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平 薛芙佐
(煙臺市清泉建筑建材有限公司 山東煙臺 264000)
淺談房屋建筑的測量放線施工技術
徐瑞平 薛芙佐
(煙臺市清泉建筑建材有限公司 山東煙臺 264000)
建筑施工放線是施工管理人員的基本技能之一。每項建筑工程施工開始就是施工定位放線,它關系到整個工程的成敗。由于放線錯誤造成的房屋錯位,不能滿足功能設施要求的現象,屢見不鮮。施工放線是保證工程質量至關重要的一環,本文共同探討建筑施工測量放線技術。
房屋建筑;測量放線;施工技術
1.1 測量前的準備工作
首先在準備階段,必須對機構進行設置,確定好測量放線人員并組成測量放線團隊,對于測量放線人員進行責任分配。在房屋放線測量過程中,不同房屋的結構形式不一樣,可能會對測量放線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所以項目部下設置的測量小組主要由一名測量工程師和各標段兩名技術人員組成,人員不夠時,場內其他人員應該予以配合。所有人員中,軸線控制網復核是項目技術負責人的主要任務,而下屬的質量員的主要職責是對施工員現場組織的梁柱邊線、控制線測量放線工作進行復核。在每一層樓完成測量后,必須組織項目內部復核,在組織進行完測量放線之后,應該將結果交由建立工程時報驗直至得到認定方可進行上層結構施工。
1.2 基礎施工測量
在基礎施工階段,工程地形比較復雜、參與工程建設的單位比較多,所以為了保證能夠高質量的完成測量工作,在臨近開工階段,應該設置2~4個樁位從而形成場內導線控制網。同時還應該在場區內比較完整的基巖上進行控制樁的設置,其控制點也直接設置在基巖上,并且要做好對控制樁的保護。在進行正式的施工測量時,對控制樁各軸線直接投測時主要采用經緯儀和50m鋼卷尺,把設計界面作為各構件的放線基準進行放線;S3水準儀與5m塔尺則主要被運用與高程引測。需要注意的是,施工階段的控制樁在受到撞擊或者地面沉降影響之后發生移位是非常常見的,那么每次軸線投測之前就必須要求對控制樁的位置進行校核。
1.3 主體施工放線
在進行主體施工放線時,首先使用紅鉛筆在兩條控線上進行量取尺寸的標記,然后通過兩人一組拉尺擺線之后與鋼尺尺寸吻合。即可在龍門板上對施工線進行固定,在使用鋼尺從頭進行一次校對之后就可以進行四周掛線。在根據圖紙軸線尺寸使用鋼尺量取放點之后,將鉛錘垂于地面,然后使用石灰粉放開挖線,且在龍門板上對測放高程進行水準儀控制。另外還會將鋼板預埋在預選內控點之上,而在鋼板之上此時就可以采用經緯儀進行交點劃痕繼而作為豎向投測軸線基點進行上層定點。
1.4 標準層施工測量
在房屋建設中,主要采用內控法進行軸線的傳遞和引測,這是對標準層控制網設定方式軸線測量的主要方法。主要過程是,在第一層完成內控點設置的同時,外圍要求中對建筑物進行控制點設置,并且要求精確到矩形控制網點,并采用100mm×100mm×10mm的鋼板對各點進行預埋,采用鋼銃沖上標準點對其表面進行標記。在隨后的上層結構軸線投測過程中,主要使用垂準儀在內控點上向上進行各結構施工層投測,在完成投測之后,應該可使用內、外控制線相互比對法完成復核。
1.5 沉降觀測
沉降觀測時:①必須以規范和設計要求為主要依據進行數量和位置確定。②施工單位、監理、設計院應該在圖紙會審過程中針對沉降點進行方案設置協商討論。而在完成基礎施工以后,在根據工地具體的地質情況對沉降觀測點的位置設置進行細化,便于更好的進行沉降。需要注意的是,施工現場進行水準點設置時,應該考慮到便于引測,且數量至少要兩個。在進行觀測之前應該對基準水準點進行核查。沉降觀測主要使用的S3水準儀和毫米分劃水準尺。一般情況下,結構建設一層就必須進行一次觀測。在主體結構竣工之后還應該按月分層進行觀測,要求暴雨后、竣工交付時同樣進行觀測。觀測時應該選測晴好早晨或者傍晚按照固定后視點沿著觀測路線進行觀測,這里的前后視距應該保持相等以降低儀器誤差,一般15m左右為宜。
2.1 視覺三維測量技術
隨著當前數字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一些簡單的電子圖紙和傳統靜態的紙質圖紙逐漸走出了設計者的視野,他們追求在地理現象整個演化的過程中地圖能夠實現動態分析、可視化建模。尤其是虛擬現實技術、衛星遙感技術、巨量存儲技術、可視化技術、網絡技術等一些高科技產品的出現,確保了交互的、動態的三維可視化技術的順利運行,為三維測量技術的可視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2.2 施工場地高程控制
高程控制測量就是在建筑場地中建立一個較為可靠的水準點,形成一個可以和城市或者國家高程控制系統相互可以聯系的具體水準網。水準點的具體密度要求就是一定要能夠安置一次儀器就能夠測設出具體所需要的一個高程點。通常情況下,所有施工場地的高程控制都是分為兩級,即加密水準網和首級水準網兩個級別。加密水準網是利用首級水準網作為其基礎,依據圖根實際水準的具體要求進行一定的布設,通常都是建筑基線點和建筑方格的網點都可以作為加密的水準網點。
2.3 平面控制網的測放
參照所測放出的實際主軸線點,根據現場的具體情況,平面控制網通常都要分2次測放,從而實現和滿足整個工程的校正和安裝。第一次地下室部分測放,等到基礎墊層的澆筑基本完畢之后,根據當前基坑周邊的地面控制點,就可以在基礎墊層上操作平面控制網的第1次測放,在測放的時候應該依據原先測放的具體主軸線點,進行與內業結合計算成果,利用全站儀把建筑軸線的測放設置在具體地下室的基礎墊層上,同時在基坑的外圍對控制軸線的引樁做好準備,用以備測量的放線選用。所有地下層的測量放線具體的基準都是從基坑的周邊地面的控制軸線開始的,每一次的測量放線之前必須要對其進行一個嚴格的復測檢查,從而保證每一次的放線位置是一樣的。第2次地上部分測放,“內控法”主要是適用于±0.000m以上的測放,在±0.000m層的結構樓面混凝土澆筑完畢,而且其強度也適合進行測放,就可進行第2次的控制軸線測放。
[1]龔逸.建筑工程施工測量放線技術的應用[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20).
TU198+.6
A
1004-7344(2016)09-0292-01
201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