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 頔
(遼寧理工學院體育系,遼寧 錦州 121000)
簡析武術服裝在武術發展中的作用
蘆 頔
(遼寧理工學院體育系,遼寧 錦州 121000)
為了快速且高質量地推動中國武術的發展,及提高武術競技規則和運動員的技術,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等研究方法,對武術服裝的演變、繼承和發展進行研究。
武術;服裝;作用;內涵
武術服裝作為武術文化傳播與發展的重要載體之一,其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多種主要成分,如積極進取的精神、待人謙虛恭敬之心、正義秉然的氣概等。武術服裝的造型、材質及色彩經歷了發展和演變,其中包括對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吸取和對西方服裝時尚元素的借鑒,使得現代的武術服裝既蘊含中國特色又具有國際化的特征。武術服裝的審美觀、舒適性都與武術及運功員密切相關。因此,武術服裝的發展和演變對武術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服裝是一種無聲的語言,無論是對一個人或是一種體育項目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武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蘊含著多種傳統文化的內涵,而武術服裝作為武術的重要成分在武術走向世界、走向奧運的發展過程中起著無比重要的促進作用。讓我們了解更深層次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武術服裝的文化內涵,為武術的發展和傳播提供新的視角。
1.1 武術服裝的起源及演變
武術服裝是伴隨著武術的產生而產生的,武術服裝的產生最初僅僅是起到練習武術的天然的功能性需求,并沒有太大的文化內涵,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與武術的發展,武術服裝逐漸開始有所演變。從春秋時期的寬松對門襟束腰長袍,到秦朝時期進行角抵或手搏時所穿的腰部系帶的寬大短褲,再到褲管肥大的燈籠褲,這都象征著武術服裝不斷演變的過程。
1.2 武術服裝的面料
服裝造型和色彩的選定都需要依附于服裝的面料,面料的不同決定著外觀效果的不同。常見的服裝面料大概可分為4類,即柔軟類、輕盈類、厚重類和挺括類,而武術服裝一般只采用其中的2類,柔軟類與輕盈類,其中真絲綢、天鵝絨、絲絨及錦緞都屬于柔軟類的面料,而真絲綢是制作武術服裝的面料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輕盈類的面料包括蟬翼紗、巴厘紗和沙羅等,而大多數太極拳服裝的制作面料使用的是蟬翼紗。
1.3 武術服裝的造型
服裝造型設計是服裝設計中猶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造型設計主要是對服裝的款式、面料、色彩和機構的精心設計。自古以來,武術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浸潤,附有濃厚的民族氣息,因此武術服裝的造型需要充分體現民族特色,具有非常強烈的民族感,同時還需要彰顯武術中的“精、氣、神”,不同的武術拳種需要不同的武術服裝造型,這與拳術的風格和內涵緊密相連。習練者或是表演者在演練武術動作時可以通過武術服裝來體現武術的內涵。因此,武術服裝作為一種無聲的語言在潛移默化間起到傳播武術、彰顯民族特色的效果。
1.4 武術服裝上的刺繡
刺繡,起源于3 000多年前的中國,刺繡工藝用于服裝款式造型的設計中,是裝飾性與實用性的統一。在增強服裝美感的同時,也能增加服裝的實用功能。從古至今,刺繡工藝都是高級服裝常用的裝飾手法。武術服裝多有刺繡,這與民間的傳統藝術刺繡的發展息息相關。刺繡作為服裝的裝飾品曾有“衣畫而裳繡”之說,在刺繡發展的最興盛時期達到“衣必錦繡”的程度。武術服裝在演變的過程中逐漸融進刺繡的成分,這使得武術服裝更加具有民間傳統工藝特色。在武術服裝上較為多見的刺繡圖案有龍、虎、鳳、蝴蝶、梅花、蘭花、荷花、菊花等,這都寓意著武術運動及武術運動員的內在精神,展現武術的內涵,促進武術的傳播與發展。象形拳是武術拳種中的一類,是一種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特長、形態,表現攻防技擊、閃展騰挪的漢族拳術。以武術套路中的動作模仿動物或人的某種動作特征為主。其主要有猴拳、蛇拳、虎拳、螳螂拳、鷹爪拳、鴨形拳、醉拳等。象形拳的特點無非是形象、神象和意象,但如果在相應的象形服裝的陪襯下形、神、意才能更加完美地體現。例如,猴拳表演者所穿著的猴拳表演服,一般上衣的背面都有猴子或云彩的刺繡圖案,有的還刺有桃子圖案,這些都象征著騰云駕霧和愛吃桃子的猴性,在表演或比賽時更能使觀眾將運動員與活蹦亂跳的機靈的猴子聯系起來。例如,蛇拳,表演蛇拳的運動員所穿的是精心設計的蛇拳服裝,它與其他武術服裝不同,蛇拳表演服屬于貼身的,與人體之間沒有多余的空間,其目的就是為了表現蛇細長的體形特點,表演服上也會設計曲線,使得運動員在做神蛇煉月、蛇蟠天真、騰蛇走霧、白蛇吐信等動作時更加形象化。武術服裝上常見的刺繡,如龍,作為東方神話中的神奇動物,被人們視為百鱗之長,同時龍也是中華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象征之一。傳說龍最初是來自一個團結勇敢且驍勇善戰的部族,象征著至高無上的權威和不容置疑的能力。武術服裝上所刺的龍圖案則是寓意著我們是“龍的傳人”“龍的子孫”,運動員在舞臺上或賽場上時刻彰顯中國人積極、勇敢、奮進的民族精神,為武術文化在國際上的發展與傳播起到重大意義。而被稱為“歲寒三友”之一的梅花和“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則意味著武術人堅韌不拔、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潔身自好、清正廉潔、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
2.1 積極向上的態度
武術服裝的設計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其中武術服裝的上衣,多采用盤扣。盤扣是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裝飾工藝,多數為手工制作。盤扣的制作需要經過結、繞、穿、編、纏、綰、抽等技法的有序結合。盤扣的形式可分為植物類,如菊花扣、花蕾扣;動物類,如青蛙扣、蝴蝶扣等;實物類,如琵琶扣、四方扣等;文字類,如喜字扣、福字扣等。這些盤扣的造型皆來自于生活,象征著吉祥、安康,暗含著獨特的民族情結。盤扣的外型采用對稱的形式,左右對稱、上下相同、正反一致。另外,武術服裝上的盤扣數量一般為奇數,這與國學文化是不可分開的。按《易經》的說法,陽為奇,陰為偶,也就是說奇數所代表的精神層面的東西是“陽”的,即樂觀、積極、向上、正面、主動的,而偶數則表示悲觀、陰暗、消極、負面、被動的因素。因此。武術服裝盤扣的數量體現了習武者對生活的積極向上的樂觀的態度與追求。
2.2 美與善的統一
善是儒家提倡的精神核心內容。儒家認為藝術上的美需要以善為基礎,注重“善”與“美”的統一。武術服裝結合了服裝的功能與體現形式,兼肉體的舒適與精神的體現于一體,達到“體舒神怡”的最佳效果。儒家視“中和”為美,講究“中正”“正衣冠”,體現在武術服裝上則為對稱,以中為貴,強調“中和”的審美觀。左右對稱的武術服裝表現出習武人的儒雅氣質、厚道品質、剛正不阿的性格。例如,常見的長拳類服裝,中式的立領對襟小褂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服裝的特點,同時伴隨著長拳動作的動靜、起落、快慢、進退而展現出行云流水、超凡脫俗、錯落有致的美感。其次,武術服裝還表現出儒家所倡導的和平、中庸思想,武術服裝的簡單、素雅,色彩方面盡可能避免色差較大的變化,其目的是表現習武者的平和性情及對平淡生活的追求。武術服裝講究大方、閑適,沒有過艷的色彩,沒有奇特的造型,有的只是恬淡、柔和而神秘的美感。
3.1 武術服裝的造型和材質讓習武者練武時更加舒適
武術服裝與其他服裝最大的區別就是武術服裝注重與人體構成的外空間形態,形成柔和順暢且自然的線條,著重利用面料自然懸垂的特點形成內斂的空間。專門設計的武術服裝其各方面的性能都要高于普通的運動服,它能極大地滿足習武者訓練的要求。無論是舒展大方、剛柔相濟,還是突然發力的武術動作,武術服裝都不會影響運動員的正常發揮,同時還有可能使運動員在神韻、精神、力道等方面的演練水平和風格更加凸顯。武術服裝大多不強調與人體部位保持一致,而是服裝與人體之間的空間較大,從而顯得寬松,這使得習武者在練武時可以做任何武術動作,身體不受服裝的束縛,從而精神上也可專心練武,使習武者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武術服裝的材質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武術服裝的舒適度,一般的武術服裝多為真絲綢制成,穿在身上尤感情涼,在炎炎夏日的樹蔭下身著太極服打幾套太極拳,享受拳法與自然的統一。還有一種棉麻制成的太極服,舒服輕巧,在打拳時即使大汗淋漓、汗流浹背,衣服也不會粘在身上,這樣武者既不會覺得被服裝所束縛,又可以使全身的皮膚始終保持著順暢的呼吸。
3.2 武術服裝在武術比賽或表演中的作用
3.2.1 比賽服裝對運動員技術水平發揮的影響 比賽服裝可以提高運動員的興奮性和正常水平的發揮,一套舒適合體、具有民族特色且與運動員相對應的比賽服裝能增強運動員的自信心,充滿激情,顯得非常興奮,具有戰勝對手的心理趨勢。有些優秀的運動員打比賽多年,卻一直穿著同一套比賽服裝,這是因為運動員對這套所謂的“戰袍”有一定的獨特情結。身穿某套比賽服裝取得了好成績時,運動員往往在以后的比賽中就經常穿這套“戰袍”,因為只有穿上這套“戰袍”,運動員比賽時才會有一定的信心,才能興奮起來,從而正常甚至超常發揮競技水平。
3.2.2 武術服裝可以提高武術的觀賞性
武者在光鮮亮麗的舞臺上表演時,武術服裝將人體的曲線美與動作美完美結合,吸引觀眾的眼球。武術中的高難度動作和拳韻是人們觀看的要點,但是武術在服裝的襯托下才能更好地展現出武術的獨特美感,越來越多的人被武術所吸引,從而提高武術的觀賞性,為武術的傳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3.2.3 武術比賽服裝可以增強民族自豪感 武術源于中國,屬于世界。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傳播,中國武術已經遍布世界各地,且受到各地人民的喜愛。在國際武術比賽中,來自不同國家的運動員在自己的服裝上都有自己國家的國旗,并且不同國家的運動員所穿的武術服裝的風格也各不相同,中國的運動員常常是穿著一些帶有龍鳳、梅花、荷花、菊花、白云、武字等各種刺繡圖案的武術競賽服裝,這都是中華民族5 000年傳統文化的體現,象征著中國人自強不息、團結友愛、拼搏奮進、堅韌不拔、清正廉潔、剛正不阿、正義無私的精神品質,在眾多參賽運動員中觀眾一眼就能辨認出中國的運動員。在給本國運動員加油助威時,民族自豪感體現得淋漓盡致。在賽場上,服裝就代表了國家,代表了民族。
3.3 武術服裝產業化
無論是武術表演還是武術競賽,亦或是武術鍛煉,武者們都離不開武術服裝,因此武術服裝逐漸成為一種產業,給制造商們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從中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武術服裝的款式為了適合不同武者的需求必須經過設計師的精心設計,而且要經過高質量的制作。因此,研制武術服裝的專家或商人獲得更多的利潤,同時高質量的服裝使得武者可以更加舒適自然地練習武術。
武術服裝不只是一件衣服,更凝聚著一種平和泰然、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隨著武術發展形式的多樣化,武術服裝也應該與時俱進,在制作工藝、款式、面料和色彩方面,依舊保持原有的中華傳統文化內涵,民族精神,同時適當地融合一些西方服裝設計的時尚元素,使得武術服裝逐漸國際化。武術服裝的發展要以武術發展為主線,考慮武術服裝的自身因素,結合武術發展的需求,提出“標準化”和“多樣化”相結合的發展策略。中國武術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以體育運動的形式走向世界,必須歷經多次考驗和挑戰才能更好地發展,而武術服裝作為武術內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應受到足夠的重視,得到改進和更新,為武術在中國乃至世界的傳播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 1 ]唐韶軍.武術服飾的美學特征及其傳承與發展[ J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6(6).
[ 2 ]張小鷗.武術套路比賽服裝設計要素探討[ 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10).
[ 3 ]姜嬋.武術服飾對武術傳播的效應[ D ].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1.
[ 4 ]崔懷猛.淺談武術服裝的文化內涵及其發展[ J ].搏擊·武術科學,2009(5).
G852
A
1674-151X(2016)11-142-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2.077
投稿日期:2016-10-22
蘆頔(1994—),本科。研究方向: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