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濟冬 ●金惠真
韓美聯合參謀本部19日表示,朝鮮于當天凌晨在黃海北道黃州一帶向朝鮮半島東海上空發射3枚彈道導彈,導彈飛行距離為500-600公里左右。這再次推高韓國國內關于部署“薩德”系統的爭議。支持部署的一方認為,朝鮮發射導彈更加驗證了部署“薩德”的必要性。反對者則擔憂,朝鮮半島被推向外交博弈的漩渦中。
韓聯社19日報道稱,韓國軍方推測,朝鮮當天先后發射的導彈疑似為“飛毛腿C”(射程為500公里)、“飛毛腿ER”(射程為1000公里)以及“盧洞”(射程為1300公里)導彈。韓國外交部發言人趙俊赫1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韓國政府強烈譴責這一嚴重威脅韓半島及本地區安全與和平的挑釁行為,敦促朝鮮立即停止挑釁。
韓國專家認為,朝鮮此舉就是沖著“薩德”來的。韓聯社稱,這三枚導彈攻擊范圍能夠覆蓋韓國全域,而19日的導彈發射地——黃州距離星州僅380多公里。朝鮮此舉是在向外界顯示,若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朝鮮完全有能力將之擊毀。韓國軍方相關人士也認為,朝鮮19日發射導彈很可能與11日威脅采取“物理性舉措”有關。該人士預測,朝鮮已用行動表示,星州已成為其襲擊目標,這將引起星州民眾的恐慌情緒,讓當地本就濃厚的“反薩德”情緒更加高漲,導致韓國社會內部出現進一步分裂與矛盾。
19日,韓國朝野各黨一致譴責朝鮮發射彈道導彈的行為,但對于部署“薩德”的分歧依舊。據YTN電視臺報道,韓國國會19日圍繞“薩德”部署問題召開緊急案件質問辯論會。會上,韓國執政黨新國家黨議員們表示,朝鮮今天凌晨又一次發射彈道導彈,為安保起見,在韓部署“薩德”勢在必行。相反,在野黨則指責政府在未充分聽取民眾意見的前提下,單方面作出最壞的決策——在韓部署“薩德”系統,將朝鮮半島推向外交博弈的漩渦中。在野黨還質問政府,“薩德”系統是否能真正有效保障朝鮮半島的安保?面對中俄兩國的強烈反對,韓國政府做好應對之策了嗎?
19日,韓國《首爾新聞》援引韓國軍方的話稱,朝鮮如果要打擊星州等地,使用“飛毛腿”導彈的可能性最大。如果“薩德”系統最終部署,與“愛國者”可以構建打擊“飛毛腿”導彈的多層攔截系統。韓聯社19日還稱,韓軍計劃將部署在江原道的愛國者-2型防空導彈升級為愛國者-3型,并于2018年將部署在首都圈的愛國者-2型導彈換防,以保護京畿重地免受朝鮮近程彈道導彈威脅。
不過,這些并未打消韓國民眾對“薩德”的疑慮。《首爾新聞》稱,隨著星州成為朝鮮打擊目標得以確認,反對“薩德”部署的輿論聲音愈發高漲。除“薩德”雷達的電磁輻射危害外,星州淪為朝鮮首要打擊目標的可能性,讓星州民眾愈發不安。
韓國宣布部署“薩德”引發中國反對,韓國輿論擔心中國針對韓國采取經濟措施。對此,韓國總理黃教安19日出席國會詢問時表示,這種可能性不大。他稱,中韓關系已經“高度密切”,中國現在無法對韓國實施經濟制裁。韓國外交部長官尹炳世稱,中國政府方面并未說將對韓國實施經濟制裁,也沒有發表暗示這種可能性的言論。
日本19日也對朝鮮發射導彈表示抗議。共同社稱,“盧洞”導彈的射程可達日本。日本防衛省人士指出,朝鮮此次發射導彈之前沒有出現明顯征兆,“這不是為了提升技術水平的試射,而是政策性的、戰略性的發射。”分析稱,朝鮮的目的“似乎在于煽動反對‘薩德的中國和俄羅斯與日美韓對立,突破國際社會的包圍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