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宇,張慧玲
1江西省新余市長青小學;2江西省新余市五一路小學
當音樂味和人文味相遇時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教學案例與反思
鐘宇1,張慧玲2
1江西省新余市長青小學;2江西省新余市五一路小學
音樂教學一直在“劍走偏鋒”:“思品味和情感味”過重,導致節奏、旋律、音樂感知力、演奏等音樂訓練處于邊緣地帶,致使音樂教學陷入一個岌岌可危的生態困境。如何取舍,如何站在建設的立場上進行有價值的甄別、梳理和篩選,應該成為音樂教師的常態性工程和經常性工作。
音樂味;人文味;取舍;篩選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音樂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對標準的這一提法,我滿懷敬意。我只是覺得“情感體驗”的開掘也得有一定的限度。事實上,自從新課程新理念一路“逶迤而來”,音樂教學一直在“劍走偏鋒”:“思品味和情感味”過重,導致節奏、旋律、音樂感知力、演奏等音樂訓練處于邊緣地帶,致使音樂教學陷入一個岌岌可危的生態困境。如何取舍,如何站在音樂的立場上進行有價值的甄別、梳理和篩選,應該成為音樂教師的常態性工程和經常性工作。
以下是兩教師在小學音樂《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教學的片段:
【設計一】1.PPT課件出示“1937-1945”,引導學生思考: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什么時期?
2.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總結:對,這是偉大的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在中國的土地上燒傷殺掠,無惡不作,對中國人犯下了滔天大罪,在這種情況下,英勇的中國人民進行了堅決的反擊。
3.PPT課件出示背景材料:鐵道游擊隊,是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現山東濟寧微山湖一帶為主要區域的抗日武裝。鐵道隊揮戈于百里鐵道線上,截列車、打洋行、毀鐵路、炸橋梁、與日偽展開殊死搏斗。今天我們就要來學唱一首歌曲,是電影《鐵道游擊隊》的主題歌——《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4.教師講解歌曲大意:經過游擊戰士機智、勇敢的斗爭,他們終于連續打退敵人的數次進攻后勝利突圍,天已黃昏,在戰斗的空隙中,戰士小坡彈起了土琵琶,領頭唱起歌,其他戰士也跟著唱了起來,這首曲子表現了游擊隊員在艱苦環境中的堅強革命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
【設計二】1.同學們,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通過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部電影,想看嗎?(觀看《鐵道游擊隊》部分視頻)邊聽邊思考這部影片的名字及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誰知道有關的故事情節?說給大家聽聽。
2.同學們,你們一定聽到了影片中有一首很好聽的歌曲,名字叫《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我們祖輩在傳唱它,我們的父輩在傳唱它,是一首經久不衰的老歌,今天我們就來走進這首經典老歌的深處,聽聽它究竟有怎樣的魅力。
3.今天,老師也給同學們帶來了一首同名的欣賞曲,大家一同欣賞,仔細聽樂曲的演奏樂器是什么?你能簡要說說你了解的這種樂器的情況嗎?
兩兩比較,不難發現,【設計一】具有濃濃的“思品味”,盡管《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習的設計應開放、多元,提倡與其他課程相結合,開展跨領域學習”,但是這并不意味要沖淡音樂味,而加重“思品味”。盡管“要想讓教學‘活起來’,必須改變以往唯教材是從的狹隘觀念”[1],但是如果教師過分地挖掘歌曲背后的道德資源,反會“矯枉過正”,“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事實上,音樂首先姓“音”,而音樂的理解和頓悟有時靠過多的道德情感說教是無法完成的,更何況,過多的道德開掘,已經剝奪了孩子們學習音樂的時間和空間。
竊以為,就《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的教學而言,【設計二】更像音樂課,更樸實,更合理。教師只是呈現《鐵道游擊隊》的視頻,呈現出《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的旋律,關于主題,關于抗日戰爭、關于鐵道游擊隊、關于表現了游擊隊員的什么精神品質,教師都不講解,都留給孩子們自己去體會,去感悟,去理解。事實上,從曲子的反了復聆聽中,孩子們自然而熱地會體會到其中的樂觀,而這樣的熏陶和感悟是建立在孩子們反復品味旋律的基礎之上的,而不是靠教師講解抗日戰爭就能解決的。的確,把一大串音樂細節和情感漣漪連綴起來,讓孩子們在音符的百花園中入境生情才是正道。
作為被賦予了“豐富審美情感”的音樂教育,在其中應該確認什么、肯定什么、贊賞什么,應該警惕什么、避免什么、抵抗什么,實在是“巨大”的問題[2]。音樂教師需要不斷去努力的或許正在于此:避免以講解道德代替音樂味;同時,避免以唱會背會代替音樂味。
同樣的,關于《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教學的另一處地方同樣要引起我們高度地警覺和敏感,那就是【設計一】的教師在結尾拓展時,大屏幕展示當年作曲家的創作思想,讓孩子們從作曲家的創作札記中去感受作曲家對音樂創作兢兢業業的態度和孜孜不倦的追求。而【設計二】的教師則是在結尾中引領孩子們對比欣賞了這首歌曲的三種演唱版本并強調:這首樂曲原來是獨唱,后來被改編成手風琴獨奏、合唱等形式,一首曲子能夠歷久彌新,說明它有很強的藝術生命力。那么,大家從不同的版本一定有不同的感受,下面請你們用心感受太合麥田旗下實力偶像組合MIC男團首發的紅歌單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用心感受其中的時尚元素。
孰優孰劣?明眼人一眼可以看出,【設計一】為孩子們賦予了道德說教的任務。當孩子們意識到自己又要被灌輸人生信條時,他們就會本能地在心理豎起一道屏障。相比較,【設計二】更像音樂課,更深入的開掘到有關音樂的因子,而不是“思品味”,不是“創作味”,不是“勤奮論”。不論什么樣的課堂教學,都“需要盡可能囊括更多與教育相關的元素”[2],音樂教育亦然。的確,“對比欣賞歌曲的三種版本”,這樣的設計緊扣教材,又超越教材;立足于課堂,同時又延伸于課外,讓孩子們在音樂的原野上采擷到更多,品嘗到與音樂相關的“音樂味”,這樣的教學,不正是音樂教學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嗎?
[1]徐丹梅.音樂欣賞教學中課程資源的開發[J].教學月刊,2016,(1·2):59.
[2]郝艷麗.中關村四小的課程故事[J].教師月刊,2015,(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