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甜,張園園
(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學院,北京 100084)
太極拳發展現狀及國際化推廣研究
王 甜,張園園
(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學院,北京 100084)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等研究方法對太極拳發展現狀及國際化推廣進行梳理和探討。結果表明,太極拳學術研究主要集中于健身與教學2方面。太極拳產業與太極拳進學校是太極拳現行發展的兩大主要途徑,而太極拳的國際化推廣則需緊扣競技與健身2大要素。
太極拳;發展現狀;國際化推廣
太極拳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中國傳統拳術,也是目前武術發展影響力最廣的項目之一。
1.1 太極拳學術研究現狀
關于太極拳的學術研究的現狀具有不平衡性,大多數研究集中于太極拳健身價值、太極拳教學、太極拳文化、太極拳現狀與發展、太極拳技術訓練這5方面,同一時期重復性研究過多,學術“追逐”現象嚴重。其中,太極拳健身價值的研究最多,且研究方向多為太極拳對老年人運動技能、心理健康水平、骨密度、心肺功能、免疫系統等方面。太極拳教學方面的研究則多屬于學校教育范疇,主要是不同省市各大高校太極拳教學現狀的研究,以及教育學中已有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對太極拳教學的效果研究,而針對長期穩定練習的老年人的太極拳教學方法手段則鮮有研究。
1.2 太極拳發展現狀
1.2.1 太極拳產業發展 從20 世紀80年代太極拳館校的成立,到90 年代“太極搭臺,經貿唱戲”的太極主題經濟活動的如火如荼,太極產業走過了30 多年的發展歷程。以河南焦作溫縣為例,作為“中國武術太極拳發源地”的溫縣,投資數十億元打造“焦作山水、太極圣地”文化產業鏈。2014年10月,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文件中要求積極擴大體育產業和服務供給,強調要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推動體育產業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推動太極拳體育產業發展是推廣太極拳強而有力的手段,也是必經途徑。武術人應該把握機遇,在現有規模的基礎上,擴寬思路,完善規范,進一步推動太極拳產業的發展。例如,規范武術服裝、器械、音像制品的標準,重視太極拳表演市場、太極拳競賽市場,完善相應服務設施,形成品牌產業鏈。未來太極拳產業發展必是支撐太極拳發展的一大支柱。
1.2.2 太極拳進學校 太極拳進學校主要推廣發展以健身為目的的簡化太極拳。太極拳的故鄉——河南省焦作市已經把太極拳列為全市各級各類學校的必修課程。2014年在《武術段位制推廣十年規劃(2014—2023)》的指導下,武術管理中心明確了國內和國際武術段位制的推廣目標,即力爭大幅提高社會知曉率和參與率。就國內發展而言,武術界將繼續推動武術段位制“六進”即進學校、進社區、進鄉鎮、進機關、進企業、進軍營,以擴大武術段位制的普及面。同時,要做到6個融入:融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融入學校教育體系、融入各級政府購買服務項目框架、融入體育產業市場服務體系、融入增加國家文化軟實力體系、融入中外體育和文化交流活動。太極拳是武術段位制推廣重點拳種之一,應該抓住機遇,以進入學校,融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為重點,加快太極拳段位制推廣步伐。
2.1 競技方向
相比健身太極拳的發展,競技太極拳明顯處于劣勢,筆者認為這是目前青少年習練太極拳人數遠少于老年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競技太極拳是傳統太極拳與西方競技體育相融合的產物,是改革進化的產物,注重“高、難、美、新”,套路形式趨向于西方化、程式化。如何在保留太極拳本身文化特性和運動風格的基礎上迎合西方“更高、更強、更快”的量化、競爭理念,創造出明顯區別于體操、瑜伽等項目的競爭優勢是競技太極拳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推廣競技太極拳,首先要積極借助孔子學院這一平臺,大力推廣太極拳段位制,使太極拳傳播更加規范化。其次要規范技術教學,優化競賽規則。太極拳體系龐雜,各派傳人常各說各話,即使同一派系的太極拳傳人,其教學體系、技術要求也不盡相同,缺乏規范性和統一性,僅僅依靠太極拳段位制系列教程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另外,制定統一的國際大賽規則是搞好比賽與推廣太極拳的基本保證。太極拳競賽規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競技太極拳技術內容體系、技術評價體系以及國際化推廣,因此要格外重視。另外,還要改變現有宣傳模式,在不削弱健身功效的基礎上突出太極拳的競技性,吸引更多年輕人。
2.2 健身方向
2000年國際武術聯合會將今后每年的5月定為“世界太極拳健身月”。太極拳的健身功效已經得到世界范圍內的認可,但是太極拳的健身功效依然缺乏有力的理論支持。現有研究多通過太極拳運動干預手段,進行太極拳運動對受試者身心健康影響相關性的研究,而對太極拳健身機理鮮有涉及。對于太極拳的健身功效,練習者往往知其對身心健康有促進改善作用,但不知其中原因。另外,健身太極拳習練者多為老年人,缺乏年輕血液。馬暢推行的“時尚太極”則將目標轉向年輕人群,取得一定效果。因此,健身太極拳一要加強理論研究;二要推陳出新,轉變思路,改變太極拳老年化局面,吸收新鮮血液。
太極拳在發展中要主動尋找中外文化交流結點,自覺迎合世界健身文化發展趨勢,并在堅持文化傳統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和豐富自己。太極拳在欣欣向榮發展的同時,也存在很多問題。例如,缺乏太極拳專業人才,太極拳老師的數量、質量都不能滿足太極產業快速發展的需要,太極拳家族式經營模式無法滿足太極產業化需要,太極拳習練人群老齡化嚴重,缺乏年輕血液,太極拳的宣傳忽略技擊性等。這些都是我們需要重視和亟需解決的問題。
[ 1 ]朱安洲,楊慧馨,王婷,楊寶壘. 從集聚戰略的視角審視太極健身娛樂產業的定位與開發——由“太極養生堂”引發的思考[ J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4(1):47-50.
[ 2 ]郭玉成.武術傳播引論[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G852
A
1674-151X(2016)11-140-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2.075
投稿日期:2016-09-24
王甜(1991—),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