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李名
經過11個小時、67次表決,臺灣“立法院”25日晚間三讀通過“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政黨自1945年日本戰敗后取得的財產扣除黨費、政治獻金等,都推定為不當取得,應轉移為“國有”。臺大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25日撰文稱,民進黨正在“立法院”積極運作的“不當黨產處理條例”與“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兩個法案,前者是毀國民黨的身,后者則是要滅國民黨的魂,“仇恨的種子已在臺灣開花結果,這會毀了臺灣”。
條文名稱從初審的“不當黨產處理條例”修改為“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未來“行政院”將下設“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由“行政院長”推派11至13名委員,同一黨籍不能超過4人,半年向“立法院”報告一次;扣除政黨的選舉補助款及孳息、黨費和政治獻金外,從1945年8月15日起只要是政黨和附屬組織以無償、不相當對價取得的財產,都推定為不當黨產。條文規定,頒布施行后一年內,政黨及附屬組織應向“不當黨產委員會”申報相關資產,否則將處以100萬至500萬元新臺幣罰款,且可以連續罰,5次不報就會直接推定為不當黨產。民進黨“立委”吳秉叡稱,國民黨希望從1991年開始追溯,但1945年8月15日是日本戰敗的日子,國民黨來臺灣接收過程中很多屬于臺灣人民的財產被搬運,因此才要追究。
針對條文通過,臺“總統府”稱,蔡英文很欣慰,認為這是“轉型正義”的初步落實。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則沉痛表示,通過這部惡法,全臺人民都要為臺灣的民主政治哀悼,但國民黨不會懷憂喪志,將循民主法治的程序,解決這部惡法所帶來的惡劣影響,“即使國民黨一無所有,也會努力阻止民進黨一黨獨裁”。“立委”賴士葆嘲諷說,民進黨這項“立法”完全針對國民黨,不如直接命名為“中國國民黨黨產處理條例”。
《聯合報》分析稱,完成立法、公布施行后,曾受國民黨黨產資助的企業都將成為規范對象,包括臺積電、臺苯等恐列清查對象。張亞中25日在《中國時報》撰文稱,這是一場以“正義”為名的殺戮,民進黨對國民黨做最后的清算,“但這種勝利的果實能含在嘴里多久?綠營決定用多數暴力來合法處決中國國民黨,卻為臺灣種下惡因,創造惡緣”。他說,當仇恨是臺灣政治的動力,權力決定正義與道德時,臺灣還會值得別人或自己尊敬嗎?當臺灣與大陸完全失去歷史的連結,臺灣又如何要求大陸與其平等相待?
不過,國民黨已備妥應對措施。《聯合晚報》稱,國民黨將委托律師申請“釋憲”,由于人數不足,目前正通過“立委”王金平協調,取得“立委”高金素梅的支持,下一步再拉攏2席以上親民黨“立委”。另一方面,民進黨草創時期曾被質疑接受前國民黨主席李登輝的金援,有所謂“奶水論”。國民黨要證明民進黨曾是國民黨的“附隨組織”,并開始針對李登輝任內與民進黨之間的金援關系收集證據,包括曾拿過國民黨“中山獎學金”的綠營人士和官員等都要列入,不讓民進黨好過。▲
環球時報2016-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