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耆
?
建立集團型企業的財務共享中心
文/林耆
摘要:本文從我國集團型企業的發展現狀出發,分析了現有財務管理制度帶來的弊端以及建立財務共享中心的現實必要性。在此基礎上,就如何結合財務信息化,建立集團型企業的財務共享中心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集團型企業;財務共享中心;現實必要性;構建
隨著國內、國際貿易交流越來越頻繁,集團型企業在跨領域、跨行業方面高速發展,不論是在國內經濟中還是在跨國交易中都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型集團型企業擁有較強的綜合實力,然而,集團型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著財務管理滯后的問題,如分散的財務管理體系相對集團型企業的高速發展已經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管理效率。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美國福特公司率先采用了財務共享中心的方式,取得較好效果。我國集團型企業在2005年開始推行財務共享服務,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系統效率,強化核心競爭力,建立財務共享中心是集團型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集團型企業實現成本降低的要求
集團型企業擁有許多個分支公司,不同分支公司中,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工作是存在共通之處的。如制作固定資產購置業務的憑證,需要兩名工作人員完成,一名財務人員負責記賬憑證的制作,另一名財務人員負責進行相關資料的審核。若一個集團型企業有五個分公司,不同分公司實行財務獨立的制度,則往往會設置十名財務人員進行這項業務的完成,造成了人力資源成本的升高。人均量化的工作效率,在 “財務共享中心”人員每月的平均審核費用筆數、處理憑證數、資金支付數上可得到直觀的、明顯的提升顯現。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通過集中化的財務辦公,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更為重要的是,可以極大地鍛煉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職業技能,降低了集團型企業對于人力資源成本的投入。
(二)提高整體財務管理能力,實現管理的集中化與規范化
以往的集團型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時,往往是將財務管理的權力與工作下放到每一個下設分支公司,由下設分支公司完成自身的財務管理后,再將相關的數據匯總到企業的集團,最后進行匯報。這種方式能夠賦予下設分支公司較多的自由,但同時也會導致集團型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影響其工作進程。
建立集團型企業的財務共享中心,則能有效地避免傳統管理模式帶來的弊端,確保財務信息的真實有效性,通過對下設分支公司財務數據的規范化管控,統一標準流程,廢除冗余的步驟和流程,減少因業務模式的人為判斷而產生風險,使得集團企業能及時地把握下設分支公司財務狀況,擁有分支公司的財務數據,使得集團型企業更容易做到跨地域、跨部門的整合數據,有利于集團型企業進行企業經營戰略及經營方式的及時調整。
(三)有利于使財務流程清晰化及管理高效化
各下設分支公司獨立進行財務管理,使得財務管理具有較強的獨立性與特殊性,各公司可能會依據自身發展的情況進行調整和選擇,導致集團型企業中存在著許多不同的財務管理流程,使得財務管理可能呈現混亂狀態。
建立集團型企業的財務共享中心,則有利于避免出現財務流程的混亂,通過統一的規定,使得各下設分支公司都采用統一的財務管理流程,使用統一的會計口徑,有利于實現整體集團型企業的管理與發展。
(四)有利于提高集團型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企業要想提高其綜合競爭力,首要目標就是提高其工作人員素質,而從集團型企業的財務管理入手,則需提高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
通過財務共享中心,工作人員可以站在一個更為宏觀、更為開闊的平臺完成自己的工作,在具有了先天條件優勢在基礎上,提高其自身的職業技能,是實現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綜合素質提高的重要方法。在財務共享中心工作的工作人員,其對于工作的熟練程度與理解程度遠遠超過一般的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為其進行會計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公司管理人員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公司的核心業務,而將其它的輔助功能通過“財務共享中心”提供的服務完成。“財務共享中心”將企業管理人員從繁雜的非核心業務工作中解放出來。
(一)統一財務管理制度及財務管理流程
面對下設分支公司中不同的財務管理制度及財務管理流程,要建立標準化的財務共享中心,首先需要實現二者的統一。首先,對于整個集團型企業性質相同的財務業務,可以直接從會計報告的層面進行規范,財務共享中心在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要求的前提下制作會計規范和系統操作制度。
其次,對于集團型企業中不同下設分支公司存在不同特點的財務工作。在制定概括性的財務管理制度的前提下,賦予下設分支公司有靈活變通的權利,在有效統一制度下根據自身特點進行適度的改變。在這種情況下,集團型企業財務共享中心應當制定相應的監督制度,確保下設分支公司嚴格按照統一的管理制度及管理流程進行自身制度的設置及實施,并將相關數據及時匯報至財務共享中心。
(二)優化現有集團型企業財務管理結構
財務共享中心的建立是為了提高企業財務管理的工作效率,提高人力資源利用率。財務共享中心作為一個獨立的部門,在構建的過程中,必然要對集團型企業現有的財務管理制度進行優化,使得其更為符合集團型企業發展的需要。
建立財務共享中心,首先需要對集團型企業的下設分支公司的財務管理部門進行調整或取消,將下設分支公司日常財務部門的審核、會計核算、報表編制等內容進行拆分管理,對于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財務管理事項,必須放入財務共享中心,而涉及到下設分支公司自身行政管理的財務事項,則可由相關公司自行進行保留。
(三)選擇適合的財務共享中心模式
具體到財務共享中心的模式來看,集團型企業應當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模式,當前,主要有托管模式和獨立模式。托管模式通過對集團型企業中具有共通性的財務業務的整合,實現整體效率的提高;獨立模式則將共享中心的控制及服務兩個只能進行分離,將共享中心作為一個獨立的利潤中心,自身的獨立性較強,可以獨立于集團型企業的本身。兩種模式各有特點,托管模式強調集團型企業對財務共享中心的控制與管理,獨立模式則強調財務共享中心的獨立發展。
(四)財務共享中心的信息化管理
財務共享中心離不開信息化管理,甚至可以說,財務共享中心的建立的前提就是信息化平臺的建立。為了實現財務共享中心的發展,集團型企業必須加強信息化管理,及時對財務共享中心平臺進行維護與更新,通過最新的信息化技術實現財務共享中心的統一管理,為提高整體企業綜合實力奠定技術基礎。

圖1 集團型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步驟
在財務共享中心模式下,只有通過財務信息技術平臺(ERP)來強化內部控制、降低風險、提高效率,才能實現“財務協同、集中管理”。建立財務共享中心,需要完成財務共享服務系統與其他系統的對接。如:財務共享系統與OA系統、銀行企業互聯系統、管理會計系統、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出納集中審核系統、稽核系統、影像傳輸系統、電子檔案保存系統等,以保障各信息系統的業務集成和數據共享。
集團財務共享中心的建設同時應建立分階段的目標,第一階段是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階段,實現標準、規范的交易、業務集中處理,將共享服務中心打造成為高效的財務數據服務中心。第二階段是創造價值的管理模式。(見圖1)
不同集團型企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建立財務共享中心時,仍需要結合其自身發展的特點及經營目標,選擇適合的財務共享中心模式,實現更好的發展,這不僅是我國集團型企業發展的需要,更是我國整體經濟結構轉型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馮輝.如何構建集團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J].經營管理者,2014(12).
[2]張建輝.關于企業集團財務共享中心的思考[J].現代商業,2014(15).
[3]張艷彩.財務共享中心模式在企業集團財務管控中的應用[J].河北企業,2015(4).
上接(第23頁)分標段按進度支付和合同包干控制等方式來給施工企業撥付臨時設施費用。一個施工段僅僅包括一種單項工程,項目工程資產價值中直接計入臨時設施費用。如果施工標段出現很多項目工程,在單項工程價值中分別計入,此外,主體工程中比較重要的就是臨時設施費,臨時設施費加上主體工程支出就是建設單位設計費用、管理費用以及監理費用[6]。
(四)其他方面建設項目注意事項
建設項目竣工財務決算的時候,不但需要注意以上準備工作,還需要項目依據相關規范規定和要求來組織驗收竣工工程項目是否合格,并且利用具備一定資質的審計機關或者中介結構來出具相關審計報告,并且及時修改中介結構或者審計機關、上級單位審計和檢查過程中提出的問題,確保能夠為以后建設項目竣工財務決算提供依據和保障。依據《基本建設財務管理規定》項目完后以后需要及時進行竣工就算,出具相關決算報表。
綜上所述,建設項目竣工財務決算可以充分體現竣工項目從開始建設到竣工過程中資金運用情況和資金來源,是能夠體現項目成果的文件,是對固定新增資產價值核定的基礎,是項目建設過程中的資產移交、資產形成以及投資核銷的基礎和依據,是考核資金信用效果和基礎建設資金的前提。實際建設項目是分析和研究物資和基礎建設資金的基礎和依據。建設企業需要重視和關注建設項目工程竣工決算編制,并且切實準備好進行盤點和清理,對依據竣工驗收費和未完成工程的項目費用,并且切實對攤投資支出進行正確分攤,保證能夠正確計入到資產中,準確核算項目建設成本,確保完整、真實、準確的進行竣工財務決算,保證能夠順利完成基本建設項目竣工財務決算編制工作。
[1]羅麗明.基本建設項目竣工財務決算編制應注意的問題[J].現代商業,2013 (12):241-242.
[2]楊玲,龔友良.加強水利基本建設項目竣工財務決算工作的幾點思考[J].水利建設與管理,2015(6):54-56.
[3]張蕓茹.淺議水利基本建設項目竣工財務決算[J].現代商業,2013(14):237-238.
作者單位:(浙江五芳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嘉興市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