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書躍
摘 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讓每一個學生在離開學校以后仍然能數學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培養;數學應用意識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4-108-01
小學數學教學應重視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小學數學教師要善于運用情境教學讓數學走進生活,通過數學教學活動讓學主動構建數學知識, 鼓勵方法多樣化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數學知識,促進學生數學創新力的發展,激發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數學學習的內驅力。
一、通過情境教學,讓數學走進生活
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適時地給學生營造一個教學情境,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學生發現問題,探索新知。合理有效地創設生活教學情境,可以使數學課堂教學更接近現實生活,使學生身臨其境,加強感知,激發思維,輕松地接受新知識。這決定了小學數學生活情境的創設要從小學生熟悉的生活現實出發,把數學內容與數學現實聯系起來,在生活中捕捉精彩鏡頭,再配置有特定數學信息的生活原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數學課堂教學需要生活味,讓孩子在生活場景中理解數學、應用數學。現實世界是數學的豐富源泉,也是數學應用的歸宿。任何數學概念都可以在現實中找到它的原型,只要細心地觀察周圍的世界,我們就能發現,到處都是數學。新課程教材借助學生身邊豐富的解決問題的資源,創設了生動活潑的生活情境,提供了較真實的巫待解決的實際問題,選材范圍擴大了,提供的信息數據范圍也擴大了。教學時,應充分利用這些信息資源,選擇恰當的方式展示這些情境,引導學生從情境中觀察、發現、收集數學信息,并對所有信息進行篩選、提取,同時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從數學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通過活動教學,讓學生主動構建知識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最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而數學活動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活動。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只是接受現成的數學知識,而是一個以學生己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的過程。一節好的數學課,教師應十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向學生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感知有利于獲得感性經驗,從而實現其認識的內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斷力的發展。學生在學習應用題時,往往需要借助直觀和操作活動來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在此基礎上理解數量關系,找出算法。在應用題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安排學生的操作活動,提供豐富的材料,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找出解題思路和解答方法,體驗成功和失敗。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讓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不僅能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而且能對所學知識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更牢固,還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鼓勵方法多樣化,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尊重學生的策略多樣化。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有不同的解題策略,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因材施教,促進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潛在的創造性,鼓勵學生運用多種策略分析、解決問題。承認學生學習的差異性,使學生通過交流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使他們在交流過程中相互啟發,相互影響,完善解題策略。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方法應予以充分肯定,引導學生積極評價,充分尊重學生,做到既評價知識技能,又評價情感。如教學“雞兔同籠”問題時:“雞兔同籠,上有8個頭,下有26條腿,雞兔各有多少只?”教師可讓學生先嘗試猜一猜,引導學生從“0只雞8只兔、1只雞7只兔、…7只雞1只兔、8只雞0只兔”列表舉例所有可能的情況,并進行一一檢驗,得到問題的結果。而有的學生先假定4只雞、4只兔,然后再調整,最后求出雞3只兔5只。還有的學生先畫8個圓圈代表頭,給每一個圓圈配2條腿,這樣就用了16條腿,然后把余下的10條腿2條2條地添上,添完為止,最后得到3只雞5只兔。還有的學生用假設法,假設兔子學雞走路,即都是雞則有16條腿,少了10條腿,原因是有5只兔學雞走路造成的;還可假設雞學兔子走路,即都是兔子則有32條腿,多了6條腿,原因是有3只雞學兔子走路造成的。
四、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數學知識
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教師可利用模擬軟件或虛擬現實軟件來演示某些實驗現象,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要解決數學的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特點之間的矛盾,就要充分運用其直觀性進行教學。除了運用教具、學具外,還要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包括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多媒體教學),使教與學生動形象,化難為易。即可利用多媒體制作工具,綜合利用已有的各種教學素材或網絡,編寫適合自己上課用的演示文稿或多媒體課件,形象地演示數學教學中某些抽象的、難以理解的內容,突破教學的重點,分散教學的難點。
總之,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規律,教學內容,學生實際等諸多因素去考慮,選擇恰當的時機適時、適量的運用信息技術這種教學手段。發揮其最大功效,減輕學生學習的過重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為祖國培養更多的跨世紀的創造性人才。
參考文獻:
[1] 文學榮.新課程下教師課堂教學情境創設能力培養與提升[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5.
[2] 鐘輝.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教學月刊小學版,2007(11).
[3] 王明山.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之我見[J].青海教育,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