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輝
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淺析高職學生黨建模式創新路徑研究
謝輝
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近些年來,我國高職院校的數量逐漸增多,規模也越來越大。每年從高職院校畢業的學生占大學生總數的比重也越來越大。高職院校的學生也漸漸成為建設國家的主體力量之一,他們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加強高職院校的學生思想教育十分重要,同時為了貫徹黨中央和各院校黨委的要求,積極開展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刻不容緩。在高職院校各黨委對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應加以重點培養,并充分發揮學生黨員的帶頭作用,實現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有效開展。
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創新模式
為加強黨建工作,高職院校黨組織的應當進一步明確黨建目標,要用改革創新的精神推進黨的建設工作。我們不但要做好學生的專業技能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而且還要在青年學生中不斷發展黨員,改善、優化黨的結構。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大力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積極推動學生黨建工作的開展,并鼓勵創新學生的黨建工作模式。
(1)學生黨員缺乏思想上的進步
當前,高職院校大學生對政治理論方面的學習缺乏必要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在學習理論時只注重形式,沒有真正的明白、理解以及融會貫通所學的知識。造成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國當前的大環境是和諧的,社會政治健康、穩定,經濟也在持續快速發展,沒有給在校大學生形成政治等方面的壓力。除此之外,高職院校大學生還存在重專業知識、輕政治修養提升的問題,學生缺乏必要的上進心、缺乏理想和信念,也沒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無私的胸懷。[1]因此,在選拔學生黨員時,我們首先要關注的就應當是學生的政治修養,對于那些政治修養不夠的學生,堅決不能發展為黨員。
(2)高職院校缺乏對學生黨員的管理
高職院校沒有發揮出學生黨員在整個高職院校學生隊伍中的榜樣作用。總體上來說,高職院校非常重視學生黨員的發展情況,甚至下大力度去培養黨員,但值得注意的是,高職院校對黨員的后續管理缺乏必要的有效措施,沒有實現對學生黨員的有效管理。[2]很多學生在發展黨員時期表現出了較強的帶頭作用,而在入黨后,則由于缺乏有效管理等原因,導致其模范帶頭作用并不明顯。長此以往,學生黨員的優勢勢必難以發揮出來。
(3)高職院校對中低年級學生缺乏重視
高職院校所發展的學生黨員大多數為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和二年級的學生,而這些學生馬上或是將要走上工作崗位,黨員的優勢作用難以實現長期的發展。一旦畢業生畢業后,高職院校學生黨員就面臨人數銳減的弊端,導致學生黨員人數偏少。雖然我國高職院校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現象卻自始至終沒有得到改善。[3]因此,筆者認為,高職院校應當充分意識到中低年級學生黨員的發展現狀,從而進一步加強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創新。
(1)創新學生黨建工作的管理模式
學生黨建工作應當與我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機結合在一起,在進一步加強黨建工作的過程中,還應當著重注意思想教育。應當幫助黨員樹立共產主義信念,使每一位黨員都能夠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能夠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為學生黨員素質的提升奠定基礎。[4]具體來說,創新學生黨建工作管理模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高職院校可以根據組織發展計劃,統一部署,并從實際情況出發,制定針對于黨員的教育培訓計劃。其次,高職院校要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構建相應的紅色教育基地,并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以及鄧小平理論為案例,對學生進行培訓,以進一步提高黨建工作水平。最后,還應當對黨員的工作情況進行考核,充分發揮黨員的示范作用,保障黨建工作的有效開展。
(2)走進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
高職院校應當定期或不定期的開展相應的黨支部工作會議,促使黨員干部走進學生會和社團等,不斷開拓高職院校黨建工作的新途徑。不僅如此,還應當積極鼓勵那些能力較高的黨員同學通過競選進入學生會,始終保持黨員干部的先進性,提高學生社團的政治敏感性。近些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班級的概念已經被取代。想要使黨建工作走進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我們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實現班級跟進。高職院校應當完善班主任制度。作為一線教師,班主任在上課期間或是課余時間,能夠和學生進行廣泛的交流和溝通,換句話說,就是讓班主任成為黨建工作最為有效的跟進者。其次,實現公寓跟進。眾所周知,現階段,公寓已經成為了學生主要活動場所,因此,高職院校黨建工作者應當將公寓作為黨建單位來實現管理,并充分發揮積極分子的帶頭作用。再次,實現社團跟進。創造條件,開展“發揮黨員先鋒作用,爭創優秀社團文化”的活動,吸引優秀的學生加入到黨組織來。最后,實現網絡跟進。隨著社會的發展,網絡已經逐步深入到各個領域,黨建工作中也不例外。高職院校應當開設相應的黨建專欄,與此同時,充分發揮QQ、微信等手機媒體的作用,實現黨建工作的網絡跟進。
(3)打造“雙師”教師隊伍
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筆者認為,高職院校應當從那些企業或是行業的專業人才中選拔具備黨建工作經驗的老干部以及老同志兼任學生黨員指導教師。這種方式一方面有利于高職院校培養出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另一方面還可以提高高職院校黨建工作的水平,可謂是一舉多得。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打造一支“雙師”型黨建工作教師隊伍,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為學生今后的就業活動奠定基礎。
總而言之,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我們應當從實際情況出發,切實了解大學生的特點,并在遵循大學生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思想指導。當然,羅馬非一日建成,黨建工作的模式創新也非一日之功,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們應當從點滴小事做起,不斷改進黨建工作,為高職院校黨建工作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礎。
[1]蓋博.淺析高職學生黨建模式創新[J].文教資料,2010, No.51527:226-228.
[2]董炯華,宋剛永,薛金東,錢巧云.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創新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No.41407:45-46.
[3]張朝兵.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黨建工作創新的探索[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v.11;No.11318:131-134.
[4]于迪.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模式的創新思考[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0,No.12703:146+151.
謝輝(1979-),女,吉林省乾安縣人,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現為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