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曉滿
(旌德縣白地林業站 安徽旌德 242600)
皖南地區香榧栽培技術淺析
詹曉滿
(旌德縣白地林業站 安徽旌德 242600)
香榧種植在我國的南部,屬于經濟型樹種,其原產地是皖南地區黃山市,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經營管理為粗放型。本文內容以皖南的氣候特點為依據,對香榧的種植、培育幼苗、嫁接、造林技術以及蟲害防護等進行了相應的措施總結與分析,以達到促進香榧產業的發展的目的。
香榧;皖南;栽培
香榧,別名榧子樹,屬于我國南部少有的多用型經濟樹種,其結出的果實也是世界上少有的珍貴類干果。進行翻炒加工后香脆可口,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所以被視為珍果,國內外食品市場供不應求,炒熟的香榧價格一般在35元/g以上,果實含油量在51.7%,蛋白質含量為10%,碳水化合物占總比重28%,灰分在2.2%左右。果實榨出來的油呈現淡黃色,香味四溢,可做食用油及點心原料,同時它還有較高的藥用經濟價值,有止咳潤肺、緩解痔瘡、驅散蛔蟲等功效。種子假皮中富含檸檬醛及芳香油,可以提取做成高級香精。香榧樹干筆直,材質密度高,經得住潮濕的環境,抗腐蝕能力強,可成為造舟造車、生產家具、雕刻工藝品的最佳材質;榧樹一年四季常綠,樹姿壯觀有韻律,也是觀賞型樹種,可在種在庭園中起觀賞及綠化作用。
香榧在我國栽培歷史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目前以塊狀零散分布。近些年來,市場對香榧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造成香榧的供不應求,由于產地比較集中且偏遠,不能滿足社會對其的需要。皖南地區生態環境優越,種植歷史悠久,但經營管理過于粗放,品種也比較單一,造成經濟效益較低下。香榧的自然生長分布地區較廣,浙、皖、閩、贛、鄂、湘、川、云等都有其分布。安徽省的香榧主要分布地區在皖南區的黃山市,黃山市是香榧的原產地,有著千年的種植歷史,其中在歙、黟縣、黃山區分布比較集中,在祁門縣、徽州區、休寧縣分布零散。
香榧屬于淺根性、半陰性的常綠青大喬木。樹冠形狀為寶塔形,主樹干高度可達20~30m,其適于溫暖濕潤的氣候。自然分布通常在位于海拔250~700m的山間谷地以及溪流兩側的坡地。村鎮路邊、房屋前后,土質肥沃厚實、松軟的砂壩或排水通暢的黃泥土上都是其生長的最佳場地。生成成樹之后一般要長至15~20年才開始結果,20~30年后果期達到繁盛。香榧的雌性植株要受到雄性植株花粉授粉后才能結果。一代榧果從花蕾變成果實,需三個左右;掛果需兩年左右,雌性植株開花時段為四月中下旬,6~7月為受精孕果期,到第二年的九月上中旬為成熟期,6~8月之間出現初次幼果大量脫落。次年四月二十日的前后,新枝再次開花結果,這時兩年生幼果出現第二次的果實成熟的落果高峰期;因為九月上中旬上半年生果實已經成熟,所以同一株樹上可見到不同大小的兩種果實,大的屬于上年的果實,小的是當年的果實;再加上儲藏的上年果實,這便有了“千年香榧三代果”的說法。
香榧喜陽喜濕,年平均氣溫16.5℃左右,年降水量1600mm,雨量最多的是5~7月份;降霜初期在十一月的上旬,三月中旬停止霜降。香榧能忍受的極端的氣候,最低零下15℃;最高32℃,其都能適應生長,不受影響。其對水分的要求在不同的生長期有不同需求。4~8月是樹梢部開始生長、開花結果、果實變大、充實的整個過程,這都要求有充足的水分;但在四月下旬的開花期,如果是連續的陰雨天氣,就不利于授粉,并加大落花量;5~7月降雨量太多或太久,便會導致嚴重爛果、落果;9~11月土地負擔較輕,是有機物累積的最好時機。香榧對光照的要求也是相當高的,枝葉向光性強,但在幼期喜蔭,怕被陽光暴曬,五年以上的幼樹,平穩度過高溫酷暑天氣。成林以后,隨光照方向而異,一般陽坡生長的比陰坡好,山坡比山谷好,樹冠的枝葉過于茂密時,則自然掉落來調整光照。
4.1 采種
選擇長勢較為健壯的榧樹,采其殼薄仁滿的果實。一般在九月上中旬果實的假種皮從青綠色變為黃綠色,大多數的假皮微微張開、種衣呈現紫紅色,少量的種子脫落時進行采種。果實采集之后放置在陰涼且通風的地方,有利于種子和假皮進行分離。
4.2 催芽
香榧種子通常要二月才發芽。為了能在當年出苗,用濕沙儲存促使它完成催芽。因為香榧種子儲藏白天晚上溫差反差越大,就越容易發芽,所以用室外晝夜溫度變化的方式進行催芽最好。在向陽度、排水性好的平地上挖一個坑,先鋪15cm的濕沙,再一層種子一層清潔細沙分別堆積,厚度為50cm左右,要做到保證濕度的基礎上防止霉變。而后蓋上草簾,濕沙的含水量保證在3~5%。到第二年的2月份時,種殼微微開裂,便可取出播種。
4.3 播種
播種時要選擇肥沃、松軟、排水好的土地,進行施肥。床面要保持平整,植株間的行距為10cm×40cm,播種數量為600~800kg/hm2。淺淺的覆蓋一層薄土,厚度約是種子的3倍,以蓋草來保持床面的濕度和松軟度。小苗出土之后要及時的拔除雜草、松動土壤、施肥灌溉、遮陰等后期管理。
4.4 扦插
選擇沒有病蟲害生長健康的枝條,剪取15~20cm,按行距20cm左右開淺溝,埋入2/3,蓋上土之后壓實,保濕并遮蔭,加強管理。
4.5 嫁接
香榧嫁接的時間在三月下旬到四月初。接穗時要選優良品種的單株作為采穗的母樹,在它樹冠四周的中上方,剪取長勢向上、旺盛的發育枝做接穗。接穗采集之后放在冰箱冷藏室儲存備用,保證其生命力,最好現采現接。在一株生苗上接兩到四個接穗,接活后讓其向四周伸展,形成冠幅,也可以雌雄同一株嫁接。嫁接的技術的重點是砧木上要留1~2支實生枝條來進行光合作用,同時不能讓接口有水進入。接好之后用保鮮膜將接穗及嫁接的位置全部套住,并封口,同時搭遮陰網。六月初取下保鮮膜,翌年2~3月將捆綁物接下來并修剪枝形。
香榧栽植地應選擇在海拔為800m以下的地點,地勢平緩的丘陵山地,土層肥沃濕潤且排水性好。抓地度高的林地,可以加大植株間的距離。香榧雌雄異株,以風傳粉,在臨口處應該適量的置入授粉樹。但雄樹只接花不產果實,配置的太多會造成浪費,過少又會出現授粉不良的現象,所以要以林地的地形及密度因素為依據,在3~5%的范圍內調度。
香榧種植穩定之后,通常會根據林地野草的生長狀況,進行鋤草,在這過程中可施農適量的農家、土雜肥,成林后,由于香榧樹每年既有這年可采的種子,又有次年可收的幼籽,營養物消耗多,應該在四月份施肥來催籽,秋天收獲以后再施肥一次來恢復樹勢,冬季保暖還要施一次肥,以減少花果掉落。
榧樹的樹形要保持矮小是為了便于收籽,樹冠展開便于管理和采摘,所以,當嫁接苗培育到適當高度的時侯,可用以消除頂部的方法限制樹長高,使樹冠開展聲場。香榧的修剪,除了外形需要外,一般對其樹冠以下部位和內部的多于、衰老、細弱、橫生枝椏進行疏剪,這樣有利于通風及受光,提高植株質量,減少落果。
香榧的種子成熟在九月,以長竹竿敲打的方式來進行采收。采收的果實可堆放在室內角落,使其進行自然發酵,發酵達到高峰時要經常澆水,使假種皮腐爛,之后將其搓去,洗干凈之后曬干或烘干,便得到成品。烘干時,火力要控制得當,防止種子被烤熟。
香榧病蟲害較少,有以下幾種:①病害。這種病害一般會危及剛出土的幼苗、嫩芽,應使用敵克松噴霧。細菌性的褐腐病會危及果實,造成果實大量脫落,可施用森鋅液或農用連霉素,從五月上旬起隔7d左右噴一次,連噴3~4次,能減少病害。②蟲害。小地老虎的危害主要體現在對幼苗莖及葉面,可用敵敵畏或天王星倍液噴殺。白蟻會危害樹干、根部,可用松枝弄成小捆,或把林地的枯落爛枝掃成堆,在地上作為“誘殺草堆”,白蟻會聚于此堆取食,可在白蟻聚集一定程度時翻開草堆,噴“滅蟻靈”。白蟻帶藥回巢,相互感染,可消滅整巢白蟻。
[1]黃建兵.皖南地區小麥高產栽培技術的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14,29(13):121~122.
[2]劉世奇,陳靜曦,王吉利.植物護坡技術淺析[J.土工基礎,2013,11(19):67~68.
[3]李 琦.香榧病蟲害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5,45(11):43~44.
S664.5
A
1004-7344(2016)09-0215-02
2016-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