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地 徐 冰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原則
楊天地 徐 冰
作為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基礎,經濟融入于人們生活的點滴之中。文化產生于經濟基礎之上,它滲透于經濟生活并在其中得以生動地體現。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遵循循序漸進、實用性及平等性原則,將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融入英語教學中,通過圖片展示、比較分析等方法讓學生真實感受到中西文化所存在的差異之處,對于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經濟全球化;英語教學;跨文化交際能力
作為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基礎,經濟融入于人們生活的點滴之中。文化產生于經濟基礎之上,它滲透于經濟生活并在其中得以生動地體現。在經濟全球化興起之前,各民族之間所進行的文化交流受到多方面的制約,進程較為緩慢。信息技術的進步為世界范圍內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條件,不同民族、團體、機構、組織之間針對不同的問題,開展了廣泛的合作,跨文化交際日益增多,并呈現出向縱深方向發展的態勢。
不同的文化有其自身的特點,交際主體在溝通中常會感受到文化沖突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人們總是習慣于用本民族的文化標準、價值觀念、宗教習俗等來衡量他國文化,這時就會導致文化休克現象的發生。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將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融入在英語教學中,通過圖片展示、比較分析等方法讓學生真實感受到中西文化所存在的差異之處,對于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針對某一事項展開交際活動時,其實施過程就被稱之為跨文化交際。跨文化是一種雙向的交流活動,一方面我們要熟悉和了解對方的文化傳統,同時也要將本國文化中的獨特之處傳遞介紹給對方,只有這樣,跨文化交際才真正得以實現。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交往對象所具備的多元文化意識,而且在溝通中能夠有效避免語用錯誤,使交流能夠順利進行的能力。
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概念所涵蓋的內容較廣,主要包括跨種族的交際、跨民族的交際及同屬于一個文化圈的人們在不同群體間展開交際的能力等多個層面。每一種文化都有其獨特的內涵,規范準則及具體的行為模式都是外在的重要表現形式,語言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的影響。在每種文化中都會包含一些顯性的特殊現象,這些現象在其它文化中是以隱性的方式表現出來的,其中主要涉及價值取向、道德觀念、評判標準等。
在經濟交往中,某一社會群體所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事情,在其它文化中常會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或難以接受。在英語教學中,以課文內容為依托,在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有意識地將跨文化交際方面的知識介紹給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促進各國經濟體更為順暢地進行商業和貿易的往來,在經濟全球化的歷史階段,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將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落到實處。
1.循序漸進原則
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涉及的內容是方方面面的,這并不是簡單地做幾次講座或是講上幾堂課就可以辦到的事情。在平時英語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積累和協調,幫助學生逐步樹立起跨文化交際的總體意識,還可以通過列舉實例的方式生動地向學生闡釋文化之間的異同。例如,在中國,人們吃飯時常會使用筷子,而西方人更傾向于使用刀叉。中國人使用筷子體現出其飲食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其次,在中國使用筷子是很講究技巧的,其中包含的是人們所熟識的杠桿原理,它所揭示出來的是一個人的操控能力。如果筷子拿的位置較高,暗含這個人具有較強的操控能力,獨立性更強。筷子拿的較低則說明某人的操控能力相對較弱,而且很喜歡依賴于人。
文化具有可見性和不可見性的雙重特點,由此又可分為顯性文化和隱性文化。顯性文化主要包括器物、建筑、行為和語言等。隱性文化包括價值觀念、行為規范、社會關系等。有的時候身邊的實物也包含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以我們身邊常見的花卉菊花為例,它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葉子上有柄,在邊緣還會有缺口或鋸齒,通常在秋季開花。如果只是從植物學的角度對它進行描述,在各個文化中并沒有明顯的差別,但就其內涵而言,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卻大不相同。在中國,菊花是一種高雅的象征,很多人對它甚為喜愛,北京市將其作為市花。
相比之下,在日本菊花所帶有的是貴族色彩,白色的菊花是皇室的象征。在英國菊花多為觀賞之用,并沒有中日文化中所帶有的內涵色彩。而在拉美的一些國家,菊花卻被人們看做是鬼花,不能將菊花贈送給他人,只能用它來祭靈。在墨西哥過鬼節時,有些地區的人們會把萬壽菊的花瓣一路撒到墓地的祭壇下面,用以指引亡靈回家。通過上面的實例可以看到,中日對菊花編碼的差異較小,中英對菊花編碼的差異為中,中墨對菊花的編碼差異最大。在英語教學中,只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引導學生不斷地擴充自己的文化知識,才能使其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得以逐步提升。
2.實用性及平等性原則
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實施語言教學的最終目標。社會處于不斷地發展變化之中,文化也隨之不斷地變革和改進。例如,在中國古代,男子習慣于留有長發,人們常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然而,到了清朝末年的時候,政府曾強制人們將長發減去。因而,在進行社會文化教學時,除了要向學生講授相應的歷史事實之外,對新出現的現象也應給予足夠的重視。處于新世紀的學生,他們對傳統和權威常會帶有批判性的思想,喜歡對新奇的事物進行深入探索,找出其特點。在英語教學中,應將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進行合理而有效地協調,兼容并包,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在經濟發展方面,不同的國家、民族會有先后之分,但是在文化獨立方面,每個國家的文化都是平等的,并沒有不存在優劣之分。因而,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指導學生樹立起文化平等觀,對不同的民族文化給予同樣的尊重,不帶有任何的歧視和偏見。在推進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同時,也應使文化的多樣性得到體現和保存。每一種文化的存在都有其必要性和內在的原因。對于文化的差異性,我們應堅持理解、尊重的態度,鼓勵其發展。既要保證民族文化的獨立性,還要與不同的文化進行融合與交流,這樣才能更好地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之中,與國外的公司和企業建立起積極的合作關系,為自身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外在氛圍和環境。
課題名稱:
本論文為“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和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2016年醫學教育研究立項課題”研究成果;課題名稱:醫學院校大學英語教學中借助自主學習模式促進思辨能力發展研究;課題編號:2016B-YY008。
[1]陸紅軍.跨文化國家戰略的著力點[J].中國金融,2014,(17):75-76.
[2]劉國勝.經濟全球化與文化全球化之可能性[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5):22-25.
(作者單位:錦州醫科大學公共外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