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瑞琴
內蒙古準格爾旗第一中學
高中體育科目創新性教學的策略探究
趙瑞琴
內蒙古準格爾旗第一中學
在教育改革持續深入下,高中體育科目所具有的作用也在不斷增加。因為我國教育倡導“德智體美勞”原則,促使學生成為綜合性人才。在學生時代,高中階段的學習至關重要,其直接關系到學生今后的大學生活,所以,高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重點教學。可是,由于語文、數學和外語等主要學科所占比例較大,導致教師逐漸忽略了體育教學的重要性,使學生在高考前的體育考試,經常出現不合格現象。因此教師應對高中體育科學進行創新性的教學,幫助學生身心得到有效放松。
高中體育;創新性教學;策略
在高中體育科目中,教師想要合理的應用創新性教學,就應對改變傳統老舊的教學理念。但是應用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例如:學生間差異較大、教學模式的單一等問題,嚴重影響了體育教學的整體質量。由此看出,想要將創新性教學進行充分應用,使體育教學效果得到明顯優化,就應對創新性教學進行深入的了解,為應用創新性教學奠定堅實基礎。
對于高中學生而言,在教學中受到應試的影響,促使高中體育課程的教學時間相對較少,一般情況下,在一周的教學時間內,僅設置1-2節體育教學課程。因此,對于高中體育較少而言,應對其僅有的教學時間進行充分利用,最大程度上實現體育高效課堂的構建。針對這一問題,高中體育教師應地學生的自身條件與特點進行全面了解,進行針對性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這種方式的運用,不僅能夠有效降低學生放棄體育學習訓練的機會,還能增加體育教學的趣味性。例如:在學生800米體育訓練過程中,教師可在熱身準備工作結束后,為學生闡述長跑所必備的常識,之后開展小型比賽,即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可以為自我認定能完成800米與自我認定不能完成800米。對于自我否定的學生,教師可采用300米或400米以及600米的試跑工作,通過對試跑米數的增加,使學生對自我進行肯定。通過該種方式的運用,對學生體育潛能的激發有著促進作用,并在不斷勝利中增加信心,使其能夠實現自身的價值,進而完成規定的體育教學目標,促進體育教學的實效性發展。
學生在高中學習過程中,一直處于高壓力、高強度的氛圍,多數學生將更多精力放于文化知識學習中,使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缺少積極性,通常會選擇應付狀態對待體育科目。一般來講,學生在這種環境下,學生情緒會長期屬于緊繃狀態,對其心理帶來直接影響。因此,體育教師需引導學生正確對待體育科目,并樹立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使學生在體育科目的學習中,可以做到真正的身心放松。在體育科目實際教學中,教師需營造創新式教學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真正意識到體育鍛煉所具有的意義,從而更好提高自身體育技能。如:體育課上,教師依據創新性教學,將學生劃分為男生與女生兩組,引導兩組同學進行競爭,使學生從中發現更多體育興趣。
從本質上來講,體育教學與文化教學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其原因為體育教學不存在過度的理論或概念知識,學生僅按照規定的動作要領與相關安全原則,就可實現對教學內容的學習工作。因此,剔除學生的個人興趣,體育教學有著文化教學所不具備的吸引力,在教學制度不斷的變革下,體育教師將音樂與游戲逐漸引入教學課堂,其具體的流程為:以教學內容為依據,適當播放相應的音樂,利用音樂中舒緩或歡快的節奏,促進學生以輕松愉悅的心態,看待體育教學;節奏感過快的音樂,適用于較為激烈的運動項目,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學習壓力進行緩解。除此之外,在教學中,還可設置相應的教學小游戲,例如:在籃球授課過程中,教師可將學生分為各個小組,進行拍球、接球以及傳球等比賽,學生在掌握運球與拍球技巧的同時,增加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提高。
對于高中體育教師而言,為了實現體育教學課堂的實效性發展,應對自身的教學專業素質水平進行全面提高,即在具備被一定的體育技能基礎上,適當學習新型教學方法,從多方角度對自身的能力進行充實,進而提升自身的教學專業素質水平。例如:高中學校可定期對體育教師進行教學模式培訓工作;開展體育教學公開課,通過體育教師之間的互評與自評中,不斷地充實自我;尋找實際教學案例或課件,在借鑒的同時,對自身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僅能夠對學生體育活動的積極性進行全面調動,還能為實現體育教學實效性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通過對高中體育科學的教學分析發現,想要保住教學質量的提高,就應在傳統體育教學模式上進行優化,使其更具創新性。另外,體育教師還應認真反思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結合學生身體和心理情況,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真正融入到體育教學中。而體育教師還需及時了解時代發展要求,避免教學內容和課程標準出現脫軌現象。總而言之,體育教師只有在對創新性教學進行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才能更好提高體育教學整體質量。
[1]戚慶國.新課改下高中體育創新性教學的策略探討[J].新課程·中旬,2014(12):25-25.
[2]徐勝.新課改下高中體育創新性教學的策略探討[J].教育, 2015(47):238-238.
[3]謝娟.新課改下高中體育創新性教學的策略探討[J].青年時代,2015(21):275-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