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師范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 熊志聰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經濟新聞的國際傳播范式探討
黃岡師范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 熊志聰
全球經濟一體化格局的形成,推動了全球經濟新聞的國際傳播。各國在經濟新聞傳播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與人力,以確保本國經濟在世界的影響力。本文主要探討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經濟新聞的國際傳播范式,通過分析經濟新聞國際傳播媒體范式的構建和現狀,提出了我國經濟新聞的國際傳播的應對策略。
經濟全球化 經濟新聞 國際傳播 范式
世界經濟新聞的話語權,長久被歐美發達國家的新聞媒體所控制。他們通過在各個國家建立新聞電臺、通訊社等方式,形成了龐大的新聞媒體接收與傳播網絡。所以經濟新聞的傳播是跨地區、跨國家、跨媒體的新聞傳播,全球化的經濟新聞國際傳播需要構建全球傳播與發展策略。經濟新聞傳播的主要支持企業為跨國大型企業,企業通過對各種世界知名新聞機構的投資,來獲得其企業產品與信息的傳播權利,最終提高企業品牌與產品的世界影響力。
1.1 經濟新聞國際傳播媒體的跨地區跨國界傳播
由于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各個國家的經濟貿易與文化交流活動日益密切。所以經濟新聞國際傳播媒體在新聞傳播方面的跨地區跨國界傳播,成為經濟新聞傳播的主要形式。新聞媒體也像其他行業一樣,存在著較為激烈的競爭關系。全球化的經濟背景下各個國家都在加速經濟新聞的國際擴張,若我國的經濟新聞媒體不進行快速的擴張,則會被其他的經濟新聞媒體所淘汰。所以,經濟新聞的國際傳播不僅是提高我國新聞媒體經濟利潤的需要,也是增強我國經濟新聞媒體世界競爭力的需要。只有迅速占領更大的海外市場,才能保證我國經濟新聞在全球新聞的世界影響力,才能促進我國企業品牌、企業產品在國外的廣泛傳播。
1.2 經濟新聞國際傳播媒體的跨媒體傳播與經營
全球化經濟貿易的快速發展,使得國際經濟新聞傳播成為左右經濟輿論的重要工具。經濟新聞在國際傳播過程中,要始終把握定時更新、快速更新、言論與用語準確的要求,在短時間內對國家的財經、政經進行準確有效的傳播。這種精準快速的傳播方式對經濟新聞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單一的媒體與單一化的傳播方式,顯然不能適應這種高效快速的傳播需求。所以經濟新聞的傳播需要跨媒體進行運作與傳播,跨媒體運作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經濟新聞傳播媒體借助多媒體、報紙、電視等多種媒體,融合多種媒體的優勢資源進行傳播,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跨媒體運作”。
經濟新聞的跨媒體首先是利用紙質、電子、媒體、網絡等多種資源進行新聞傳播,最大限度地拓寬新聞傳播的空間;其次是利用同種媒介在不同地區進行傳播,例如:利用報紙版面的共用、電視媒體的廣告等在不同地區完成新聞的傳播工作。跨媒體傳播的主要特征為資源共享,運用各種資源的優勢協同作戰,產生最好的傳播效果。同時也可以將多媒體資源進行融合,也就是將不同電視、電臺、互聯網站的人力資源結合起來,通過共同采集所需要資源的方式完成采集工作。在新聞資源采編完畢后,電視、電臺、互聯網站能夠共享采集到的資源進行信息傳播。而隨著信息技術中微電子光電子的快速發展,也推動我國計算機與現代通信領域技術的不斷革新。所以,運用網絡平臺進行經濟新聞傳播,成為世界經濟新聞媒體在新聞傳播方面的主要手段。互聯網絡能夠跨越時間、空間、地區的信息傳播限制,通過互聯網絡能夠使經濟新聞傳播至世界的各個角落。所以說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經濟新聞的國際傳播構建出了全新的技術平臺。
2.1 傳播經濟信息的功能
經濟新聞通過各種傳播媒介在國際間進行的傳播活動,不僅能夠使人們掌握最新的新聞資訊資源,也能夠促進企業經濟的和諧平穩發展,協調各個企業間的發展速度。現代社會的民眾需要閱讀經濟新聞、股票基金的情況,來決定空余資金的投資方向;現代化企業的生產,也需要通過分析行業的發展動態,掌握最新的生產技術與發展思想,促進企業生產技術的更新換代與管理思想的革新。只有社會居民與企業掌握足夠多的行業信息,才能在快速發展的時代中做出正確的選擇。所以說,信息是經濟行業存在的無形資源和財富,信息的傳播也會對社會的方方面面造成嚴重影響。
目前,國際的經濟新聞發布具有快捷迅速的特征,各種新聞媒體能夠對世界經濟發展的變動做出迅速反應。社會民眾與企業關注的主要經濟信息有:石油價格、股市行情、美元匯率等。這些經濟信息對世界經濟存在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也使得石油價格、股市行情、美元匯率等信息發生不定項的波動。當前的全球化財富分配已經摒棄以往歐美國家為主導的財富分配制度,而是根據生產資料、生產要素的流動進行財富的自由分配。這種財富分配體系的形成與經濟信息有著密切的關聯,只有多元與快速的信息交流,才能使世界各國的生產資料價格與生產技術更加透明。所以當前各國都通過掌握其他國家地區的行業經濟發展情況,來對本地區的行業經濟進行改革與調整,從而在經濟全球化的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
2.2 設置國際經濟議事日程
美國傳播學家麥庫姆斯指出:經濟新聞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活動,能夠給社會公眾帶來設置“議事日程”的重要信息,企業與社會公眾可以根據具體的經濟新聞開展日常的工作。經濟新聞信息的瞬息萬變,使得企業在對企業自身發展與世界形勢判斷方面更加優柔寡斷。許多決策都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才能做出最終判斷,但這也大大降低了判斷的風險性。目前世界各國、各地區都處于獨立經營的狀態,各種商業貿易間不存在廣泛的連接。在這種保守經濟條件下所進行的經濟活動不存在競爭與淘汰的關系,所以這種經濟發展模式不能促進科技的更新換代與利潤的增長。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經濟局勢下,不同國家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國家與同行企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所以經濟新聞設置“議事日程”能夠幫助企業了解經濟發展形勢,然后做出相應的發展對策。經濟新聞議事日程的廣泛傳播,能夠擴大自身經濟利益訴求的傳播范圍。若這種經濟利益訴求為國際社會的共同訴求,則會產生國際經濟輿論的重大影響。這種經濟輿論訴求的經濟制裁方式,是西方國家經常使用的經濟制裁方式。
3.1 新興發展中國家主導的傳播模式
全球經濟一體化經濟形式的沖擊,使得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逐漸緩慢,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逐漸進入高速發展階段。但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政治實力仍舊遠遠超前于發展中國家,所以發達國家的經濟新聞國際傳播仍在全球經濟新聞傳播中占據主導地位。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中面臨的機遇有以下三方面:首先,全球化經濟市場的形成,使得發展中國家的產品能與發達國家的產品進行正面競爭,也可以加快自身技術的改革換代;其次,發展中國家擁有著大量的原材料、廉價的勞動力,這些生產要素能夠幫助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最后,國際經濟結構的變化也能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促使發展中國家不斷完善產業結構。
發展中國家的崛起對發達國家造成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在經濟競爭與國際事務話語權方面的影響。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經濟活動中占有越發重要的地位,在各種國際活動中也具有廣泛的話語權。特別是新興經濟體國家的經濟發展迅速,新興經濟體國家在某些方面的發展,已經大大超越大部分發展中國家。他們一方面運用各種貿易手段將本國產品打入歐美市場,另一方面多方吸引國外投資,努力研發更為先進的高端科技。他們還利用自身所具有的國際新聞媒體向西方國家傳送經濟新聞,擴大自身的全球影響力。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中國香港這些新興經濟體在對外投資方面具有雄厚的財力,他們將自身的產品生產基地設置在發展中國家,同發達國家搶占廉價的原料市場。
3.2 跨國公司主導的傳播模式
在經濟新聞的傳播過程中,跨國公司是左右新聞傳播內容、形式、傳播范圍的主要因素。跨國公司包括跨國媒體公司、跨國非媒體公司,不論是跨國媒體公司還是跨國非媒體公司,他們都以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為發展目標。跨國媒體公司的主要收入有:媒體傳播收入、投資方廣告收入、制作成本收入等。而投資方廣告收入無疑在跨國媒體公司中占據較大的比重,跨國媒體公司為追求更多的廣告收入,會利用多種渠道拉攏跨國公司的廣告業務。跨國非媒體公司通過跨國媒體公司的廣告宣傳,自身的知名度與影響力也得到廣泛的提高,所以說兩者屬于互惠互利的關系。經濟全球化的市場進程中,跨國媒體公司擁有著大量的新聞傳播設施與條件、擁有著廣泛的傳播地區,所以,他們能夠為跨國非媒體公司提供全球的信息支持。跨國非媒體公司要對于不同地區的業務進行拓展,也能增強自身的品牌影響力與商業價值,從而提升自身的整體估值。但跨國媒體公司與跨國非媒體公司的聯合現象,也會使經濟新聞內容失去原有的客觀真實性。
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經濟發展形勢,對各個國家的企業發展帶來巨大挑戰。所以快捷方便準確地掌握國際經濟信息,成為左右企業長遠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經濟新聞國際傳播范式包括:媒體范式、功能范式、秩序范式。而自新興經濟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加入到國際經濟新聞傳播的行列中后,這種經濟新聞傳播的形勢顯得更加復雜與多變。隨著經濟新聞國際傳播問題的不斷涌現,沒有一種范式能夠完全解決所有的問題。所以針對多種范式進行不斷的調整創新與聯合,成為經濟新聞媒體的主要課題。
[1] 劉璐.不同載體的大眾傳媒對文化傳播的影響[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5(10).
[2] 余航杭.近五年來少數民族文化傳播研究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6(01).
[3] 高常.微媒介語境下的文化傳播審視[J].新聞世界,2016(01).
F208
:A
:2096-0298(2016)03(c)-14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