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濟冬
18日,美軍在太平洋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運營的“薩德”基地迎來一批韓國記者,這也是這一敏感基地首次向外國媒體公開。韓媒稱,美軍當天以韓國國防部聯合采訪團記者和國防部相關人士為對象,公開了“薩德”系統的雷達和將進行實戰部署的“薩德”發射臺等武器。美軍負責人一再強調,“薩德”系統的安全性,而對于“薩德”的性能作用、能否識別朝鮮掩護彈等問題,美軍均以“作戰安全”為由,回避作答。
韓國《中央日報》記者描述稱,當地時間上午10時15分,在位于太平洋的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美軍第36飛行團)上,汽車朝著西北方行駛了20分鐘左右就看到了全副武裝的美軍和路障,這里是美軍在關島運營的“薩德”基地。二戰時,日軍還曾將這里當作空軍基地。部隊相關人士在入口對記者們進行安保檢查,沒收了記者的手機、筆記本電腦、相機和錄音機等物品,之后才開門放行。部隊標記上,寫著幾個字,“舞水端破壞者”(MUSUDANMANGLERS)……
據悉,關島“薩德”基地是2013年4月,美國為攔截朝鮮“舞水端”中程彈道導彈而臨時部署的。后于2015年,美國國防部決定在此永久部署。
韓國《韓民族新聞》記者稱,“薩德”發射控制臺與雷達、發電車輛等集中的作戰區域內發出非常大的怪響,讓耳朵嗡嗡作響。這種噪音是發電機發出來的,聲音之大,甚至達到必須戴上提前準備好的耳塞才能進去觀看設施的程度。但當移動到距離500米之外的發射臺時,噪音幾乎都消失了。美軍負責人表示,“今后如果采用商用電,發電車輛作為補充電源的話,噪音會大幅降低”“韓國星州因為使用商用電,因此幾乎不會有噪音問題。”
“薩德”雷達是否可以探測中國也是本次媒體考察的一個重點。美軍相關人士在回答韓國國防部聯合采訪團提問時稱,“薩德”負責朝鮮半島的防御任務,需要朝著特定地區部署。特定地區(朝鮮)并不包括中國。雷達由冷卻裝置、發電機等五部分組成,移動雷達還需要一并移動發射臺。“薩德”不具備旋轉能力,需要用物理方法進行移動。若想讓雷達改變目標方向,需要很長時間。
《韓民族新聞》稱,對于“薩德”的性能、作用,美軍以“作戰安全”為由,不愿進行具體說明。當被問到“當朝鮮的舞水端導彈采用掩護彈時,薩德系統能夠將其識別出來嗎?”時,美軍負責人表示“如何應對敵人的威脅,需要具體的作戰部署,這一問題不予回答”。當被問到“薩德”雷達能力時,他回應稱,“因為涉及作戰安全問題,很難告知舞水端導彈具體從哪一特定軌道而來時才會被探知”。一起參加當天活動的還有駐韓美軍高官海德倫德,當他被問及星州被選為“薩德”部署地區的背景是什么時,他表示,綜合考慮到作戰運用的效果、防御的范圍等因素后選擇了星州。但星州具體有什么作戰效果,不予詳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