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定菊



中圖分類號:F713 文獻標識碼:A
內容摘要:在政府、市場“兩只手”共同作用下,我國城鄉商貿統籌不斷深入,為流通業轉型升級提供更大動力。本文以浙江省為例,分析了城鄉商貿統籌對流通業轉型升級的驅動機理,驗證了城鄉商貿統籌對流通業轉型升級驅動力的存在,然后就推動浙江省乃至我國城鄉商貿進一步統籌、持續推動流通業轉型升級提出了較為可行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城鄉商貿統籌 流通業 轉型升級 驅動機理
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流通業作為聯接城鄉生產和消費的重要橋梁,在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提升的過程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浙江省是我國市場經濟的先發地之一,市場化進程相對較快,商貿流通業發展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尤其是商貿流通領域民營經濟突飛猛進,像阿里巴巴等知名流通企業已成為全球的明星企業。與此同時,浙江省流通業仍存在著城鄉二元結構,農村發展尤顯滯后,城鄉之間的雙向流通渠道不夠健全、流通主體發展差距明顯,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這些都直接影響了城鄉之間產品、要素等的有效對接以及全省流通業轉型升級,也制約了擴大內需政策引領全省經濟增長。由此可見,推動浙江省流通業轉型升級,首要任務就是要充分激發農村流通市場,進而推動城鄉商貿統籌發展。
浙江省作為東部地區經濟強省、貿易合作大省、商貿流通強省,其城鄉商貿統籌發展,在推動流通業轉型升級方面具有重要的全國性示范意義。因此,本文將研究浙江省城鄉商貿統籌對流通業轉型升級的驅動機理,為浙江省商貿統籌發展以及流通業轉型升級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城鄉商貿統籌與流通業轉型升級的聯動關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地區城市優先發展,城市流通業發展迅速,但都忽視了農村流通業發展,難以滿足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需要。但是,從反面來說,城鄉之間流通業發展存在的較大落差,也對城市借助流通業發揮“以商助農、以城帶鄉”創造了重要條件,更有利于城市具有較高現代化水平的商貿流通要素資源流向農村地區,進一步促進我國流通業轉型升級。城鄉商貿統籌與流通業轉型升級存在一定的聯動關系,如圖1所示。
城市流通業在不斷向現代化邁進過程中,消費潛力不斷縮小,市場趨于飽和,行業競爭不斷加劇,隨著政府施予宏觀調控,農村將被作為城市流通業進一步拓展的新市場。于是,新的流通業態、新型技術、現代化管理理念、信息技術與基礎設備等將不斷通過各種途徑引向農村,農村的流通產業也將不斷得到發展,進而促進流通業轉型升級。同時,在國家大力支持“三農”發展的環境下,農村市場內生驅動力也不斷顯現出來,農產品流通的模式正由單一渠道轉向專業市場渠道,農超對接不斷加速、新型合作組織不斷健全、物流配送不斷深化,農產品“進城入社”的流通渠道網絡逐步成形。
浙江省城鄉商貿統籌對流通業轉型升級的驅動機理
(一)統籌城鄉消費市場,有利于充分挖掘商貿流通業增值潛力
流通業是連接生產環節與消費環節的關鍵紐帶,長期以來的城鄉二元結構加劇了產需脫節,導致流通功能無法充分引導生產和引領消費。通過城鄉消費市場的不斷統籌,則有助于進一步挖掘流通業,特別是城鄉一體的流通業的增值潛力,促進城鄉社會消費價值內涵升級,擴大城鄉流通發展空間,全面推動流通業轉型升級。
在城鄉消費市場統籌過程中,農村消費市場的升級是浙江省流通業轉型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問題。2014年浙江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7835.34億元,相比2000年提高了近6倍,相比“十一五”計劃末也增長了70%以上。然而,縣以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規模總量仍然偏小,雖然近幾年來保持著較快的增長,但是占浙江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卻呈現不斷下滑趨勢,2014年浙江省縣以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占比僅為21.9%,比2000年下降了約13個百分點。2014年全省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僅為16.1%(見圖2)。由此可見,如何引導農村消費市場升級,是扭轉浙江省城鄉商貿二元結構、引導流通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問題。然而,浙江省城鄉居民的消費結構正發生明顯的調整,2013年浙江省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0.344,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0.356,相比21世紀初期均有明顯降低。這說明了農村消費結構不斷優化,消費層次升級,為“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家電下鄉”等工程的實施提供強有力的保證,也為“農業產業化”、“進城入社”等戰略的實施提供顯著支撐,助推浙江省流通業實現內涵式增長。
(二)統籌城鄉的商貿流通載體,有利于促進流通業態發展和管理升級
我國流通業現代化的一大薄弱環節就在于農村,農村地區流通業經營規模小、實力不足、經營方式落后、流通組織化程度偏低等問題突出。因此,必須充分統籌城鄉商貿流通載體,為城鄉流通業態發展提供充實的平臺支撐。鑒于浙江省民營經濟突出的特征,在統籌城鄉商貿流通載體時應因地適宜,契合浙江省實際,有選擇性地改造提升傳統零售網點或者新建設一批網店,同時積極將現代流通業態、管理模式等引入農村地區,加快實現浙江省城鄉流通業的“介入性”升級。
為了打通浙江省城鄉雙向流通渠道,浙江省以農民合作社為城鄉商貿統籌的重要突破口,利用好市、區(縣)、鎮三級經營網絡,對傳統零售店等流通載體進行改造,引進大型超市、專賣店、專業店等新型業態,在許多區縣都培育了一批有明顯產業優勢的連鎖企業,如杭州華辰、浙江華潤慈客隆、溫州百一等。通過城鄉合作制與連鎖經營的互動,構建新的流通業態,形成了城鄉互動的流通網絡,為流通業態發展和管理升級,特別是農村流通業升級提供強大的載體支撐。截至目前,浙江省基本實現鄉鎮連鎖超市全覆蓋,不僅有利于縮短城鄉流通業態和管理差距,也為農民生產生活提供極大便利。
(三)統籌城鄉的商貿流通主體,提高流通市場核心競爭力
培育多元化、現代化的流通主體,是流通業實現持續穩定發展的內生動力。目前浙江省城鄉流通主體發展差距較大,農村流通主體正處于跨越式轉型的關鍵期,因此亟待培育多元化的現代流通主體。
浙江省在推進城鄉商貿統籌的過程中,已逐步顯現多元、現代的流通主體格局,多種性質的流通企業在結合城鄉商貿流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一些重點流通企業在支持城鄉商貿流通一體化方面做出杰出貢獻。城鄉商貿流通主體的不斷統籌,為培育壯大現代流通市場提供巨大動力。浙江省2014年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百強如表1所示。
(四)統籌城鄉商貿流通設施,構建城鄉互動融合的流通網絡
構建城鄉一體的流通網絡,是城鄉商貿統籌發展的重要環節,而城鄉商貿統籌的一個關鍵點在于城鄉商貿流通設施的統籌,特別是城鄉交通、物流基礎設施統籌。可以說,能否構建城鄉統籌的商貿流通設施體系,是浙江省構建城鄉互動流通網絡體系的重要前提,對資源要素的城鄉對接開辟重要渠道,對浙江省流通業轉型升級的意義重大。
為加速統籌浙江省城鄉交通一體化,浙江省在城市間高速公路網、城市道路網、城鄉通道等建設上積極走在全國前列。特別是“十二五”期間,為推進杭州都市圈一體化建設,投資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達3000億元,建成大批交通設施工程,逐步形成以杭州為中心,以城際高速、快速環線、城際輕軌為框架,主干公路、城鄉公交為補充的交通體系。目前,浙江省公路密度達到120公里/百平方公里,是2000年的2.3倍。依托通達的城鄉商貿流通設施體系,全省城鄉雙向互動流通網絡不斷健全,進一步加快“工業品下鄉進村”、“農產品進城入社”。
政策建議
(一)合理規劃布局城鄉交通、物流和信息網絡
構建浙江省城鄉一體化的商貿流通市場,首要任務就是要突破農村商貿流通市場分散、農產品買賣困難、農民消費渠道狹窄與城市流通市場擁擠、工業產銷不均衡之間矛盾,而城鄉之間交通設施、物流設施、信息網絡不完善,導致市場資源配置失衡,是城鄉市場分割的重要原因。為此,浙江省政府及各地市、縣政府要強化對接,合理規劃布局城鄉一體化的大交通、大物流、大信息網絡,促進城市新型流通業態、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業態不斷向農村布點。
(二)加強新農村建設并激活農村市場
城鄉商貿統籌,其根本目的就在于通過以商哺農、興農來變革農村傳統生產生活方式,加速農村市場現代化,切實提高農民的收入和消費水平,扭轉城鄉二元結構格局。通過差異化引導浙江省新農村建設,能進一步優化浙江省現代商貿流通業態布局,規范農村流通市場,激發農村市場活力,從本質上扭轉原有的小農經濟型生產生活模式,推動農村經濟全面提升。
(三)創新商貿流通主體培育發展的機制
商貿流通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在統籌城鄉商貿一體化,推動流通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為此,浙江省及地市等相關政府部門應有針對性地出臺并實施培育商貿流通企業發展的政策,創新企業發展培育機制。這種機制應以城鄉統籌、兼顧內外為原則,發揮省內大型流通企業的引領作用,全面構建城鄉一體的流通企業組織體系。同時,探索省內流通企業“走出去”,對接全球商貿流通市場。
(四)加快培育農村商貿流通專業人才隊伍
農村地區由于經濟、市場的先天劣勢,導致人才難引難留和本地人才流出,因此人力資本的差距也是導致浙江省城鄉二元結構的重要因素。為了統籌浙江省城鄉一體化發展,就必須在農村人才引進和挽留方面下功夫。應積極在農村建立多元化的專業技能和管理等方面的教育培訓平臺,為農村培育本土化的商貿流通專業人才,為有序經營商貿流通企業組織和農村商貿流通創新提供堅強的人才隊伍支撐。
參考文獻:
1.鄭勇軍,肖亮,牛言瑜等.現代流通業發展與新型城鎮化—以浙江省為例[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4(3)
2.于曉雪. 基于VEC模型的流通業與城鄉收入差距實證分析[J].商業時代,2012(30)
3.柳江,程銳.欠發達地區商貿流通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效應分析—以甘肅省為例[J].西北人口,2015(6)
4.劉楊.城鄉商貿統籌與商貿流通業轉型升級新思路[J].商業經濟研究,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