師范學院校級青年項目(2013QN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