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紹波
摘要 耕地保護是事關糧食安全以及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課題,整理研究相關的廣西耕地保護的資料,分析目前有關廣西耕地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從耕地質量管護、耕地保護利益機制以及耕地保護責任落實3個方面進行論述,在新形勢下提出相應的保護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 耕地保護;基本農田;連片優質耕地;機制;廣西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6363(2016)04—0055—02
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條件,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寶貴資源和重要的生產要素。我國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土地問題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主要問題,因此耕地保護成為目前要面臨的重要問題。當前,我國人口持續增長,城鎮化建設快速發展,土地需求大,耕地保護面臨嚴峻形勢,如何堅守耕地紅線,解決人地矛盾,既切實保護耕地,又滿足供地需求保建設發展,文章就廣西耕地保護現狀以及在新形勢下如何加強耕地保護進行分析和研究。
1耕地保護現狀
我區現行耕地保護制度是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社會穩定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為宗旨,通過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農用地轉用審批制度、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制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基本農田保護制度、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度、耕地保護法律責任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實現耕地保護、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統一。近年來我區通過貫徹落實相關制度,耕地保護取得一定成效。根據2014年廣西公布的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數據顯示,2009年全區耕地總面積為443.1萬公頃,比1996年第一次土地調查時多了21.3萬公頃。
2耕地保護存在問題
由于廣西地區的地質特點,導致在廣西地區的耕地質量普遍沒有平原地區的優質,且耕地面積以及相關的后備資源不足,伴隨經濟的發展,出現城鎮化趨勢,這無形中促進了公共設施的建設,也加大了對土地的占用。這也導致了耕地保護形勢十分嚴峻,同時耕地保護存在問題日益突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耕地質量管護力度不足
近年來,全區耕地減少以優質耕地居多,根據相關統計數據,2012年全區中高等耕地的減少占耕地減少總量的71.4%。具體表現在:1)非農建設“占優補劣、以次充好”的現象嚴重。由于城鎮建設占用的耕地多是城鎮周圍或主要交通沿線較好的良田,而補充的耕地大多位置偏遠、交通不便,耕地質量不高,且在耕地的“占補”方面只是強調數量和忽略了質量,從而造成耕地資源的隱性流失;2)設施農用地及種植林木等農業結構調整的無序管理,造成了優質耕地的退化和流失;3)大量臨時用地復墾不到位,降低了耕地質量;4)“保命田”保護力量薄弱。一些地方政府只顧眼前利益,巧立名目利用政策占用或者核銷基本農田進行非農建設;5)還有環境污染、地質災害等因素也導致耕地質量的降低和數量的減少。
2.2耕地保護利益調節機制缺失
導致耕地保護不到位主要原因是經濟利益調節機制的缺失。一是耕地作為農用地的價值低下,糧食安全效益得不到補償,與非法占用耕地所獲得的經濟利益相比微不足道,使得地方政府、農村集體、農戶保護耕地的積極性不高,造成非法占用耕地建設的現象屢禁不止;二是劃定的基本農田保護成本較高,投入的保護經費不足;三是很多農民選擇外出就業,致使耕地撂荒,耕地利用率不高。
2.3耕地保護責任難以落實
在保護耕地方面,我國實行耕地保護的目標責任制,是指將保護耕地的責任落實到每個人身上或相關部門頭上,繼而保證耕地保護政策落實實施。并且國家還頒布了相關的法律法規,規定地區政府在保護耕地方面所擔當的責任和義務,明確耕地保護的責任主體,但是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責任考核制度,耕地保護責任主體虛化,致使保護責任難以落實。
3加強耕地保護的對策與建議
3.1完善耕地質量保護體系
首先,應當對高質量的耕地進行統計整理,確保實現耕地保護可持續發展。創新土地整治模式,即采取實施重大工程、整縣推進、扶貧開發和農民白發整治“四位一體”的土地整治模式,充分考慮生態環境保護,以保護耕地質量、生態環境為核心,推動耕地保護的可持續發展;其次,建立耕地質量管理機制。由國土、林業、農業、環保等行政主管部門加強合作,進一步完善耕地質量標準、耕地質量驗收辦法,建立和健全耕地質量監測體系、耕地總量動態平衡評價體系和預警預報系統等體系,建立耕地質量管理機制。
3.2加強基本農田管護
根據廣西年度土地變更調查成果,以土地規劃中期評估修改為契機,盡快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合理確定各地基本農田保護任務。開展“六規”(包括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建設規劃、村鎮建設規劃、產業發展規劃、旅游發展規劃、環境保護規劃)合一的規劃,布局好各項用地,建立彼此隔絕的城鎮圈與基本農田保護圈,切實保護基本農田。大力開展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建設集中連片的高標準基本農田,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3.3連片優質耕地為保護核心
借鑒自然生態保護的管理理念,采用耕地質量等級補充完善成果,將耕地保護空間劃分為優質耕地保護區和一般耕地區,其核心是保護連片的優質耕地。通過質量優先原則、相對集中連片原則、封閉原則等,將等別6,7,8等的耕地作為優質耕地區,其余耕地作為一般保護區。對于優質耕地區實地劃區定界,禁止任何擅自建設、農業結構調整等改變耕地用途的活動,重點監控,定期抽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永久保護。一般耕地保護區則執行基本農田保護相關制度。
3.4健全耕地保護利益調節機制
進一步加大盤活存量土地的力度,減免有關使用存量土地建設的成本稅費,以鼓勵使用存量土地進行建設;提高耕地占用稅征收標準,使稅額適應經濟發展水平和物價水平的變化;加大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專項經費的投入和財政補貼力度,建立基本農田保護區域轉移支付補償機制,不能完成保護任務的區域,通過支付代保費用將任務轉移到耕地資源充足地區,平衡收益,提高政府保護耕地的動力;建立配套區域補償機制制度,制度中包括耕地成本與效益評估、監督處罰機制、補償資金管理等,做到有章可循,嚴格制度辦事;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置耕地保護補償基金,對不同區域間耕地保護目標差異進行調節補償,降低利益不平衡。
3.5健全完善共同責任機制
耕地保護是省、市、縣、鄉鎮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乃至村民共同的目標責任,健全完善共同責任機制,各級政府層層簽訂基本農田保護責任狀,明確責任主體和責任范圍,量化保護責任目標。構建耕地保護監管體系,全方位、多渠道、多關口、網絡化的耕地保護監管體系,充分發揮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職能作用,貫徹落實有關土地管理和耕地保護政策。
4結論
通過對廣西耕地保護的分析和研究,分析耕地減少且質量不高的原因,耕地保護利益調節機制缺失,以及耕地保護責任難以落實3個方面問題,提出了解決上述3個問題的對策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