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再舉
(施秉縣示范幼兒園 貴州施秉 556200)
“苗族文化”對地區建設的戰略性指導研究
楊再舉
(施秉縣示范幼兒園 貴州施秉 556200)
國家宏觀調控指導下,各地區建設呈現多元化趨勢,以戰略決策為指導建立發展方案,有助于提高區域建設的競爭力。基于“苗族文化”發展趨勢下,地區建設需堅持戰略性指導方針,以民族文化為中心思想,擬定切實可行的戰略決策方案。結合“苗族文化”發展內涵,本文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介紹了苗族文化戰略指導作用。
苗族文化;地區建設;戰略性;指導
“文化”是一個民族長期發展積累的寶貴經驗,也是一個地區現代化建設的精神指導,重視民族文化戰略指導功能,對地區改造與建設形成了宏觀的影響力。新時期貴州苗族文化得到繼承與發展,新文化思想指導下,貴州地區建設實現了戰略轉型目標,充分體了民族文化對地區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意義。
苗族文化是我國戰略建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不僅在藝術文明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更是對戰略決策者健康成長具有深遠的影響力。隨著社會文化藝術領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傳統苗族文化給予了多方面關注,深入體會苗族文化內在的藝術特色,可以感受到苗族文化文化特色及藝術內涵,從思想上帶給人們多方面的藝術感觸,全面推廣了苗族文化的文化價值。“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國的黔、湘、鄂、川、滇、桂、瓊等省區,以及東南亞的老撾、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苗族文化涵蓋了、語言文字、宗教信仰、服飾、姓氏等多個領域,對地區政治與文化建設起到了引導性作用。近年來,“苗族文化”發展迅速,成為了當今音樂形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傳達真愛、友誼、思鄉等情感特點明顯。現代社會對戰略建設活動更加重視,用苗族文化作為藝術內容可以激發戰略決策者的潛在能力。在我國倡導“文化大繁榮、文化大發展”的大背景下,苗族文化在社會中的作用和地位起來越受重視,并且對地區戰略發展思想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為地區規劃與改造建設給予了更加全面的支撐。
戰略意識體現了苗族文化的個性化特色,表達了戰略意識與藝術思維的貫通性。縱觀國內外苗族文化市場,發展是硬道理,這決定著苗族文化的發展成就,為苗族文化改革與開拓指明了方向。苗族文化市場尚處于開發階段,盡管苗族文化在國內市場中占據主流,但并未在國際市場中形成足夠的影響力。苗族居住地區偏遠而又接近大自然,諸多山區、林區等具有廣泛的旅游價值,也成為近年來各地區旅游產業開發的新項目。例如,貴州的凱里,號稱“苗嶺明珠”,這里有香爐山,鐮刀灣,漁洞溶洞,大閣公園,金泉湖,清水江。全球經濟戰略調整趨勢下,世界各國之間文化交流日趨增多,苗族文化發展也要堅持“中西結合、內外兼顧”的原則,努力開發符合國際市場的產業模式,將本土苗族文化推向海外市場,讓全球關注苗族文化,帶動中國特色苗族文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經濟全球化是世界一體化趨勢,處于這一階段的苗族文化產業也面臨新挑戰,如何順應全球化格局是苗族文化發展的關鍵。因此,我們必須認清苗族文化面臨的市場狀況,實時調整現有的苗族文化產業模式,依據苗族文化特點提出可行的產業對策。
苗族人民能歌善舞,苗族的“飛歌”高亢嘹亮,極富感染力;舞蹈有蘆笙舞、板凳舞、銅鼓舞等,以蘆笙舞最為普遍。蘆笙舞在正月十五、三月三、重陽節等節日及建房、豐收、迎親等日子里跳,舞姿多重下肢變化。苗族文化最突出特點就是“民俗性”,用簡短的苗族文化素材表達一個主題,實現了苗族文化突破,短時間內表達了整個作品的藝術理念。苗族文化同樣具有簡短性特點,這種簡短性主要體現于整個苗族文化展示過程,用最短的時間,表達出中心思想。苗族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為中心,不斷改變原有的苗族文化模式,提高觀眾對作品內涵的認知水平。全球化語境下,苗族文化戰略開始融合西方元素,但依舊無法改變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苗族文化之所以能立足國際市場,關鍵在于“中國特色”,智慧性、道德性、全民性等是苗族文化產業的三大特點。發展苗族文化文化是漫長的過程,“智慧”是苗族文化文化的基本元素,只有堅持智慧戰略,才能在行業歷程中獲得更大的進步,這是每一部作品應當具備的思想意識。我國是傳統文明古國,幾千年文化歷史體現了豐厚的人文蘊涵,這對苗族文化是一種內在要求。教育類題材苗族文化貫穿著人文道德,說明了苗族文化內容所堅守的道德觀念。
苗族服飾紋樣豐富多樣,意味悠長。苗族的歷史文化,都籍由服飾這一媒介滲透到苗村苗寨的各個角落、苗民的心里,起到了各種教育作用。例如,形式美是人類在美的符號實踐歷程中的特殊形態。形式美的自然因素——色彩、形體、聲音及其組合規律滲透在美的各個領域,又通過具體事物美的形式體現出來,它在美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地域文化”是社會發展觀,傳統戰略建設也體現出了豐厚的人文價值,以人文主義社會為中心,帶動社會公民對苗族文化的深層次理解,彰顯了戰略決策者藝術內在的人文蘊涵。之所以說苗族文化具有藝術功能,那是從苗族文化形象、選材、表現等方面來看,容易激發決策者心中那份最純潔的情感寄托。“人文主義”核心思想:人性尊嚴、提倡寬容,反對暴力,主張自由平等,自我價值體現,這些都能在苗族文化中感受到傳統藝術的人文特性。當前,苗族文化的知名度、美譽度、影響力日益提高,無論是早期苗族文化內涵,或是當代苗族文化的影響力,都是對地區建設戰略的綜合性指導,都是決策者自我意識的表達,體現了文化精神的戰略性指導功能。
“文化旅游”是世界旅游業的新項目,也是我國地區戰略性發展的新方向。中國非主流文化發展較晚,這取決于我國傳統歷史文化元素,很多人剛開始并不接受創新型的文化元素,主流苗族文化在很長時間內依舊占據苗族文化產業主流。農業科技部門要加大對經濟發展緩慢地區的科技投入力度,要組織農業科技人員對貧窮落后地區進行實地考察,根據各地區環境條件的實際,堅持科學發展。因此,地制宜、合理規劃、引進資金和技術、加強指導、狠抓落實,在黨和政府的領導、支持和幫助下,以點帶面,帶領農民發展生產,引導苗族人民走上科技發展的道路。苗族文化影響力正在逐漸擴大,人們對苗族文化特征研究更加深入。中國具有幾千年的傳統歷史文化,苗族文化帶有明顯的中國特色,與傳統民族文化存在著多種聯系。我國苗族文化發展要立足于本土文化特色,借鑒西方苗族文化戰略理念,開發出符合中國藝術特征的苗族文化形式,這樣才能推動本土苗族文化可持續發展。隨著人類社會文化不斷發展,原生態旅游越來越被人們接受,這些都奠定了苗族文化發展基礎。
總之,文化是一個民族的寶貴財富,對本民族、本地區戰略規劃與發展具有指導意義。基于苗族文化普及發展趨勢下,各地區要強化戰略決策的調控力度,以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為重點,充分發揮出苗族文化的戰略性指導功能。對于戰略決策執行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采取切實可行的調控力度,幫助地區實現建設目標,推動地區發展的持續性與穩定性。
[1]趙銳.苗族口傳文學“蔓蘿花”嬗變中的苗族文化透析[J].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2013(02).
[2]李錦平.簡論苗族文化對語言的影響[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01).
[3]楊琳,陸群.旅游語境下苗族“接龍”儀式的變化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6).
[4]蘇斐然.苗族和諧思想及其現代意義探析[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4(10).
[5]潘定智.從苗族民間傳承文化看蚩尤與苗族文化精神[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4).
G527
A
1004-7344(2016)09-0040-02
2016-3-12
楊再舉(1986-),男,苗族,貴州石阡人,本科,中小學二級教師,主要從事幼兒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