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麗敏
[摘要]對英語語感欠缺的學生來說,英語學習是一門較難的學科,這也是他們學習英語產生了畏難情緒。其實,要讓英語學習取得突破并不困難,關鍵在于掌握方法。若把握住其中真諦,學生就能很快體會到隨心所欲聽說英語的樂趣。
[關鍵詞]英語;口語;聽力;方法
在英語教學中,許多教師和學生都認識到聽說讀寫的重要性,也投入了不少精力,卻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往往是學不得法。可見,學習方法的指導對教學效果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下面,對英語聽說的教學方法試作解析。
一、口語教學方法
1.突破語音難關
教師首先要教學生學會音標,使其達到能讀、能默寫,為后面學單詞做準備。講解時要詳細到位,要講明發音要領。尤其是對新入學的學生,教師在開學初要用至少一個星期的時間來講授音標,然后元音過關、輔音過關、拼讀過關。目的是讓學生經過一個多星期的音標學習,做到拼讀音標像拼讀拼音一樣自如,在此基礎上把握連續、縮讀等口語表達中最常見的語音現象,進而練習英語口語的語調和節奏。在這個過程中,先教字母音標是一個好方法。學生通過唱字母歌已十分熟悉字母的發音,讓他們寫出這些字母的音標,一方面使他們的字母發音讀得更規范;另一方面讓他們對英語音標有感性認識,覺得英語跟漢語一樣,也有一套屬于它們的拼讀方法。
2.模仿磁帶或廣播提高口語能力
模仿的第一步是先模仿單詞的發音,口型要到位,口腔肌肉要充分調動起來。剛開始模仿時,速度不能過快,以便把音發到位。待把音發準后,再加快速度,用正常語速反復多說,直到脫口而出。第二步是模仿詞組的讀法,重點要放在熟練和流利程度上,要多練連讀、不完全爆破和同化等語音技巧。第三步是模仿段落及篇章,重點在于提高流利度。
3.朗讀提高口語能力
大聲朗讀可以說是第二次模仿,指導學生在朗讀時應有意識地以磁帶里的語音、語調方式去朗讀,并堅持不懈。在朗讀時可以把自己的聲音錄下來,認真聽一聽,便于及時找到差距,發現自己的弱點。
4.積累大量簡潔實用的口語句型
平時可讓學生記憶課本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并且配有隨堂的仿寫習題。另外,引導學生在初一時用所學的詞或短語造句,在初二、初三時指導學生大量寫作。練習口語不免要背誦字詞句,但很多學生都不喜歡背誦。從學習的角度講,背誦一些名篇佳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可要求他們背誦一些常用的英語句型和表達方式,以此為樣本,進行聯想背誦記憶,這樣在用英語交流時自然有話可說。
5.“三最”訓練法
可模仿李陽老師的“三最”訓練法,經常在班級里和學生比說英語的速度和耐力。同一句話、同一個段落,看誰說得快;同一個句子,看誰一口氣說的次數多。這些小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開口說話的欲望。一次,在初一的課堂上,學生覺得“Please take these things to school.” 這個句子有點拗口,就開始抱怨。我說:“大家先練習,一會兒咱們比比看,誰能把這個拗口的句子一口氣說三遍。”學生的興致頓時高漲起來了,班級里響起了練習的聲音。看全體學生差不多都會了,我叫了班級里語速稍慢的一個女生,雖然她說得不好,但也一口氣說完了。我接著又問:“誰能說五遍?”這時又有學生舉手了,我看到有的學生對此表現出驚訝和羨慕,甚至還有點懷疑。班里有名的“快嘴陶”陶淵果然名不虛傳,一口氣說了八遍。這時大家有點亢奮,班級里又開始了練習聲, 我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誰敢挑戰陶淵?”這時不知道誰喊了一聲:“李志鵬能讀十九遍!”我雖然有點懷疑,但還是鼓勵他們說:“好!敢挑戰就是好樣的!”雖然最后李志鵬說得腰都彎了,但還真做到了說十九遍, 學生們報以熱烈的掌聲。我激動地說:“天哪!看來我只能封你為快嘴王了,雖然你不姓王但你就是王!”學生們滿堂大笑,過了許久還對此事念念不忘。我想正是這一個個小活動,一個個小插曲,讓學生體會到了講英語的快樂。
二、聽力教學方法
英語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建立在大量的詞匯和閱讀之上的。提高聽力的方法是多說,多讀,多練。具體的方法有:
1.精聽與泛聽結合起來
在聽力訓練中,教師要做到既能準確無誤地聽出某些重要的數據,如年代、人名、地名及事實,又要兼顧把握大意的訓練,這就需要交替練習, 即把精聽和泛聽分成各處獨立的練習, 聽時穿插安排, 也可把一個故事或報告進行分解,有些部分精聽,其余泛聽。
在精聽時,要首先熟悉聽力材料中的生詞,對有些難句可以反復聽,而泛聽則只求掌握大意,不必了解每個細節。精聽遍數不限,直到完全聽懂為止;泛聽的遍數由材料難度和自己的程度來決定,一般不要超過三遍, 否則就失去了泛聽的意義。泛聽時,不宜中間打斷, 要一氣呵成;精聽則可在句子之間或困難之處停下機器,倒帶重聽。光泛不精,會養成似是而非、不求甚解的習慣;反之,則見樹不見林, 抓不住大意。所以,這兩種訓練哪一種也不應偏廢。
2.聽后關注生詞
生詞是聽力之前的準備活動之一,目的是幫助學生掃除一些聽力障礙。對生詞要進行分析,分層次處理,不提倡在聽力活動前將所有生詞都挑出來進行認知。這樣做,能使學生在聽力活動中精力更加集中。根據學生情況,如果能夠通過上下文猜出來的詞,聽前就不要處理這個生詞,而將其作為訓練學生猜詞能力的練習材料,同時使聽力材料也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3.復述聽力內容
復述有兩種常見方法:一是閱讀后復述,二是聽磁帶后復述。比較而言,第二種方法更好些,這種方法既能練聽力,又能練習口語表達能力。學生練習時要循序漸進,可由一兩句開始,聽完后將所聽內容說出來,一遍不行,可多聽幾遍。剛開始練習時,因語言表達能力和技巧等方面的原因,學生的復述可能接近于背誦,但在基礎逐漸扎實后,就會慢慢放開,逐漸靈活運用。
4.布置課后聽力作業
學生聽力能力的提高只靠課上有限的時間是不夠的,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采用多種作業形式,使學生在課下也進行聽說練習,如跟讀錄音、做部分聽寫等。教師還可以拓展作業的范圍,使學生能接觸更廣泛、更豐富的聽力材料,如電視、電影、講座、歌曲、故事等, 這些聽力材料都可以用于訓練和培養學生的聽力技能,提高他們的聽力水平。在選材上應選擇內容淺顯、趣味橫生的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資料。其中,影視節目和英文歌曲是較佳的選材,配合畫面,更有助于學生理解,更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特別是對于廣大農村及偏遠地區學生更具有重要意義。
5.聽力測試方法
聽力測試有各種形式, 可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及訓練目的來定。
(1)問答形式:在每次聽完所定內容后, 可用問題形式測試是否聽懂了大意。
(2)填空形式:這種練習主要用來檢查是否聽懂了時間、地點及關鍵字句,它可以幫助學生抓住難詞和含混不清的詞句。
(3)聽寫或記錄形式:這種練習形式的難度較大,但能鍛煉過硬的本領,比較適合自學者采用。可以根據個人水平,掌握停止機器的次數,以及每停一次的句子間隔。
聽力訓練不僅是對耳朵的訓練,更與學生掌握的詞匯量的多少、發音、語調,對英美文化、政治經濟情況的熟悉程度都有極大的關系。因此,聽力好壞是對一個人的英語水平、知識面、分析及聯想能力的綜合檢驗,教師一定要予以重視,并加強訓練。
總之,英語聽說能力是一項綜合技能,它的提高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應多創造機會讓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設計合理有效的活動,教給他們好的學習方法,培養他們良好的聽說習慣。這樣,學生的聽說能力一定會得到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林崇德.英語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