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花
甘肅省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幼兒園
美術趣味化學習對幼兒創造力的培養
王云花
甘肅省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幼兒園
幼兒趣味化美術教育可以有效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激發其自主學習動力,對于啟迪幼兒智力,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為了有效實施趣味化的美術幼兒教育,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實踐,從幼兒的成長需求出發,積極探索,創新思維,為現代幼兒美術教育開辟出一片新天地,提高幼兒教育質量,提升幼兒的藝術修養,激發幼兒的創新潛能,實現幼兒教育綜合素質的提升。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學習內容有趣味性
興趣是探索的動力,是創造力的起點。教師應結合幼兒的實際,靈活選取富有趣味性的內容實施教學,寓教于樂,讓幼兒在快樂中掌握知識,發展思維,激發創新意識,提高創造能力。
如,手工課《小兔》中,在教師的看護下,幫助幼兒獨立運用剪刀等工具完成任務,這對于平時受到嚴格管制使用危險物品的孩子來說,是最大的滿足和興趣。所以孩子做起來很認真積極,通過幼兒將小小西紅柿圖案,經過裁剪拼接后,變成一只可愛的小兔子。在這個貌似簡單的圖案演變過程中,發散了孩子的思維,拓展了幼兒的思維空間,不再局限于眼前所見,而是深入到更高層次的思考。再如在學習油水分離《水中花》時,讓幼兒先油畫棒在紙上畫出花朵,接著再進行水粉涂色,在涂色后幼兒驚奇地發現,油畫棒畫的花朵竟然沒有被水粉掩蓋。在這一簡單的繪畫過程中,不僅讓幼兒體會到扁筆涂色的技巧,而且還親身體驗了油水分離的現象,在繪畫中幼兒思維得到了鍛煉,體會到繪畫的樂趣。這樣的教學過程,是有趣的,是帶有問題啟發性的,是對幼兒智力和思維能力的訓練和提升。
2、豐富美術繪畫教學形式,促進幼兒創造力發展
(1)豐富繪畫形式
美術繪畫形式多樣,如:油畫、水粉畫、印章畫、蠟筆畫、砂紙畫等等,所有繪畫方式都各有特點,在教學中,教師應適時變換繪畫形式,讓孩子體會各種繪畫方式的特點,豐富孩子的繪畫體驗,啟發幼兒智慧。
(2)美術手工制作
美術教育不僅是繪畫教學,其中手工制作也是美術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借助于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幫助幼兒制作形態各異的作品,提高了幼兒的觀察力,動手能力和創造力。常見的手工形式有:剪紙、泥工、陶藝、折紙等。
(3)美術作品欣賞
在美術教學中,作品欣賞課是提高學生美術能力的一個重要步驟。教師可將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的、有趣的美術作品,帶到教室,供幼兒觀摩,再輔以教師的啟發講解,讓幼兒在觀察中感悟作品的藝術性,培養孩子的藝術修養,實現對藝術作品的模仿與再創造。
教學情境的創設對提升幼兒的理解力和激發幼兒的創造力有重要的意義。教師可通過設計和調控教學情境,讓幼兒真切感知藝術,欣賞藝術,使孩子的心緒投入到教學情境中,產生快樂的學習檢驗,使美術教學更有趣味性。在實施美術教學可以借助一支歌、一個故事、一個小動畫等資源,營造逼真的教學情境,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并引導孩子根據所聽到、感受到的故事內容作畫,將內心感受形諸于筆端,這既深化了幼兒對導入內容的理解,也促進了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如引用《小怪物上學記》這一有趣的小故事,故事內容對小怪物的描述很詳細,在教師聲情并茂地講完故事后,教師不要給學生提示,讓幼兒僅僅依靠自己的領悟力和理解力畫出小怪物的模樣。這樣的教學過程,是動態的、生成性的,對提高幼兒的理解能力和創造能力有莫大的幫助作用。
1、多看
創造始于模仿。在美術學習中,教師應引導幼兒學會欣賞一些名品,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美術欣賞標準,提高孩子的藝術素養。在優秀作品的影響下,幼兒才會有模仿的沖動,這也是幼兒進行藝術再創造的起點,值得教師重視與把握。
在欣賞課中,既可以是名家大作,也可以是幼兒的優秀作品。通過觀察、欣賞名家作品,使孩子享受到大家藝術作品的熏陶,培養幼兒審美能力。為降低欣賞難度,提高幼兒興趣。教師可選取一些題材或表現形式貼近幼兒生活的作品,使幼兒能夠看懂、理解,產生興趣,促進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發展。當然,教師也可選取幼兒的優秀作品作為欣賞資源。對同齡人的作品,幼兒更易于接受和理解。在幼兒作品欣賞中,教師應指導孩子學會比較、取長補短,互相借鑒,找到自己的不足,發現自己的優點,而不是簡單地讓其他幼兒去模仿優秀作品。在欣賞教學中最重要的是調動孩子的興趣,給幼兒創造自由想象的空間,通過孩子的獨立思考對事物表象進行豐富與再創造,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創造意識得到迸發。美術欣賞教學的關鍵是調動孩子多種感官的參與,調動幼兒創造的積極性,使孩子在愉悅的欣賞中,創造能力得到發展。
2、多練
畫作練習是美術學習很重要的方式。為使練習活動更有趣,發揮幼兒的主體思維能力,教師可采用一題多畫的方式。通過對同一題材的多角度刻畫,多層次創作,可提高幼兒的創造力。而且這樣的創作過程還充滿了歡樂,興趣盎然。在大量的畫作練習中,一些繪畫技巧就自然形成于孩子的能力體系中。如在進行長形畫學習時,在最初創作時,約90%多的孩子畫出本身高長形畫;接著幼兒又發揮創造力,60%以上孩子畫出疊加后形成的長形畫;在第三次創作時,幼兒創作的作品中疊加而成和運動而成的長形畫所占比例遠遠高于起始學習時。這樣的教學,為孩子以后的美術技能發展奠定了基礎。
3、多做
孩子都喜歡動手,對世界充滿好奇。為使美術教學更有趣味性。教師可專門開辟一塊美工區,為幼兒提供各式各樣的材料。讓孩子自由在美工區進行活動、創作。結果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現這一區域成為了孩子們最喜歡的地方。時刻都有好多幼兒聚焦在這里,動手制作自己心中的作品。為了激勵幼兒保持這種旺盛的探索精神,教師還可以將幼兒精心制作的作品粘貼在墻報上,供大家學習點評。
這樣的創作模式,最吸引孩子,無拘無束,自由發揮,極大地激發他們的創造積極性,提高了創作興趣。對美術學習效果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總之,我們應該教給孩子有趣的東西,讓孩子既學到了知識,又體驗到了美術活動的樂趣,讓其創造力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