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盛頓郵報》7月19日文章,原題:美國人以為中國不會創新,科技領域卻講述了不同的故事 當中國的科技大佬們會聚3W——中國首都的一家咖啡廳、也是孵化器公司時,他們想要嗑瓜子,而且要快。最近一次會議舉行前,3W一名創始人用微信——有數億用戶的中文平臺,向愛鮮蜂——當地一家初創公司、掌上速達便利店——下單。半小時后,與會者嘎吱嘎吱嗑起瓜子來。
那些沒在中國繁華城市呆過的人,可能難以想象其網絡化程度。許多人印象里,中國仍是仿冒產品遍布的國家,與最新科技前沿無緣。對于中國的互聯網,外界往往只注意到它是受限制的,沒有臉譜、推特或谷歌,以為審查會阻礙中國網絡創新。但令人敬畏、吃驚和困惑的是,中國挑戰了這種觀點。事實上,在內容審查的“防火長城”后面,中國的科技行業發展得如火如荼。
中國的7億網民正驅動網絡繁榮。如今中國在電商領域已是世界領頭羊。摩根斯坦利預測到2018年,中國產生的網上交易量將超過其他國家的總和。有了資金支持,中國的眾多科技初創公司如今正試驗新模式,有潛力賺到真金白銀,并影響到世界各地的人。上海SOS創投合伙人賓威廉說:“在臉譜網上,什么東西都不能買,而在(中國的)微信和微博上,看到什么就能買到什么。”“臉譜網的未來規劃就像微信的翻版。”
風險投資家特里·朱搞不懂說中國“不會創新”的錯誤觀念為何仍在流行。上世紀90年代末他在北京初入科技行業時,中國盡管雄心勃勃,但中產階層規模小,新興群體只能指望加州。如今,中國公司早已學會接受最好的技術,然后加以改造。美國公司還只盯著廣告收入時,中國企業已成為電商的先導。且中國中產群體在激增,據麥肯錫調查,2000年中產只占中國人口的4%,2012年占到68%,2022年將達75%。
有人抱怨屏蔽外國網站損害中國科學研究。但許多中國創業家相信,移動科技會在“防火長城”后繼續蓬勃發展。一是政府需要。北京明白互聯網的商業力量,想加以利用。二是因為創新本身。中國移動市場正加速向本土創新的轉變。▲
(作者艾米麗·勞哈拉,喬恒譯)
環球時報2016-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