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研討新能源汽車管理問題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于7月16日召開了第四期電動汽車熱點問題系列研討會,圍繞汽車產業變革與行業管理體系改革這一主題,邀請了來自政府、科研院所、企業等80余名嘉賓,共同探討現有管理體系下汽車產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并對未來的發展提出了意見及建議。
1.部分管理環節重視不夠
我國汽車產業已經歷幾十年的發展歷程,加入WTO之后,在20多年的高速發展過程中,建立了以1994版和2004版的汽車產業政策為標志的一套管理辦法。然而,這套管理體系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一些問題。
2.新模式、新業態下的政策法規尚未完善
隨著互聯網產業和汽車產業的不斷發展與融合,催生了“互聯網+汽車”的新型產業模式和新的交通出行方式,然而與這些新模式相關的政策法規尚未完善。在“互聯網+”的環境下,汽車制造業將面臨網絡化、智能化、虛擬化等問題。如在自動駕駛方面,政府部門尚未專門出臺配套的政策法規。此外,汽車出行服務模式日新月異,針對Uber、滴滴等運營模式的相關政策法規還沒有完善,企業在運營過程中,面臨著政策風險和政策不確定性。隨著生產方式的變化,原有管理方法已不再適用,甚至將成為產業發展的限制,在鼓勵技術創新、完善相關標準方面,需要政策法規的配套。
3.新能源汽車準入 仍沿用重資產標準
汽車行業是制造業中少有受到高度管制的領域,汽車產業的投資、資質、生產等方面都需要政府從社會管理的角度來進行規制。過去的規制建立在對于傳統汽車產業的理解之上,當汽車產業發生變化之后,之前建立起來的汽車相關的一系列準入管理方法的局限性就凸現出來,主要體現在對新能源汽車的準入環節上。
是否可以允許汽車企業走IT化生產路線,即擁有品牌、技術及設計,減少重資產的生產環節,成為目前投資界、生產界以及行業新進入者非常關注的問題。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首席專家張永偉表示,當前,技術變革使新的進入者進入行業之后的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如果準入問題不解決,則準入的力量和外部力量都會受到影響。
4.技術方面有待提高
隨著電動汽車產業的不斷發展,在生產技術上也逐漸發現了一些問題。國內電動汽車的技術瓶頸集中在核心零部件上。有企業代表提出,目前中國的供應鏈尚不足以支撐全球開發的產品,對于高端產品來說,中國制造的東西可能比國外還要貴。我國的核心技術同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差距,產業結構及技術能力需要提升。
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融入,對電動汽車在軟件應用、智能附件和整車傳感技術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企業提出,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的應用,智能交通的概念已經開始逐漸應用到汽車行業和交通系統當中。以智慧交通為例,如果在動態路面上做到左、中、右三個車道動態數據實時產生,當中的技術和數據將會非常具有價值。張永偉也表示,如果能實現高可靠、大容量、低時延的數據傳輸,將能夠解決大數據移動通信的問題,對于汽車產業的發展和出行方案的解決將是一次重大的變革
5.中小企業創業支持不夠
隨著汽車生產方式的變革,大量的新企業進入到產業當中,其中不乏新興的中小企業。但是在目前的市場情況下,中小企業融資難成為普遍現象,一些具有先進理念、擁有新技術和新平臺的企業發展遇到來自資金、準入等方面困難,無形之中扼殺了新觀念和新技術。
1.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實現產業平衡發展
隨著生產方式的改變,汽車產業的發展已逐步進入到變革期,針對行業變革的要求,需要在管理體系中做出應對和改革。會上,專家強調,國家政策應由注重事前監管逐漸的向注重事后監管轉型,事后監管的威力是巨大的,應吸取之前的經驗教訓,避免重蹈覆轍。企業代表提出,在市場補貼方面,要實現有效的補貼方式,對于供方、需方、消費者三方的需求和實際情況制定補貼政策,促進企業和行業的良性發展。
2.調整新能源汽車準入辦法
當前,重資產、重產量的準入標準已逐漸阻礙企業的創新和發展。專家表示,汽車產業的發展不能固守原有的模式,需要新進入者來“闖一闖”。通過新企業的“攪局”,刺激企業之間相互競爭,實現行業發展。政府也應以新能源汽車為起點,在管理思路上進行調整,以適應創新經濟發展的需要。應降低進入的門檻,提高技術標準的門檻,強化事后監管。新進入者如互聯網公司應專注于自己擅長的領域,如研發、品牌,而將重資產的制造用代工的方式實現。
另一方面,在行業準入的標準上,應該進行完善和測試。中國有全世界最復雜的工廠,擁有著最好的基礎條件可以去進行大量的測試,拿到數據。建立智能交通的一手數據,是中國的優勢。此外,無論是整車還是零部件企業,都不應該拿到資質后一勞永逸,在準入上應該有時效性,設定一定的期限,不能達標者退出,而不是讓他永遠享受資質的紅利。
3.鼓勵代工,提高生產效率
代工是解決產能過剩和產能不足之間的矛盾、把資源有效利用的良好途徑。有企業代表提出,在汽車制造業鼓勵代工,不僅是互聯網進入汽車企業的途徑,也能滿足傳統車企在這方面的需求。
4.互聯網與傳統汽車產業鏈整合
移動互聯網不僅帶來了信息的對稱和透明,還將促進產業效率的提升。有企業負責人強調,互聯網技術在汽車行業的應用,將把汽車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從傳統的產品、制造轉向全生態鏈發展。無論是產品的制造或者是產品定義以及服務掌控,都是一個全體系,而不再是單純的制造。互聯網技術將其他領域的產品和技術集成到整車這個平臺,將有利于重塑整車和產品產業鏈以及價值鏈。因此,應當加強、促進互聯網企業與汽車這個龐大而傳統的產業鏈的整合。
5.鼓勵中小企業發展,允許試錯
我國應采取切實政策來支持中小企業和創業企業的發展,鼓勵中小企業利用全球市場和資源,研發世界一流產品。產業發展的趨勢下,要建設創新型社會,實現技術驅動進步,應該鼓勵有技術、有想法的中小型企業去創業、去進入孵化器,給予他們平臺和資金支持,允許他們試錯。只有通過試錯,才能找到中國企業的創新發展路徑。通過對優秀企業的培育和支持,形成一批真正具有全球整合能力的核心零部件公司,提升我國汽車產業的整體競爭力。撰稿:楊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