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洛杉磯時報》7月20日文章,原題:一名美國消費者在亞馬遜上給一款中國產品差評。然后事情就變得瘋狂了 電子商務打破國界,把世界各地的買家賣家聯系起來。但事情并非總會一帆風順。問問奧克蘭的馬修·加勒特就知道了。
從事信息安全工作的加勒特上月在亞馬遜網站從一個中國賣家手里買了一個智能插座。不過在發現這個插座存在安全隱患后,他在網站上給商品打了一星(最高為五星——編者注),并撰寫了800字的評論。此后12天內,他收到8封中國賣家要求刪除差評的郵件。加勒特在社交網站上分享中國賣家給他的郵件后,引來更多注意,中國媒體也在本月報道此事。
這次事件反映了中外不同的買賣文化。在中國電商平臺上,賣家騷擾買家以求刪差評的事件并不少見。阿里巴巴表示,淘寶上8%的投訴與此有關。為此淘寶上月嚴格了“賣家惡意騷擾”的定義,并處理了14個涉事賣家。
學者王怡(音)認為,中國賣家極度重視買家評論,是因為中國人內心深處很要面子,不愿在別人面前丟臉。賣家不在乎好評真實性,“明知是假也樂在其中”。
北大教授杰弗里·陶森表示,外國買家賣家越來越熟悉中國商業模式,“中外買家賣家交流更多了,巴黎的商店里每周不也發生這樣的沖突嗎?也許跨境電商和社交媒體把這種現象放大了”。
癡迷好評的中國賣家不擇手段,短時間內是改不了的。加勒特則表示,未來將更堅定地寫出良心評論。▲
(作者楊穎之[音],劉晴譯)
環球時報2016-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