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友娟
(江西省橫峰縣興安學校)
淺談小語之識字教學
胡友娟
(江西省橫峰縣興安學校)
識字教學是第一學段的關鍵,讓學生在課堂中積極參與,讓語文的工具性回歸到生活中,我覺得需掌握課堂的趣味性、挑戰性、連貫性和有效性;運用適當的遷移學習,家校合作,結合設定目標、鼓勵贊揚等評價方法,提升教學效果。
識字教學;趣味性;挑戰性;連貫性;有效性;目標
識字教學是低段的關鍵,如何讓學生愛上學生字,在生活中樂于學習,讓語文的工具性回歸到生活中,我一直在不停的追問、實踐。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我認為主要要掌握趣味性、挑戰性、連貫性、和有效性。
掌握識字教學的趣味性,就是握住了低段教學的鑰匙。低段的學生年齡尚小,學習的定性較弱,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稍微一點新奇的動靜就能轉移注意力。因此有趣的課堂才能吸引他的眼球,讓學生主動學習。在我的教學中,我將趣味性放在首位,抓住學生的眼、心,才能抓住他們的學。識字教學課堂中,我經常使用猜字謎、打地鼠等游戲的方式帶動學生,用小老師帶讀、帶認的方式鼓勵學生,用圖片展示漢字變化的方式增加學生的知識面,用加一加減一減變一變辨一辨等方式總結識字方法……多樣的識字方式吸引學生的眼球,用最能掌握字詞、增加積累量,感受漢字的神奇的方式掌控課堂。
低段學生充滿好奇,也充滿闖關的挑戰性。從心理學上分析,這階段的學生表現欲望強,喜競爭,熱愛證明自己,因此課堂中充滿挑戰性也是抓住學生注意力的一大手法。挑戰性是在結束一部分識字教學之后,在學生對新內容有了一個充分的認識和大部分的掌握后,學生有自信心,作為鞏固和運用的導向,運用比賽的形式,動員全員參與。加上多樣的評價方式,完善獎勵機制,并且當場獎勵到位,刺激學生的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連貫性是在鉆研教材、備課時需注意的方面。教育是一種階段性、長期性的行為,今天的學習能為明天的內容做一個小小的鋪墊,不僅增強了學生知識的連貫性,減少了學生學習的障礙,也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識字教學的重點體現在認字、組詞和說句方面。與原來學過的詞語形近區分積累,與已學生字搭配組詞,用已學課文句子造句,回顧曾經學習的方法等方式連貫學習,都是我認為較好的方式。
有效性是建立在前三個性能體現的多少而決定的。以識字教學的有效性為總體導向,以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為抓手,讓識字教學生動起來。課堂是一門變幻、自由、遺憾的藝術,總有需要不斷完善不斷補充的地方。盡自己所能增強課堂的有效性,解放教師自己,解放學生。不再只是永遠的灌輸,讓學生這個被動的杯子轉為自覺吸收養分的容器。
在課堂之余,思考一些適合學生心理特征、學習習慣的小方法,配合課堂的學習。比如給學生目標,用教師的閱歷和智慧鼓勵他的內在動力,鼓勵和分段給目標是最有效的引導辦法。特別是到了復習階段,知識量較多,如果教師對學生說了很多需要掌握的知識點,不如籌劃學生該掌握的、需要長期的努力的獲得的或者數量較多的知識,將它分成每天的小目標,布置每天的小任務,學生在學習中挫敗感和負重感會相應減少。學生有了鼓勵,有了自身努力的成就感,讓學生不為知識的繁多而感到疲倦,導致惰性占了上風,養成不良習慣。這也是我的實踐過程中保證有效性的一種方式。
對于有效性的導向選擇,我堅持不做無用功,不搞突擊檢查,提前通知學生,讓教師自己和學生都打有準備的戰。學習不是為了羞辱他,給他挫敗感,而是為了監督他,檢測他,提醒他,給他學習的自信和成就感,讓這些正面的情緒推動日后的學習。
在我的短短的教學經驗中,我覺得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贊揚表現優秀的學生永遠比批評學生的效果到位,表揚我希望看到的表率的樣子永遠比指出缺點的效果要強得多。密切關注每一位學生,也許是一種嚴厲,在另一個方面也是一種關注吧。
有位專家強調指出:識字提倡兩條路線:①課內;②課外。課外識字活動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學習要做到課內外相結合。所謂“課外學習”,就是強調學生要具備向生活學習的能力。學生生活在多彩的世界中,漢字隨處可見,作為教師要善于開發這一豐富的識字資源庫,引導、鼓勵學生自主地到課外識字。因為學生周圍的一切,只要是有漢字的地方,都可以成為其自主識字的資源。學生掌握了在生活中主動識字的途徑和方法,就等于插上一對無所不能的羽翼,從而在生活的識字王國中自由飛翔。
新課程特別強調教師、家長、學生三者之間的融合。每位家長對孩子的成長都格外關注,經常到學校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比如在學完《自選商場》后,讓學生跟隨著家長去超市購物,請教家長,認讀商品名稱,收集商品包裝,認讀包裝上的字;許多瑯瑯上口的廣告詞更是受到小學生的青睞。我們引導學生利用星期天、節假日,請家長幫助摘錄廣告詞、做標牌廣告;開展“家長伴我讀書、讀報、講故事”活動,鞏固了識字,開闊了學生視野。
課內外閱讀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如果將閱讀訓練和識字教學相結合,必然達到一箭雙雕的效果。孩子們愛聽故事、愛講故事,認字后他們還愿意讀一些有意思的童話故事書。此時,一定要鼓勵他們這種閱讀的欲望,善于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自主地識字,并滲透給孩子一些常用、最簡便的識字方法,使他們對閱讀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同時深深地意識到識字的重要性。因此,剛入一年級,每天下午課前十分鐘我都讓學生講故事:由學生自主參與報名,回去準備,排隊等候時間講故事。這一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識字、閱讀興趣,同時也鍛煉了膽量。
教學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永遠有無數的變化,給了老師糾結與永遠進步的空間,如何不背著學生爬學習的樓,讓老師從繁重的教學任務中抽身出來是一門需要清醒、堅持的學問。教學之路漫漫,我會用我不懈的腳步去丈量。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起點,也是啟蒙教育的開端,識字能力是學習的基礎,然而識字過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識字,教師要有意識地激發他們的識字愛好,拓展識字途徑,教給孩子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漢字的重要性,并對識字產生積極的興趣,就能事半功倍,感受到樂趣,主動去學習。
[1]《2011版新課程標準》《教育心理學》.
G623.2
A
1004-7344(2016)09-0026-01
201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