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DOI:10.16644/j.cnki.cn33-1094/tp.2016.07.010
摘 要: 桂林旅游信息化經過多年的建設,形成了許多信息孤島,如何實現各應用系統之間的信息共享和數據交換,是當前旅游信息化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介紹了桂林旅游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的基本設計思路和體系架構,詳細闡述了數據交換流程和具體對接實例,論述了數據采集、處理、存儲和共享分發的過程及關鍵技術。
關鍵詞: 數據采集; 數據共享; 數據交換; 數據接口
中圖分類號:TP3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6)07-34-04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data sharing and exchanging platform based on WebService
Li Ping
(Guilin Tourism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Public Service, Guilin, Guangxi 541001, China)
Abstract: After many years of construction, Guilin tourism information system has formed a lot of information islands, how to realize the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data exchange between various application systems, is the focus and difficulty of the current tourism information work.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sic design idea of Guilin tourism data sharing and exchanging platform,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of data sharing, the process of data exchanging and specific docking example, and discusses the process and key technology of acquisition, dealing, storing, and sharing of data.
Key words: data acquisition; data sharing; data exchanging; data interface
0 引言
在旅游+和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智慧旅游建設進入了深水區,數據共享的呼聲日益高漲,桂林旅游綜合數據中心應勢而建,旨在整合桂林旅游資源,并與桂林市云計算中心對接,全面實現智慧桂林大數據的共享。數據中心還承擔國家層面數據中心下游區域數據中心角色,與國家旅游局數據中心及自治區旅游數據中心一起協同工作。
數據中心通過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對各部門、各應用系統進行底層整合,為門戶、應用和信息資源整合提供數據交換、資源管理等基本服務接口,實現數據縱向貫穿、橫向融合、外圍擴展,從根本上解決旅游行業和涉旅部門數據互聯互通問題[1]。
1 基本設計思路
數據共享交換的內容實體是數據信息,需要解決的核心業務問題是數據從各應用系統安全接入到數據中心。因此,設計的基本理念是以數據為核心、以業務流程為主線、以需求為導向,建立全市統一的旅游信息交換平臺,制定統一的數據采集標準,進行數據采集、編目、分級,實現旅游數據分類歸檔、授權應用[2];建立數據交換接口和共享機制,解決數據交換和共享的問題;通過基礎數據采集與對接,縱向打通旅游行業信息系統數據,橫向打通涉旅管理單位、三大運營商及互聯網數據,解決信息孤島問題。
一方面通過數據中心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的接口將旅游行業縱向系統和其他橫向涉旅部門的數據獲取到數據中心;另一方面將采集到的數據通過數據交換平臺接口傳輸給其他需要的部門系統。在進行數據共享交換時,深入分析各類數據的特點和規格,針對不同的系統制定不同的接口規范和數據標準,實現各信息系統與數據中心的無縫對接。
2 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的結構和功能
2.1 數據共享的體系架構
桂林旅游綜合數據中心與各系統采用星-總線型交換結構,所有的交換服務都是集中在綜合數據中心端,只需要管理中心節點上的服務,各系統之間不進行數據關聯。
數據中心公開的Web服務主要用于共享數據,業務系統可以通過公開Web服務的方式向數據中心提供數據,也可以調用綜合數據中心的數據共享服務查詢數據。各系統與數據中心通過WebService接口進行數據交換,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進行定義的,它獨立于實現服務的硬件平臺、操作系統和編程語言,這使得構建在各種各樣的系統中的服務可以使用一種統一和通用的方式進行交互,從而實現數據共享[3]。
2.2 數據交換流程
數據交換是指為了滿足不同信息系統之間數據資源的共享需要,依據一定的原則,采取相應的技術,實現不同信息系統之間數據資源共享的過程。
數據交換平臺由中心交換節點和端交換節點組成,依托數據中心統一的網絡架構,通過采用一致的交換協議,實現跨地區、跨部門、跨系統的數據交換。數據中心作為中心交換節點,需要共享的系統作為端交換節點。數據交換流程如圖1所示。
業務庫是各部門需要共享的數據資源庫。
中心交換節點提供交換數據的采集、數據處理、分發服務,實現交換節點之間的數據路由和傳送功能。中間庫是數據中心提供交換數據的存儲庫,交換文件作用與交換庫相同。中間庫提供交換數據的存儲庫、數據寫入和讀取接口,以及文件上傳和下載接口,業務系統與中間庫通過交換橋接交換數據,實現業務數據和交換數據之間的轉換。中間庫可以是虛擬數據庫。
端交換節點是交換平臺中數據交換的起點或終點。數據交換過程可分為數據采集、數據處理和數據分發三個階段。
⑴ 數據采集:數據從提供方的業務系統轉換并傳輸到中心節點的采集服務中間信息庫。對于行業內的現有信息系統通過WebService接口進行數據對接,實現數據的自動同步。對于橫向涉旅部門的數據采集,以定制開發為主,能夠進行系統對接的就直接對接,如有一定困難,先采用批量導入和網上填報的形式,定期上報,以后再逐步實現系統對接。
⑵ 數據處理:經過中心節點的各種異構數據,通過各類技術手段進行清洗、格式轉換、數據含義轉換、重新編目等整理后,形成規范數據存入到數據中心,需要交換時再從中心節點傳輸到分發服務數據庫。
⑶ 數據分發:數據從中心節點的分發服務數據庫傳輸并轉換到接收方的業務系統。
平臺統一采用基于WebService的Web共享服務方式提供可信消息服務的調用接口,通過建立規范的數據接口標準和交換協議標準,方便相關涉旅部門進行數據交換。
行業內已建系統采用應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API)進行對接,數據中心作為服務器端提供相關接口,由其他系統開發商生成對應的客戶端,進行對應開發后,實現數據的交換。新建系統采用webservice技術進行功能嵌入。
3 數據對接實例
導游人員管理系統(簡稱導管系統)是國家旅游局在2001年建立的系統,分國家——自治區——市三級管理。2016年初,國家旅游局提出導游人員可自由職業,游客可自由選擇導游。因此導游預約系統在各地開始建立,在桂林市就有多家公司提出想建立導游預約系統。桂林旅游發展委員會為了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決定將國家旅游局導管系統中的桂林導游人員信息接入數據中心,然后再分發到各導游預約系統,實現多端同源,統一監管。數據報送和接收流程如圖2所示。
3.1 數據報送
導管系統將數據報送的請求發送給中心的服務請求監聽器,監聽器在接到后,通過服務解釋處理器根據類型、優先級發送給中心的傳輸管道。傳輸管道中數據處理模塊將數據進行校驗(格式、內容)。如果校驗不通過,則發送給導管系統錯誤回執,需要重新發送該條數據。如果通過校驗,則數據處理模塊將數據分類、加密、壓縮傳輸給分發服務中間信息庫,同時發送成功接收回執給導管系統。分發服務中間信息庫將接收的數據轉發給數據中心信息處理庫。
3.2 數據接收
導游預約系統向數據中心發出數據請求,中心的服務請求監聽器在接到請求后,將請求發給服務解釋處理器。服務解釋處理器分析請求類型,安排優先級發送給中心的傳輸管道。傳輸管道中的數據處理模塊將請求發送給分發服務中間信息庫。如果在分發服務中間信息庫查到請求結果,則分發服務中間信息庫將結果發送給數據處理模塊。數據處理模塊將數據解壓縮、解密后傳送給導游預約系統。如果在分發服務中間信息庫沒有找到相應的請求結果,則分發服務中間信息庫將請求發送給數據中心信息處理庫,中心信息處理庫將結果發送給分發服務中間信息庫。分發服務中間信息庫會將結果發送給數據處理模塊,數據處理模塊將結果傳送給導游預約系統。
3.3 數據同步
利用web services方式進行數據對接外,還將采用數據庫的同步方式進行數據的實時同步。
內部程序Src\
com.daqsoft.datacenter.admin.action
主要是action層的代碼,主要的action程序和form程序
負責程序的轉向控制
com.daqsoft.datacenter.service
程序的主要service層,供action訪問 調用dao
com.daqsoft.datacenter.hibernate.domain
主要的映射對象類hibernate配置文件對應的實體類對象
com.daqsoft.context
主要的上下文變量 程序
com.daqsoft.datacenter.util
主要的公用提煉的程序代碼
com.daqsoft.datacenter.rest.action
主要的webservice接口程序,導游webservice調用程序
配置文件Src\conf
sources.properties 定義的一些字符變量,可配置修改
application-bean.xml spring管理的bean對象配置文件
application-context.xml spring管理的bean對象配置文件
application-servlet-admin.xml spring管理的bean對象配置文件
4 關鍵技術
4.1 WebService接口技術
WebService是建立可操作的分布式應用程序的新平臺。它定義了應用程序如何在Web上實現互操作性。簡單地說,WebService是一個模塊化的API,它們可以通過網絡進行調用,來執行遠程系統的請求任務,具有平臺無關性,編輯語言無關性,適用于異構環境業務系統的通信與協作。WebService接口技術是利用標準的Web 協議和可編程訪問的Web 組件,提供跨平臺的互操作性,讓各個信息系統之間協同工作[4]。
4.2 XML技術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擴展標識語言),是WebService平臺中表示數據的基本格式,是一種元標記語言,它除了易于建立和分析,主要的優點在于既與平臺無關,又與廠商無關,WebService的接口和通信技術均采用XML形式。如果要實現異構平臺上不同系統之間的數據共享和互相通信的問題,數據就必須以一種標準的格式在Web上傳輸,這個標準就是XML[4]。
4.3 旅游數據信息的標準化
根據國家旅游局《目的地旅游信息分類與描述標準》建立了統一的數據采集標準,實現旅游數據分類歸檔、授權應用;建立了15大類,109個子類數據API接口,逐步建立標準統一、數據規范、持續更新的旅游基礎信息數據中心。
4.4 接口安全設計
為了保證系統的安全運行,各種接口方式都應該保證其接入的安全性。接口的安全是系統安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接口實現技術上的安全控制,制定專門的安全技術實施策略,保證接口的數據傳輸和數據處理的安全性。系統應在接入點的網絡邊界實施接口安全控制。接口的安全控制在邏輯上包括:安全評估、訪問控制、入侵檢測、口令認證、安全審計、防惡意代碼、加密等內容[5]。
4.5 傳輸控制設計
傳輸控制利用高速數據通道技術實現把前端的大數據量并發請求分發到后端,從而保證應用系統在大量客戶端同時請求服務時,能夠保持快速穩定的工作狀態。系統采用傳輸控制手段降低接口網絡負擔,提高接口吞吐能力,保證系統的整體處理能力。具體包括負載均衡、伸縮性與動態配置管理、網絡調度等功能。
5 小結
本文描述了基于WebService的桂林旅游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基本設計思路,即:以數據為核心、以業務流程為主線,通過基礎數據采集與對接,建立統一的旅游信息交換平臺。數據共享的體系架構采用星-總線型交換結構,數據交換流程包括數據采集、數據處理和數據分發。關鍵技術主要有WebService接口技術、XML技術、數據接口標準、接口安全和傳輸控制技術。該平臺為旅游行業數據交換共享提供了數據標準和接口規范,具有開放性、可擴充性、安全、穩定、高效的特性,對于新形勢下信息系統的數據整合具有較好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鄭俊,方旻蔚.淺談智慧旅游建設[J].計算機時代,2013.5:
68-70
[2] 熊安元,趙芳,王穎,張小纓等.全國綜合氣象信息共享系統的
設計與實現[J].應用氣象學報,2015.26(4):500-512
[3] 桂林旅游綜合數據中心規劃.
[4] 王露.基于WebService的車輛監管系統的研究與應用[D].南
昌航空大學,2013:11-18
[5] 黃健敏.有關計算機軟件數據接口的應用研究[J].測試工具
與解決方案,2011.1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