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學 溫芝龍
?
山西省物流模式的分析與對策①
太原理工大學 溫芝龍
摘 要:本文運用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方法,運用實例對物流模式中的自營物流、第三方物流、物流聯盟以及物流一體化等在優勢和劣勢方面作了詳細分析,以期對山西省企業在進行物流模式選擇時提供決策參考。
關鍵詞:物流 物流模式
一個地區內物流水平的高低,對這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有重要影響,在這個地區的經濟發展中起到樞紐或者是節點的作用。物流業和本地區域經濟同步發展,可以和本地區的經濟發展形成優良互動,還可以明顯地推動區域之間的協調發展以及經濟合作,有效提高了區域經濟的競爭力。
多年來,山西省的物流行業也有一定程度的進步,但也受到產業規模和結構“歷史遺留問題”發展當代物流的主觀意識等方面的約束。整體上看,山西省物流行業的發展較為過時,無法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以致成為制約本地經濟發展和區域經濟和諧發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經過參考發達地區的經驗,從山西省物流業發展水平的詳細情況來看,對可供選擇的物流模式進行探究,從而整理出對山西省物流業以后發展的具有針對性以及建設性的意見。
此物流模式指的是企業本身運營的物流業務,組織全資或者是控股的下屬公司,獨立完成物流運輸。
省內從業與銷售交易方面的公司有制造商和零售批發商等。制造商實行銷售偏向在20世紀末顯得較為出眾,我們從較為全面的方位看,制造商的主旨是商品的開發、設計以及制造的過程,不過愈來愈多的制造商不光具有較為龐大的網絡銷售,還延伸到這個銷售區的物流、配送網,在山西省內,大型制造商的制造員工大約在三千人左右,不過負責營銷的人員卻有一萬人左右,設備也要比專營物流企業先進。制造企業可以通過企業擁有的物流網絡還有設施支持業務,在開展物流業的時候不再重新配送投資、新增物流,相對于企業來說,物流資源規劃合理以及系統的設計是比投資還要重要的。
優勢:企業自己的物流業,可以將交易的最終環節掌握在手中,對企業控制客戶的控制權比較有利,還可以掌控交易的時間。這種模式是企業將資產直接配送,掌控了物流性能,對交貨的時間可以有較為準確的保障,提高了對客戶的服務質量,從而加強了顧客與企業的長期合作關系。也對現在的資源進行了較為徹底的運用,對顧客的需求信息了解及時,這樣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服務質量,使客戶的不滿意度下降,偶爾還可以得到顧客的改進意見和需求信息。
劣勢:平常企業的物流管理受限于企業的資源,物流信息系統難于構建,得到的運輸信息較少,再加上專業人才的短缺,設備又很難更新,運輸的渠道也比較少,這些原因使物流管理很難專業化。以及企業物流資金流受到限制,物流模式較難擴展。
由物流勞務的需方、供方以外的第三方操作物流服務的物流運轉方法就是第三方物流。第三方指的是施行物流功能外部服務的供應方。
2.1 第三方物流模式的優勢
這種物流模式自20世紀中期在西方發達國家出現以后,以它特有的魅力受到了各個企業的喜愛,從而得以快速發展,還被稱贊為“企業發展加速器”。企業使用較為專業的第三方物流,可以讓主業更加集中,并降低庫存、減少成本,提高企業形象,還可以提升經營的效果。
相對于眾多企業來說,物流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制造、設計和研發新產品是生產企業的核心。此物流模式可以使生產企業的資源改進配置,讓有限的人力、物力匯集在核心業務上,發展重點研究項目。
基本的技術問題,盡力研發新型產品,參與世界競爭,可以增強競爭力度。物流業的這種物流模式運用較為規模生產的專業和成本的優勢,可以提升信任度,也可減少各種履約風險。
2.2 第三方物流模式的劣勢
根據山西省的物流發展狀況,使用此模式需要注意兩點。2.2.1 第三方物流模式還未成熟
這種模式在西方國家出現時間未滿20年,在山西省出現的時間也未滿10年,從山西省的物流業發展狀態可以看的出來,這種模式發展不成熟,達不到一定的專業化要求,也沒有達到一定的規模,第三方物流帶來的節約成本、服務優化在山西省的表現不明顯,還會出現外包物流失敗的狀況。
2.2.2 比較容易受制于人
簽署物流服務外購合同之后,物流業務將會全權由第三方物流公司進行,雙方的力量對比也會隨之而改變。對于物流公司而言,此單交易充其量只是大多數交易中的一單;但對電子商務企業來說,服務質量與效率將會對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造成重大影響。在供應鏈中,因為第三方物流企業還不夠成熟,企業如果過度依附供應鏈同伴,將非常易被牽制,在供應鏈關系處于被動位置,供應鏈的控制能力相對較差。
聯盟的本質是合作方的共同利益。物流業的市場空間較大,利潤也較為豐厚,在西方國家物流的成本約占GPD的10%,而我國的成本在15%~20%,物流業在我國的效率較低,和巨大的市場空間形成明顯對比,生產運輸企業可以通過物流或者是供應鏈方式形成聯盟可以提升物流的效率,實現物流效益的最大化。
在我國物流發展水平較為落后,物流業的設施過時、技術落后,物流運轉資金不足,物流的發展進程長期滯后,很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不習慣新的模式,這些問題可以通過聯盟解決。
物流聯盟指的是兩個以上(含兩個)的經濟組織長期合作或者聯合之前確立的物流目標。聯盟的主旨是讓參與方獲得“共贏”。這種模式的特點是團隊間依賴、著重合作、核心專業化。此模式是介于外包和自營之間的方式,大大降低了上述兩種模式所帶來的風險。
企業和物流企業合作,可以縮減運營方面的風險,有助于提升企業競爭力,企業也從合作中學到了物流技能和管理方面的經驗;兩者之間的合作也讓物流企業有了持續的貨源。不過兩者聯盟之間關系的長期和穩固,也讓企業改變物流企業合作伙伴變得艱難,企業需要全面考慮到以后依賴物流合作伙伴所帶來的影響。
一體化指的是用物流系統為核心,將消費者供應鏈、企業生產、物流業、銷售業系統和整體化。這是用第三方物流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新型物流模式。在物流一體化模式之下,物流企業用與生產企業成立眾多的代理或者是買斷關系的辦法,然后和銷售企業成立了比較穩定的合作關系,可以將生產的商品或者信息一起結合辦理后,根據訂單要求逐一配送。一體化模式的優點是為客戶之間的互動提供信息,可以均衡缺余、互享資源。
這種模式的發展可以分為如圖1的三個方面。這種模式指的是物流系統觀念的構建,物流重點倉儲、運輸和其余的關鍵點逐漸完善,下屬系統運作協調,發展變得系統化。此模式是市場的主流企業把物流水平提高到了企業發展的戰略位置,也產生了用物流戰略為樞紐的企業聯盟。宏觀物流一體化將物流水平提升到了這個標準:使物流業發展到占據省內總產值的部分比例,主導社會經濟生活。物流產業化的發展模式是物流一體化,這種模式是由第三方物流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左右的。物流的管理問題是一體化模式的本質,也就是物流專業的管理員和技術員,對較為專業的設施設備進行充分地使用,展露專業的物流運作經驗治理,從而獲得最成功的效果。同時,物流一體化的趨勢給第三方物流的提高水平供應了較好的發展環境和巨大的市場需求。

圖1 物流一體化層次圖
企業與分銷商之間互相分享行業信息,共同承擔會出現的風險,共享合作帶來的利益,是分銷商之間的合作模式。分銷商、企業和客戶之間的利益一體化,企業需要注重與三者之間的合作要求,以及后面長期合作關系的維系,企業以供應增值性服務和二者之間取得互利共贏。
如今,很多生產企業和商業企業將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核心業務上面,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而將倉儲、運輸等環節交給更加專業的物流企業進行操作,這樣更加節約和高效:物流企業也在不斷地拓寬業務范圍以提高服務質量,提供一條龍服務,物流企業根據第一方、第二方的條款,分析比較自理的代理費用和操作成本,運用代理、聯盟、自理模式,為客戶提供定制的物流服務。但同時山西省企業選擇的物流模式也存在很多的弊端:企業要對物流運作過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否則將受制于人,不利于企業的發展;企業選擇合作伙伴時,在能力、兼容性和承諾等方面要求很嚴格,會使企業失去選擇的彈性,會使合作變得更加困難;企業為了彌補自身的一些不足而結盟,從而陷入一種被動的依賴關系中,缺乏長期的穩定性;企業可以通過聯盟實現雙贏,但在客戶方面很難實現雙贏的局面。現有的物流模式制約了企業的快速發展。
在物流業進展相對落后的山西省,市場的發展空間是非常大的。省內企業也認識到物流模式“瓶頸”在網絡環境下對企業較有大的影響。企業會受到來源于省內和省外的較大競爭壓力,現在企業培養競爭上崗的重要點在于壓制生產成本、提高企業服務標準,當代物流方法改進正可以為企業收獲上面闡述的兩種利益的新方法。怎樣選擇較為合適的物流模式,是在競爭非常強烈的市場中占據高點以及猛烈的發展勁頭,這是在企業中必須要悉心對待的問題。企業怎樣可以在挑選合作伙伴時增加自主選擇的空間,落實增長優勢,實現良性互動。怎樣贏得完成企業和客戶之間的共同利潤;怎樣可以非常有成效的把被動風險降低,讓企業能有空間挑選出色的合作伙伴,從而成立核心戰略聯盟,是現階段物流業發展的重點。
參考文獻
[1] 張麗.山西省電子商務的物流模式研究[J].商業研究,2010(4).
[2] 李偉.山西物流業發展分析[J].經濟師,2010(4).
[3] 李瑞君,高宏偉.山西省物流業與經濟發展協調分析[J].物流科技,2012(12).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6(a)-091-02
基金項目:①本課題屬山西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資助項目(2012041 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