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軍事體育部 黑龍江大慶 163319)
?
普通高校速度滑冰選項課學生運動損傷現狀的調查與分析①
李霞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軍事體育部黑龍江大慶163319)
摘 要: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和數理統計的方法,對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330名速度滑冰選項課學生進行了運動損傷情況的調查。結果表明:速度滑冰選項課學生運動損傷的發生率為16.1%;速度滑冰選項課學生運動損傷的多發部位依次為:膝、踝和腰;速度滑冰選項課學生的運動損傷以扭傷和拉傷為主;導致速度滑冰選項課學生運動損傷的因素主要:身體素質、準備活動和心理素質。
關鍵詞:普通高校 速度滑冰選項課 大學生 運動損傷
鑒于氣候條件的制約,我國東北地區高校冬季體育課程主要以冰雪項目為主,特別是維護費用較低、易于開展大規模教學的冰上項目教學被普遍采用與實施。速度滑冰教學在培養學生意志品質、提高學生身體機能與運動能力等方面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與可行性,但是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由于速度滑冰自身的運動技術特征及學生的身體、心理條件影響,運動損傷屢見不鮮,速度滑冰教學中運動損傷的發生將對學生的教學參與、運動參與、教學效果產生較大的消極影響。因此,該文通過對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速度滑冰選項課學生運動損傷情況的調查,了解大學生在速度滑冰學練中發生運動損傷的具體情況,分析其產生的基本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1.1研究對象
文章以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速度滑冰選項課學生運動損傷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檢索與分析CNKI及萬方等數據庫中與速度滑冰運動損傷相關的論文52篇,為研究的開展提供理論基礎。
1.2.2訪談法
就速度滑冰運動損傷的易發部位、類型、原因和處理方法等問題走訪了速度滑冰教練員和速度滑冰教師。
1.2.3問卷調查法
向選修速度滑冰課的大學生發放調查問卷。共發放問卷350份,回收349份,有效問卷330份,回收率為99.7%,有效率為95.6%。

表1 速度滑冰選項課學生運動損傷的發生率
2.1速度滑冰選項課學生運動損傷的基本情況
2.1.1運動損傷的發生率
速度滑冰技術的練習與掌握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出了多元的要求。在身體素質水平不高的情況下,當學生腳踏支撐面窄的冰刀,在摩擦力小的冰面上以一定的速度滑行時,其控制身體平衡的難度增大,容易產生傾倒現象。因此,在速度滑冰的學練和考核活動中,難免會發生運動損傷(見表1)。
表1顯示,在330名速度滑冰選項課的學生中,有53人發生過運動損傷,占調查對象總人數的16.1%,其中低年級男學生的運動損傷的發生率最高為19.8%。速度滑冰是黑龍江省的傳統項目,其群眾基礎較好,高校冬季體育課中速度滑冰課選修學生人數眾多。因此,速度滑冰應不僅關注學生對專項技術的掌握情況,也應對學生的專項運動損傷給予足夠的重視。
2.1.2運動損傷的部位
基于速度滑冰對學生身體素質的特殊要求和大學生身體素質及其專項運動技術水平的限制,速度滑冰選項課學生運動損傷的部位也存在自身的群體特點(見表2)。
由表2可知,速度滑冰選項課學生運動損傷的易發部位分別為:膝(41.5%)、踝(30.2%)和腰(15.1%),其中,男生和女生速度滑冰運動損傷最易發部位均為膝和踝。可見,下肢和腰部是速度滑冰選項課學生運動損傷的多發部位。這與速度滑冰主要技術中上體、下肢以及身體重心移動的項目特點是相呼應的。

表2 速度滑冰選項課學生運動損傷的部位

表3 速度滑冰選項課學生運動損傷的類型

圖1 速度滑冰選項課學生運動損傷的致因
2.1.3運動損傷的性質
任何項目對參與者體能、技能、心理等因素的需求都有自身的項目特點。速度滑冰運動損傷的性質與其項目特點、人體生理弱點和參與者身體素質的聯系緊密。速度滑冰選項課學生運動損傷的性質(見表3)。
表3表明,速度滑冰選項課學生運動損傷的類型為扭傷(50.9%)和拉傷(39.6%)。因此體育主管部門和專項教師應對速度滑冰選項課學生運動損傷的類型進行有針對性的關注。
2.2運動損傷產生的原因
鑒于運動速度滑冰技術的復雜性及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多元要求特征,教學環境、學生的身體素質、管理等多方面均對學生的損傷發生具有影響作用。
圖1表明,速度滑冰選項課學生運動損傷的致因依次是:身體素質、準備活動、心理因素、組織與管理和場地器材。其中,身體素質、準備活動和心理因素是導致速度滑冰選項課學生運動損傷的三大主要原因。
3.1結語
(1)速度滑冰選項課學生運動損傷的發生率為16.1%。
(2)速度滑冰選項課學生運動損傷的易發部位依次為:膝、踝和腰。
(3)速度滑冰選項課學生的運動損傷以關節扭傷和拉傷為主。
(4)速度滑冰選項課學生運動損傷的引發因素依次為:身體素質、準備活動、心理因素、場地器材、組織與管理和場地器材。
3.2建議
(1)速度滑冰選項課學生運動損傷并不鮮見,高校體育主管部門和專項教師應對此給予足夠的重視,并擬定相應的預防措施。
(2)教師應提升大學生對速度滑冰運動損傷防范意識,并介紹常見運動損傷的處理方法。
(3)教師應關注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綜合訓練,提高學生速度滑冰技術的穩定性,進而降低運動損傷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夏驕陽.優秀短距離速度滑冰運動員核心競技能力訓練理論體系與實證研究[J].體育科學,2008,28(3):86-96.
[2]湯勇.論高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歸責原則及責任分擔形態[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1(1):36-40.
[3]許春彪,楊鳳華,李大志.普通高校冰球刀滑冰教學的初步研究[J].冰雪運動,2003(4):62-63.
[4]王莉麗,王志鵬.北方高校速滑實踐課教學改革路向的理性思考[J].冰雪運動,2008(9):67-70.
[5]李志軍.對高校冰上教學改革的思考[J].冰雪運動,2001(4):66-68.
中圖分類號:G8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5(a)-0007-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3.007
作者簡介:①李霞(1974—),女,黑龍江密山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