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華
摘 要 如今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在廣播傳媒技術中的新媒體時代現代信息傳播技術已經開始逐漸占領著廣播傳媒的領域,同時其發展也對廣播技術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那么傳統廣播技術應該如何發揮出其優勢,在如今的新媒體時代中有待研究。下文將針對新媒體時代中的廣播技術進行分析,同時還提出了發展的途徑與策略,將廣播技術的發展的方法進行了歸納。
關鍵詞 新媒體時代;廣播技術;發展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64-0058-02
目前,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和時代的發展,在媒體中已經進入了全新的時代,這個時代被人們稱之為新媒體時代。在如今科技、網絡等設備的迅猛發展,在多媒體的應用上也得到了廣泛使用,這對廣播行業所造成的挑戰是極大的,讓傳統廣播感受到了極大的競爭力。在如今的網絡覆蓋整個城市的環境下,該如何讓傳統廣播技術得到發展,應如何讓人們繼續關注傳統廣播、繼續喜愛廣播,這有待廣播行業的相關人士進行思考的難題。
1 網絡廣播技術與傳統廣播技術
傳統的廣播技術是通過導線或者無線電波進行聲音的傳遞,是一種功能現代化的廣播技術。在傳統廣播技術進行發展前期,有很多人都對其很是熱愛,因為它能帶來很多美妙的聲音,同時由于攜帶方便等原因受到了很多人的愛戴。一般情況下,傳統的廣播技術分為2種傳播方式,分別為無線電波傳播法和導線傳播法,它們的共同點都是通過調頻進行廣播。如今的網絡科技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水平,網絡的應用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而網絡廣播技術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環境。網絡廣播技術是以互聯網為基礎進行的廣播媒體服務,讓廣播和互聯網進行相互適應的結果,也是互聯網與廣播結合的產物。然而目前是新媒體的時代,網絡廣播技術也成為了目前廣播技術的主體。網絡廣播技術更好的將網絡技術與廣播融為一體,從而能更好的推進廣播事業的發展。
2 網絡廣播技術的優勢
時代科技的發展造就了網絡廣播的發展,它在現在新媒體發展的環境中具有獨特的優勢,網絡廣播技術的應用也促使了廣播行業的發展,還能讓其具有的優勢得到發揚。
2.1 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
網絡廣播技術是通過網絡的傳輸數據達到的聲音傳遞等,所以只要有網絡覆蓋的地方,都可以收聽到網絡廣播。由此可以說明網絡廣播將傳統的廣播形式進行打破,傳統的廣播是需要半導體或者是無線電波進行的聲音傳播方式,而網絡廣播則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收聽,不用考慮空間與時間的影響要素。
2.2 自由、互動性強
傳統的廣播形式由于通常都是對聽眾進行單方面的播送,對于聽眾來說,只能去配合廣播的播出時間等進行收聽,對于錯過的聽眾那么就沒有辦法進行回放。所以聽眾對傳統的廣播技術只能去配合,而且沒有選擇的余地,對聽眾的限制也大。但是網絡廣播正是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它讓聽眾對廣播的收聽選擇性更強,對于錯過的聽眾,可以讓聽眾從網絡中將錯過的節目進行重復的收聽,聽眾同時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廣播節目的選擇,這樣使得聽眾不再受到原來傳統廣播所帶來的一系列限制,從而讓聽眾成為了收聽的主體。在網絡廣播中,聽眾還可以和廣播的內容、主持人等進行網絡上的互動交流,通過社交軟件進行互動,從而讓聽眾也能參與到節目中去,也讓廣播節目更具有人性化與趣味性。
2.3 改變了收聽的方式
傳統的廣播方式通常都是讓聽眾去對廣播進行收聽,而不能做任何其他的互動環節等措施,而網絡廣播的加入則讓聽眾從單純的收聽變為了更多的互動性節目。網絡廣播技術可以對觀眾提供視頻的播放形式讓聽眾變為了觀眾,這種方式可以讓觀眾更加直觀地看見其播放的內容等,讓廣播的內容更加豐富,從而讓觀眾更好的融入節目的內容中,這種方式很好的發揮出了網絡廣播技術的優勢。
3 廣播電臺在新媒體時代下的發展策略
如今的時代發展速度迅猛,為了能讓傳統的廣播適應如今的時代潮流,不被時代所淘汰,就需要對傳統的廣播電臺進行一系列的發展策略研究,要讓新媒體技術和傳統廣播進行相互的融合,才能促進傳統廣播的發展。
3.1 對電臺的管理制度進行完善
要想讓廣播電臺能有好的發展,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建立一個完善的電臺管理體系,有了規范化的管理體制,才能有發展的前提。電臺首先應該要從廣播的節目質量進行考慮,節目質量好了,自然就會有很多聽眾來收聽,同時也能更好的進行發展,所以要將節目制作的機制進行完善化,要用具有豐富內容的節目來提高節目的質量,讓其成為電臺的主要節目,從而在廣播界占領一席之地;然后,將節目調整的機制進行完善,對節目進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這是對節目進行管理的基本方法,同時還要讓電臺的工作人員提高工作激情。
3.2 電臺廣播網站需要加強
目前,隨著網絡、數字、衛星技術的發展,從中電臺廣播的網站也開始投入了使用,聽眾們可以從網站中去獲取豐富的音頻內容,同時還能對其進行互動交流,將廣播媒體中只能進行聽得缺點進行了彌補,廣播網絡將傳統的電臺媒體中的資源進行了整理,同時還將其內容進行擴大化的傳播,成為了促進廣播發展的有力工具。廣播網站對電臺進行了大力的宣傳效果,讓聽眾更能直觀感受到電臺的內容,從而讓廣播電臺更加親民。同時聽眾還可以在廣播網站上進行留言反饋,將這些意見進行整理與應用,將廣播內容等進行改進,從而能剛好的發展廣播。
3.3 為現代廣播發展構建網絡化平臺
依照如今的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等現代的科技技術讓廣播電臺的各個功能網都能相互聯系,從而將它們構建成統一的廣播網絡平臺,同時對其進行高效的管理,以便于適應之后的一系列發展需求。
3.4 為數字化播出定制一套成熟的控制系統
數字化播出控制系統是運用了數字化調音臺、音頻矩陣、數字音頻接口和網絡化路由器等進行信號的播出,這些是其系統的核心。要在廣播技術中采用國內外的成熟、先進的廣播技術,從而能讓系統能夠在進行廣播時適應新媒體時代的需求,跟上發展腳步。與此同時,還應該對廣播平臺網絡進行分析,對未來的技術發展,業務發展進行考慮,將網絡廣播、數據廣播、數字化陰平廣播、視頻等進行著力發展。將控制系統不斷去完善,做到廣播的持續發展。
4 新媒體時代中廣播的發展措施
4.1 讓制播分離,讓廣播價值提高
需要根據節目類型的不同來進行不同的節目直播模式和制作方式。對于經營類的節目,像是綜藝節目、評書等,就可以讓相關專業制作公司來對其進行包裝與整改;而新聞性、公益性、直播類的節目就可以由電臺進行制作。對原有的廣播頻率就可以將其分成播出機構和制作公司,在廣播節目中的提供商就是制作公司,而節目中播出的平臺就是播出機構。要對其進行統一的平臺建立,才能讓節目從中進行價值的最大化收益。同時在新媒體的環境下,對于內容的播出更具有自由性,在廣播市場中新成了多元化的擴張,從而讓廣播電臺之間的節目的到更好的價值,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需要對其進行營銷平臺的建立。
4.2 成為一個具有影響力的提供商,提供優質的節目
為了能讓節目更具有影響力,就應該從內容上進行改進,從而讓更多的聽眾對其產生收聽欲望,這種方式是所有媒體所共同追求的,對于一個廣播電臺能夠順利發展下去就在于對節目的質量控制。廣播產業能否有好的收益,節目內容質量是其影響力最大的因素。如今新媒體時代的發展,加大了媒體之間的競爭和挑戰,所以要對音頻廣播進行網絡化,數字化技術的運用,才能更好的在新媒體時代下進行發展。
4.3 逐步將市場化營銷和社會化生產進行完善
目前,美國的大多數電臺中只有10人左右,有的甚至是一兩個人,其原因就在于他們的節目通常都是從節目市場中買來的,從而節約了很多成本。但是我國目前對于廣播的市場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沒有達到一定的成熟度。我國現在已經對節目市場開展了很多屆的節目交流會,但是其中的交易量并不大,這些都說明著我國市場化營銷手段的不完善導致的,所以還需要對其進行營銷手段的創新與完善。然而,我國節目價值的不高其原因還在于有些優秀的節目不能走向全國。但是我國很多地方都生產了許多優秀的節目,對市場化的營銷模式進行了探索,這值得廣播界相關人士學習。
4.4 加強廣播和網絡的合作
在傳統廣播的發展中應該與新媒體時代進行相應結合,共同發展,讓過媒體與其進行融合,從而讓廣播不僅是體現在聽上,還可以在視覺上進行表現,打破以往的傳統廣播觀念。靈活運用網絡的特點,進行多方面音頻廣播的功能擴展。從而讓手機等通訊設備能夠為聽眾帶來信息化的消息。
4.5 將產業化發展道路進行拓展
廣播電臺不僅僅是作為新聞的宣傳,而是一個獨立的企業。在一項廣播電臺節目中,需要對其進行一系列的打造,要將節目舉辦開,對其中進行商業化的營銷,可以豐厚利益,從而促進廣播事業的發展。如今的廣播廣告發展的空間已經不如從前了,所以廣播相關人員應該想方設法將廣播產業進行拓展,在新媒體時代下可以更好的進行產業發展。
5 結論
在如今新媒體時代的大力發展環境下,廣播技術面臨了很大的挑戰,而廣播技術要在新媒體時代下進行發展,同時還要適應當今社會環境下人們的生活,就需要相關廣播人員對其進行不斷地學習與技術研究。要堅持提高自身技術水平,對廣播節目進行不斷地創新與拓展,讓更多的人對廣播媒體產生重視,同時讓新媒體時代下的廣播節目能剛好將信息進行傳播,為人們帶來更好的視聽享受,從而促進廣播技術的持久發展。
參考文獻
[1]熊波.新媒體時代中國電視產業發展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3.
[2]王晁晟.基于新媒體時代的廣播技術發展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4(22):64.
[3]張欣奇.關于新媒體時代廣播技術的發展從廣播網絡化到網絡化廣播的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33):8002-8003,8006.
[4]劉曉威.新媒體時代下廣播技術的發展綜述[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7):5-7.
[5]姚爭.新興媒體競合下中國廣播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戲劇學院,2013.
[6]孫丹.新媒體時代廣播技術的發展與應用[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5(24):24.
[7]劉芳.淺談新媒體時代廣播技術的發展從廣播網絡化到網絡化廣播[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18):85.
[8]李占軍.新媒體時代廣播發展路徑微探[J].中國廣播,2011(4):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