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本報記者 白云怡 ●盧戈
早前抵達成都出席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的英國財政大臣哈蒙德,24日對英國媒體表示,英國已經著手與中國商討自由貿易協定,為自己在決定脫歐之后,面對中國在內的全世界尋找“新機遇”。中國專家崔洪建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退歐之際與中國展開自貿協定談判,對英國來說是一個不錯的時機,在經濟形勢不被外界看好的情況下,英國需要更多的外部支撐和信心重建。
選擇此時透露消息有玄機
英國《金融時報》25日報道說,在G20會議上,英國財政大臣哈蒙德稱,英國正與中國推進雙邊自貿協定的談判事宜。英國廣播公司(BBC)24日報道說,哈蒙德表示,現在是英國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新商業機會的時候,“這也包括中國這個英國最大的海外投資方”。哈蒙德稱,中英自貿協定規模或達數十億英鎊。“我們與中國已經締結了戰略合作關系,一旦我們退出歐盟后,我毫不懷疑我們和中國會更愿意鞏固雙邊關系”。除哈蒙德外,現任英國外長、前倫敦市市長鮑里斯·約翰遜,以及前首相戈登·布朗都對中英自貿協定表示歡迎,稱兩國應盡快簽署這一協定。
出于脫歐帶來的“不確定性增加和貿易惡化”,外界紛紛調低對英國經濟前景預期。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25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自貿協定的談判是一項長期工程,但英國選擇此時就將消息透露出來,恐怕意在向外界釋放信號,打消其對英國將走向孤立主義的懷疑,堅定外界對英國將繼續堅持開放市場的信心。
脫歐后,英國對中國需求反而多了
目前,中國已簽署自貿協定14個,涉及22個國家和地區。這14個協定包括中國與東盟、新西蘭、新加坡、韓國和澳大利亞等的自貿協定。而中英經貿關系近幾年以驚人速度增長。歐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英國是中國在歐盟內第二大貿易伙伴。對于中英雙方而言,新的自貿協定或將成為更為龐大的海外經濟立足點。
《金融時報》25日引述智庫分析觀點說,英國“脫歐”之后,盡管中國對英國的需求減少了,但是英國對中國的需求反而更多。哈蒙德表示,中國主要金融機構和企業將有望通過雙邊協定更便捷地參與英國經濟。中國若進一步開放銀行、金融、保險等服務性行業,將為其制造業產品爭取到更大的國際市場。
自貿協定對中國有什么好處
《華爾街日報》稱,在中英雙方的積極態度下,中英自貿協定談判前景較為樂觀,特別是英國退歐后將不再受歐盟條款的約束,這可能將讓英國更容易推進與中方的談判。但是英媒分析說,一旦與中國的自貿協定談判展開,也會引發英國國內對廉價制成品更方便進入英國的擔憂。哈蒙德在歡迎中英自貿協定的同時,也明確稱將“考慮該協定對英國國家安全的影響”,以及“中資廉價傾銷商品的問題”,比如說鋼鐵。這意味著中英圍繞自貿協定,還將展開反復磋商。
崔洪建表示,出于內部考慮,歐盟選擇提高貿易壁壘來保護其一部分相對落后的產業,這意味著在貿易合作中,中國不得不面對歐盟部分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但就英國本身而言,其經濟結構并不依賴制造業發展,和中國不存在明顯競爭。崔洪建認為,有了自主制定貿易政策的權力之后,英國方面對來自中國的商品或將持有更為開放的態度。而倘若自貿協定真能最終敲定,中國民眾也有望享受到來自英國的更好的金融服務。▲
環球時報2016-07-26