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超,徐海利,劉志恒,張文濤,商琪
(1.洛陽軸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洛陽 471039;2.河南省高性能軸承技術重點實驗室,河南 洛陽 471039;3.滾動軸承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河南 洛陽 471039)
軸承凸出量和預載荷對于軸承配對比較重要,下文從軸承內部結構分析出發,推導出軸向載荷作用下更便于計算和編程,且計算精度更高的軸承軸向位移的計算方法,以便確定預載荷調整后的凸出量,從而確定角接觸球軸承預載荷調整后的配磨量。
如圖1所示,軸承的凸出量b指軸承在預載荷Fa0作用下,內圈非基面凸出外圈基面的距離,凸出時,b為“+”,凹進時,b為“-”。f為另一端面處內圈基面凹進外圈非基面的距離,當內圈與外圈寬度相等時,|f|=|b|。

圖1 預載荷作用下的凸出量
軸系剛度較大的工況條件下,軸承組中需放置內、外隔圈,兩隔圈寬度根據與其配用軸承的凸出量嚴格控制。通常情況下,在軸承制造時已經預留好所需的預載荷間隙(圖2中δ1+δ2),用戶只需保證內、外隔圈寬度相等即可。如需調整預載荷數值,只需調整一個隔圈寬度。忽略其他因素的影響,凸出量可轉化為:純軸向載荷作用下,一個軸承套圈固定,另一個軸承套圈在軸向的位移量。

圖2 預載荷間隙示意圖
軸向載荷作用下,角接觸球軸承軸向位移δa的經驗公式[1]為
(1)
式中:Fa為軸向載荷;Dw為球徑;Z為球數;α0為初始接觸角。
經驗公式將接觸角作為常量進行計算分析,沒有考慮軸向載荷變化對接觸角的影響。
角接觸球軸承在純軸向載荷作用下,各鋼球的接觸載荷為[1]
(2)
式中:α為實際接觸角。
軸承轉速不高時,忽略鋼球離心力和陀螺力矩影響,鋼球與內、外圈的接觸角相等,并隨軸向載荷的增加而增大[2]。如圖3所示,原始接觸角為α0,受軸向載荷作用后,因接觸變形影響,內、外圈沿軸向有相對趨近量δa,沿接觸線法向有彈性變形量δn,實際接觸角變為α。

圖3 軸向載荷作用下角接觸球軸承接觸角
由圖3可知
(δn+GDw)cos α=GDwcosα0,
(3)
G=fi+fe-1;
式中:G為總曲率系數;fi,fe分別為內、外圈溝曲率半徑系數。
(3)式可轉化為
(4)
根據Hertz接觸理論,接觸載荷和接觸彈性變形之間關系為[3]
(5)
由(2),(4)和(5)式得
(6)
(7)
式中:Kn為實際接觸角和軸承內部幾何參數的函數[4];K為軸向位移常數,K與G的關系如圖4所示。

圖4 K與G的關系圖
將(7)式代入(6)式得
(8)
實際計算時,由圖4根據G查出K值,再利用弦截法、二分法或Newton-Raphson法等對(8)式進行數值求解,便可得到實際接觸角α。
對(8)式數值求解需要借助計算機編程完成,但是K值需要根據G查圖4才能獲得,不利于計算機編程計算。為了便于編程,將圖4所述K和G的關系圖進行五次多項式擬合,結果為
K=-4.541 2×106G5+2.925 2×106G4-
7.526 3×105G3+1.272 2×105G2+
14 877G+6.503 7。
(9)
將(9)式代入(8)式,對(8)式進行數值求解,可以得到實際接觸角α,將α代入(4)式,便可求得法向位移δn。
由圖3可知,軸向位移δa和法向位移δn的關系為
δa=(GDw+δn)sinα-GDwsinα0。
(10)
以不同型號軸承為例,對其計算所需的軸承參數進行實際測量,實測值見表1。

表1 軸承參數實測值
根據軸承類型和使用工況,選取了不同的測量載荷,對應的凸出量實測值見表2。

表2 測量載荷下的凸出量值
凸出量測量載荷為0時,軸承的接觸角為初始接觸角α0,其他測量載荷下的接觸角為實際接觸角α,則其他測量載荷下的凸出量與0時的凸出量之差即為軸向載荷(等于測量載荷)作用下軸承的軸向位移。同時,使用經驗公式計算和數值解法編程計算,結果及誤差見表3。
由表3可知,數值解法計算誤差遠小于經驗公式計算誤差。

表3 軸向載荷作用下軸承軸向位移實測值、經驗值和數值解法值對比
通過數值擬合,得到軸向位移常數K與總曲率系數G的關系式,將其用于軸向載荷作用下接觸角的計算機數值求解,通過實例計算,對比分析了不同載荷作用下,軸承軸向位移的經驗公式計算值、數值計算值和實測值之間的誤差。結果表明,帶擬合公式的數值計算值與實測值較為接近,可用于計算配對角接觸球軸承預載荷調整后的隔圈配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