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銳,李宏健
長春信息技術職業學院
高職院校課程改革思索
胡銳,李宏健
長春信息技術職業學院
高職院校課程改革過程中需要注意五個問題,根據這些存在的問題和高職教育目前的發展現狀,高職院??梢栽谡n程改革上采取三點策略。特別是在課程開發研究和統籌規劃課程建設方面,都具有及其重要的一面。因此,高職院校在課程改革過程中,要把握好課程教學改革的“度”,這樣才能更有利于提高課程開發的成果。
課程改革;注意問題;改革策略
目前,很多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和課程改革工作都是以工學結合模式作為突破口。高職教育的課程模式及課程體系也正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逐步形成一種具有開放性、實踐性、真實性的課程體系。很多高職院校在將本行業內比較權威及具有代表性的職業資格標準引進到本校的課程后,一種以行動為導向的高職教育課程體系正在初步形成。雖然大多數的高職院校都把課程改革工作作為自己院校的一個重點工作去完成,但是由于不同的院校間存在著不同的改革方法和策略,加之每個高職院校都有自己獨特的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方式,所以很難找到一條既符合我國國情,又符合本地區經濟發展及社會需求的課改之路。而且在探索課程改革的過程中,也會在改革的理念、技術設備、人員等諸多方面出現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都會影響到課程改革。
第一、根據課程的性質進行課程開發。目前職業院校中校企合作專業和工學結合課程的開發,都要依照課程的標準及性質來定。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有些理論性強的專業基礎課,不適合按照工作過程去完成課程開發。而有些課程的工作過程,可以進行階段性地開發和設計。還有一些專業課程,其工作過程和任務特點比較明顯,可按照工作過程進行課程開發和設計。所以,要根據課程的性質進行課程開發,不能一概而論。實踐性和實訓性課程通??梢赃M行工學結合或項目化教學課程開發,而公共課和專業基礎課就不宜采用此辦法。
第二、根據專業培養目標進行課程改革。課程改革目前在高職院校中已經成為了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任務,各大職業院校要結合自己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來進行課程改革。與此同時,在教學過程的課程改革中,改革的中心點要緊密圍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根據就業崗位的需要情況,在教學過程中傳授給學生崗位任務所需的理論內容和其它能力。在注重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同時,也要狠抓學生實際能力的提高。
第三、根據高職課改“專家”的標準來培養高職教師。由于高職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實踐能力和工作能力相對不足,所以他們在進入企業后都要進行再一次的學習和培訓,然后才能上任自己的工作崗位。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內容與學生到企業工作時所接觸的內容不一樣,使得學生無法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合理應用到工作崗位之中,這一點也是造成目前很多院校教學內容與就業脫節問題的原因之一。因此,我們在課程改革中,要妥善解決學習與就業脫節這個問題,這需要我們的教師轉變在教學過程中的理念。同時,各大院校要加強對專業教師的業務培訓,讓老師們深入到企業中進行學習,把教師培養成真正的課改專家,通過教師對教學質量的監督,形成良性循環,進而提升畢業生的就業質量。
第四、全方面對課程改革進行支持。課改工作是一項長期穩定的系統工程,需要全員的參與和鼎力支持。我們要將以往那種按部就班的上課方式進行改革,通過改革,打破傳統的授課方式,把教室搬到生產一線中進行現場教學,強化教學效果。以上這些做法,需要得到教學管理部門的同意和企業的支持,只有這樣,課程改革才能取得突破。
第五、課程的教學內容要把握適當。課程改革工作的內容要結合各大高職院校的教學實際要求,培養出真正具有大專水平和技能的人才。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課程內容設計不當,會造成學生在技能和理論的聯系說造成脫節。課程改革的過程中不能一味的強調注重技能應用,而減少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因為高職教育課改的目的就是要在突出職業工作學習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全面綜合素質。
第一、加強課程建設的統籌規劃,合理進行課程開發研究。高職院校要積極開展工學結合模式及現代師徒結對的教學模式,把課堂搬進工廠和企業,真正在課程上實現“教、學、做”一體。這里主要有兩點建議,一是要加強課程的開發和研究,要在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內容及學生的學習狀況等多方面進行專項研究。二是要確立正確的課程設計理念。課程設計理念主要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確定。并且要和課程的開發相結合,對課程的內容、結構進行合理地統籌規劃和建設。
第二、加強校企合作機制,共享資源,共同開發課程。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要進行深度的校企合作,這種機制的建立對深化課改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僅課程標準及內容等多個環節需要企業的參與,而且在教學資源方面也需要企業的支持與投入。要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機制。只有把企業里的新技術、新工藝引進來,校企合作環節才會取得創新,才會實現學校與企業共同開發課程,共同享用教學資源。特別是把企業里的一些真實項目引入到教學中,會對學生的職業能力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第三、加強課程開發成果的精細化,提高可用性。高職課程在開發上要加強精細化建設,這點可以從校本教材的開發上著手,把課改的理念細化成教案。
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及其在社會上教育地位的逐步提高,高職院校的課程改革工作越來越受國家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重視,高職院校要在改革中克服自身存在的問題,及時合理地進行調整,和統籌規劃課程改革工作,把握好課程改革的“度”,努力提高課改程效果,爭取在高職教育的課改中更上一個臺階。
[1]丁金昌.實踐導向的高職教育課程改革與創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1)
[2]徐曉瑩.關于高職課程改革的思考及其實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08)
[3]侯曉音.關于高職院校課程改革的思考[J].中外企業家,2015(11)
[4]張忠誠,趙瑩,李莉莉,滕春喜.對高職院校課程改革的思考[J].教師,2016(6)
胡銳(1986-),男,漢族,吉林省榆樹市人,長春信息技術職業學院教師,助教,助理工程師,從事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
李宏健(1983-),男,漢族,吉林省長春市人,長春信息技術職業學院教師,講師,助理工程師,雙師型教師,吉林大學電氣工程專業工程碩士,從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